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六祖壇經探秘(三十)

「因果分明事甚奇」,惠明搶不走衣缽,而且突然自覺,福緣聖德的殊勝,貪婪搶奪的無恥,從懷恨惠能,反而欣佩惠能,要拜他為師,求他指示迷津。這首詩是我對惠明轉變的觀感。「因果分明事甚奇」,這是我對於因果絲毫不爽的讚仰,惡因惡果;善因善果,鐵一樣的事實,絕不因你不信而改變。如惠明追上惠能,衣缽本來可以到手了,可是福力不足,輕輕不過幾兩重的衣缽,力大無比的四品將軍,卻提不起、撼不動,這對於貪之無厭的神秀,是最好的當頭棒喝!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九)

「逃難路上苦奔波,孤苦伶仃嘆奈何」,這首禪詩是為惠能六祖大感不平,神秀敗選之後,仍然霸佔五祖東山法門的厚澤福蔭,並用強權手段迫害惠能到處躲避、到處逃難、到處奔波、走投無路、人單影隻、孤苦伶仃、求救無門,只感無奈,向天浩嘆,一切聽天由命。「舉目荒山家曷在?長年晝夜唱悲歌」!這是惠能逃難路上的情景的實況。惠能為了逃避神秀黨徒的追殺,幾乎正路不敢行,只能跋涉於崇山峻嶺,「家曷在」即感嘆何處是安身立命處?哪裡可以安穩?哪裡是家鄉?「長年晝夜」即不分寒暑,不分晝夜,幾乎是馬不停蹄,疲勞了都不敢休息,日夜奔波,除了長吁短嘆,只有唱悲歌了,還有什麼歌好唱呢?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八)

「悟隨福蔭與天齊」,這最後一句禪詩相反的是讚嘆六祖惠能目前雖然喫了不少苦頭,受盡了不少磨折,但最終必福蔭齊天,福澤無窮,自他兩利,那是必然的定律,乃苦盡甘來的結果。

「悟似大鵬迷似雞,可憐可愍莫沈迷」,這是最後一首禪詩的前兩句。這一首禪詩是用「大鵬」與「籠雞」來比況「迷」與「悟」的兩種情況,悟者如大鵬遨翔太空,逍遙自在,無罣無礙,而且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凌霄漢,摩雲霞,何等瀟灑?何等快樂?何等自在?籠雞終日困在籠中,寸步難移,而且長大長肥之後,隨時被宰、沸湯近,以血淋漓的肉體、屍身,陳列於酒席上供貪婪殘酷的老饕人類裹腹享用,命運是多麼悽慘,令人沈痛!所以說「可憐可愍」,若是「袈裟門下失卻人身」那就更值得警惕了,所以提出「莫沈迷」的呼聲!

福壽康寧世共求

福壽康寧世共求,法王座下好清修;
慈光普照無窮極,聖域高登佛國遊。

「福壽康寧」這四個字中,我認為福字特別重要,如果一個人的福力雄厚了,「長壽康寧」便應該不成問題了。但世人只喜愛享福,從來就不惜福、培福,結果僅有的一點薄福,竟也於顛顛倒倒中、不知不覺地消耗殆盡!主要原因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例如我有一位朋友的姊姊,原是一個普通莊稼的窮苦人家,住在鄉下靠一畝薄田,種植過日,但他的祖先置有一片山地,以前一片貧瘠的山地,無人注意,無人要,不值錢,現在因政府規劃開發為高級住宅區,地價突然飛揚,寸土寸金,因此原是一介貧民,現在忽然變成一家暴發戶了,錢淹腳跟,穿金帶玉,他的年青子弟,無心學業,金衣玉食,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樂,開的名牌跑車,為求刺激,把車開到高山險谷,結果飆落深潭,人車俱毀,有錢有福卻無命享,這不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嗎?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萬里無雲顯淨空

萬里無雲顯淨空,心靈不染最玲瓏;
先賢性德如蓮花,悲願弘深氣似虹。

這首詩因見秋空的潔淨而聯想到人性的險惡穢污,並想到聖者的高標性德,而更想到背塵合覺修行證果離垢清淨的道理。可見人性的浮沉,善惡的向背,固能造成人世的興衰與滄桑,但亦能使有感性的人,多少給人帶來殷憂啟聖的憬悟。

善念隨緣到處栽

善念隨緣到處栽,福花福果照人來;
高登聖域樂何似,滿地春風湧寶台。

這首禪詩所描寫的是一個禪修者的心靈世界,看來竟是那麼祥和,那麼安詳自在!這好像春光明媚的原野有清新的氣息,迷人的誘因,有著令人非結伴去遊春不可的魅力!春意洋溢、氣象蓬勃、萬物敷榮、繁花怒放,到處鳥語花香、啼鶯處處,徜徉其間,的確猶如置身於世外桃源、佛國淨土的快感!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七)

「把櫓相讓度人師」,這首詩是描寫五祖師徒為了搖櫓互相禮讓的溫馨鏡頭。因為五祖六祖都是人天師表、一代宗師,兩位都是弘揚正法、廣度眾生的導師,為德高望重曠世偉人,所以稱他們為「度人師」。這才是弘範三界、廣利人天的典範。對比之下,若是身為出家人,負有「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的大比丘、佛門僧寶,如果還有私心,爭名奪利,欲霸佔祖位,殺害賢良,還有資格稱出家佛弟子嗎?所以提出此問:「為法何能尚自私」?可見尚有自私的人就不能真心為法了。「坦蕩情懷昭日月,如潮匡濟展弘慈」。五、六二祖兩位宗師那麼苦心,難道他們有私心嗎?為自私自利嗎?「坦蕩情懷昭日月」就是指出答案,他們的情懷是坦露的,沒有一點隱蔽,心量的寬廣像海洋浩浩蕩蕩,像太陽那麼光明,像月亮那麼皎潔,濟世利人的大悲心和大毅力,像海朝那麼洶湧,所以說「如潮匡濟展弘慈」,不是神秀造成的災難,立即就可以開展。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六)

下面的三首詩是我的感觸:現先略為解釋:

「莊嚴傳法逃難天」,這是三首詩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此詩是感慨:「傳法天」,本來是很莊嚴的喜事,也是很幸福、很快樂的好日子,但誰也想不到如此莊嚴的喜事,竟變成如此不幸福、不快樂,而且是如此悽慘和如此悲哀的日子傳法天變成逃難天,誰能預料呢?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法強魔弱不須驚

法強魔弱不須驚,到處福田任我耕;
陣陣春風撫大地,聖花道果好收成。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五)

以下的七首禪詩是我研讀此段經句,引起感觸而寫的,順此略為解釋一下:

「初祖來華傳佛心」,這是第一首禪詩的首句。其主意是說初祖始初只是傳佛心印,後來改傳衣缽的原因。「初祖來華傳佛心」,是說達摩初祖來華弘禪的最初動機主要只是傳佛心印,所謂傳佛心印,即以佛的清淨覺心來印證眾生污染的妄心,若已離垢清淨,覺而不妄,便可見性開悟證果成佛。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在依教奉行上,禪修功課上,走過很多路,下過許多功夫才能到達,最低限度要善根深,慧性強才能因機逗教,豁然見性開悟。這是頓修頓證的頓教法門,初傳起來,不免有許多困難。因為太高深了,故我說它是「彈來奧妙無弦琴」,我說他是奧妙的無弦琴,因為所謂心性這種東西,本來無形無象,不可捉摸,若是證悟之後,卻是妙用無窮,智慧無邊,福樂難量,如樂器那樣,無弦卻彈出妙音,這還不夠奧妙嗎?「調高和寡才修改」,只是因為調太高了,調高必然和寡,這是說不能普及眾機。為了普及羣機,才略為修改,不是修改內容,只是方法修改了一下,始初只是以心傳心,後來加傳衣缽,就是傳心法外,為起信體,並傳衣缽,在當時,自然都是「福音」。因為可以強化信念。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柳暗花明別有天

柳暗花明別有天,沿途到處結良緣;
前程展現清涼地,盡把心田種福田。
        
經驗告訴我們,人生的際遇好像行山路,時而羊腸小徑,時而懸崖峭壁,但更恐怖的是,有時荊棘滿地,或有時到處歧途,甚至河流阻隔,使你不知如何跨過急湍,高登彼岸?

滿江紅-禪味

碧樹藍天,
春光好,
和顏悅色!
禪在抱,
禪觀勝境,
滿懷禪悅!
寶殿華堂香氣繞,
無邊妙義誰先得?
突破禪關即駕慈航,
婆心切!

何滿子-禪味

無霧晴空寂靜,
同修喜有知音。
敲句談禪多樂趣!
青山碧影森森,
遠眺山巒起伏,
松濤風撫如琴!

東山日出夕陽西

東山日出夕陽西,世事參差怎比齊;
莫讓參差成禍害,應如慧月朗無迷。

人生於世,不論貧富智愚、老少、壽考、男女、高矮,資質優劣等等,總是千差萬別,不能平等,未臻大同。但是,人間強烈所要的,卻是求平等,求大同,能如願以償嗎?答案是不能,結果帶來的便是紛擾、鬥爭、災難!悲劇上演源源不絕,因此,禪師作此禪詩,以示警惕!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四)

「無情無種喜無生」就是五祖傳給惠能的「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的下半偈,展示出世聖人的還滅門的因果觀,前文已詳為解釋,現在作成一首七言絕句,顯得更為具體,透視五祖用這半首偈來展示聖人明自本心,見自本性之後的聖地風光與一般未見性的凡愚的境界是多麼的不同。前者六道輪迴,生死苦痛沒有了期。後者超凡入聖之後,截生死流,得大解脫,福樂無窮。因為他們見性之後,已在聖人世界,清淨佛土。開「闢了聖賢新旅程」,在菩提道上躍馬揚鞭,生死緣絕,再也不走回頭路了。

光明無量壽無邊

光明無量壽無邊,如此修來盡福田;
好似春風撫大地,香花怒放似紅蓮。

因前天才過南無阿彌陀佛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可說尚新鮮熱辣,故今天共修會佛學講座,特作了一首與阿彌陀佛有關的六字洪名的內涵和阿彌陀佛修行的典範的禪詩來同各位談談,讓各位善信深切體驗和誠懇學習,以祈共沾法益,同沐佛光!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三)

佛法的「無生」的內涵也是這樣。出世聖人,証悟無生是指不再流浪生死了。無生乃生死道不生,卻往生佛國淨土,蓮花化生。佛國淨土豪華得很,黃金布地,七寶行樹,七寶羅網,七寶蓮池,八功德水,亭台樓閣皆是七寶所成,山河大地,鳥語花香,到處充滿清淨莊嚴的自然美。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因果分明慧立功

因果分明慧立功,狂風暴雪安祥中;
無庸罣礙冰霜事,回首家園花正紅。

這首禪詩,主要是強調禪修者必須堅持「定慧雙修」,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臻於究竟圓滿的道理。因為人生的旅程,活像一條船漂流在茫無邊際的巨海,海天一色,波浪滔天,四顧茫茫,東西南北方向莫辨,不知何處是歸程,怎不令人心慌恐懼?所幸船有指南和巨舵。指南可以指定方向,不至被狂浪把路線搗亂,巨舵可以固定方位,不至進退失了準繩。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不求富貴只求安

不求富貴只求安,世上紛紛爭短長;
禪地一方乾淨土,隨緣教化度時光。

美國是一個忙碌的工商業社會,每天大家都要上班工作,只有週日比較清閒,人力比較集中,因此慈航精舍的共修法會或佛學講座也多數安排在星期天舉辦,這麼一來星期天的時間無形中就顯得格外擁擠了。如果共修會安排的節目是禮懺或恭誦大部頭的長經,上午十時至十二時的「佛學講座」課程便被擠掉,不得不曠課而宣布「放香」了,凡遇到這種情形,於我來說,除感無奈外,對於各位聽眾也只有深表歉意了,因緣如此能說什麼呢?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二)

「丈夫本是天人師」天人師是有成佛的資格。天人就是泛指諸天或人倫,若能成佛,便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了,何止天或人的老師。成佛之後,就能駕慈航度迷津了,普濟沈淪苦海的一切眾生,使他們立即超脫究竟出離。「貪戀世間名利漢,可憐那似佛家兒」。這是感慨眾生顛倒,難得有緣遇到慈航普渡,竟不知及時登上慈航早求得度,卻去貪戀世間如幻夢那種虛無短暫的名聞利養,猶如明珠彈雀,愚癡顛倒之極,那像個重智慧、重福德修養的佛家兒女?不獨是可憐可愍,更是可悲可嘆了!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山自青青天自藍

山自青青天自藍,祖師深意耐人參;
偶然一得非真得,花落花開是指南。

大都市住久了,因舉目所見的盡是高樓大廈,甚至連一些花草樹木也難得一見,因此,有人把高樓大廈戲稱為石屎森林。街道上、馬路上所見到的盡是滾滾人流,人多車多,滿街是忙碌不堪的人群,滿街是風馳電掣的車隊,真是人如流水車如龍。要跨過馬路,若不小心,隨時可能被鐵虎吞噬造成車禍。在家擔心強盜入門打劫,出門怕意外。總之,住在大城市中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居安思危而造成自我的壓力,心理顯得特別緊張!這正是城市居民為什麽一有公共假期便無不想向郊外跑,度假去,去擁抱山林,去呼吸一口清新空氣!為了配合這種需要,我也不甘落伍而顯得有點時髦了,要帶領大家看地理觀天文去。也如我另一首詩所說:「看山看水看雲霞」的意境。

大士觀音伴我遊

大士觀音伴我遊,慈懷輕駕度人舟;
尋聲救苦悲無極,佛手扶持那用憂。

「大士觀音」就是「觀音大士」。士就是人,或者是對人比較高雅的稱謂,如中國文化把男性稱為「先生」,女性稱為「女士」,甚至把作官的稱為士大夫。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三寶門中是福田

三寶門中是福田,及時耕種福無邊;
菩提聖種拳拳下,他日收成堆滿船。

「三寶門中是福田」,三寶即「佛法僧」。佛寶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三覺圓,萬德具的究竟無上的偉大聖者。法寶是佛所證悟的真理;也是佛所開示的教法,如人海中的盞盞明燈,使夜行者知所歸趣,不致迷航。僧寶是佛法的追隨者、奉行者、實踐者、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他們悲天愍人,胸懷大志,弘慈大願,志在陶鑄聖賢。在人羣中或已超凡入聖,如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等的大乘菩薩眾;及大迦葉、目犍連、舍利弗、阿難陀等的聲聞眾,他們是二乘聖者,他們都是已經助佛弘化的功臣。還有現代的已超凡入聖,明心見性;或尚在勇猛精進中,為入聖超凡的候補者,由於他們均有匡世牖民,成佛作祖的雄心壯志,難能可貴,故凡是追隨佛祖出家修行的學眾,均尊稱三寶。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一)

「法性如如不染塵」,這是第三首禪詩的第一句。法性就是一切法的平等性,既說是平等性,當然就不是一切法的差別性了,差別性,林林總總,隨其因緣,千差萬別,太複雜了,而且多采多姿,變化無常,生滅不定,淨穢不一。法性指一切的空性,不僅是平等無差別的,而且是如如的,不染塵埃的。「無牽無罣自由身」,生死海中的凡夫眾生,被貪瞋癡等煩惱所纏缚,無力自拔,不得解脫。惠能六祖,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證悟了平等的如如法性之後,煩惱不能束縛了,不染埃了,無牽無罣自由身就是解脫了。「何期自性本清靜,今古聖賢皆近鄰」即讚嘆惠能高登聖位之後,脫了凡胎換了聖骨,證悟了法性的清淨身,加入聖賢隊伍,與聖賢平起平坐了,所以說「今古聖賢皆近鄰」。

人生難得宜知珍

人生難得宜知珍,佛為慈航可出塵;
業海茫茫何處是?禪天萬里自由身。

佛說「人身難得」,從表面看,好像與事實不符,普通家庭,尤其是窮苦人家,如果不節制的話,一生就是十個八個兒女,繁殖之快,望塵莫及,只一個國家,如中國便有十三億人口,地狹人多,不但居住有問題,糧食也有問題,怕有人滿之患,聽說印度亦接近這個數字。政府為了節制人口的繁殖,不得不訂製一胎化的政策,並嚴格執行,以期控制人口膨脹的壓力,總之,從表面看,人身並不難得,相反的,易得得很!

聖山高聳苦難登

聖山高聳苦難登,般若行來最上乘;
長夜茫茫不用慮,慧光朗照如明燈。

「聖山」即聖者賢者的高山,如古書說:「高山仰止,心嚮往之」,就是以高山來讚仰聖者賢者的高標德性,可見聖山即聖賢之山,同時,山上有聖者、賢者坐鎮其上,其山就更崇高、偉大、巍峨了!聖者的道行有淺深不同,其等級也就大有差別了,如果從他們的級別去分析,就有高低不一、淺深不同的差距。如聲聞乘的聖山,明顯的就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等,他們顯然是層次不同的四座聖山。從凡夫來說要從煩惱原封未動的凡愚,登上聖者的一座高過一座的聖山,豈不是如螞蟻仰望泰山那樣,委實太高大太聳峻了!不知要幾生幾世才能登峰造極,登上峰巒絕頂,坐上聖賢寶座。即使登上聖賢極果,成為大阿羅漢了,但須知,極果還有「慧解脫」與「俱解脫」的不同。慧解脫的,只是智慧上慧根慧力強,只把障礙慧根慧力的無明煩惱突破了,名慧解脫。但障礙定根定力的貪愛煩惱仍然如如不動,仍然頑強,仍然製造障礙,使你功不圓、果不滿。若是「俱解脫」就不同了。俱解脫就是雙料的智慧與禪定都解脫了,智慧下的無明煩惱解脫了;禪定下的貪愛煩惱也解脫了,這種情況如無雲無霧、晴空萬里、清淨無染,才尊稱俱解脫。如佛經所說:「離無明故,慧解脫;離貪欲故,心(禪定)得解脫」。如慈航上的指南針與鉅舵都具備了,可以駕慈航,度迷津而無所障礙了。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青玉案-禪味

百千億劫難遭遇!
仰祈佛光常注。
錦繡年華如朝露!
落花飄散,
狂風飛絮,
正法安身處。

佛光普照摧迷霧,
不用空題斷腸句,
萬里晴空欣獨步!
滿山芳草,
一樹啼鷺,
聖境堪思慕!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

拆破瓢囊折碎琴,而今不煉汞中金﹔
自從得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總之,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異滅,滄海桑田,世上無一事、無一物不在無常的定律下,川流不息地、剎那剎那地在變化,這是所有沉淪苦海,尚未超脫輪迴的六道眾生的共同命運、共同的感受,這是最一般的常情,也是最一般的境象。可是惠能自從明心見性之後,境象突然改觀了,永恆地不生滅了。這種意外,這種驚奇,突如其來的出現,怎不令他驚奇?

六祖壇經探秘(十九)

「相印在心見至親」,如在碓子上簡單地輕輕地敲了兩三聲,就把今晚見面的時間地點都傳達了,此時即使隔牆有耳也不怕別人聽見破壞了大事,而又能輕巧地引進師徒至親的相會,以心印心,傳達了祖師的心印。可見擊碓之旨,真是妙不可言了。「一片靈明交感處,師徒心海露天真」,十個月來,五祖與惠能雖同住黃梅山上一寺中,可是卻是咫尺天涯,天各一方,相思不得相見,今晚猶如神話故事所說的「牛郎織女」,不只是相思而相會了,牛郎織女是凡情的相會,五祖與惠能師徒卻是高標聖德的聖道相會,締結道誼法情,紹隆佛種,續燄傳燈,化化不絕,這是何等崇高,何等偉大!所以五祖與惠能的相會,完全是一片心靈智慧的交感,是道德的光輝,此刻師徒心靈上如寬廣無涯的海洋,聖潔天真流露,朗朗然無所障礙!

新枝老幹皆蔥蘢

新枝老幹皆蔥蘢,勇猛精修道有功;
松柏不嫌霜雪重,春來覺樹花奇紅。

這首詩是寫來祝賀中華佛教會成立的雙四週年慶典的賀詞;也是為了慶典時作為特等獎的獎品。

陽光普照滿天紅

陽光普照滿天紅 晝夜六時法喜中
佛子修行現自在 春風春雨花叢叢

這一首禪詩是慈航精舍星期佛學講座的講稿。因我為了利便聽眾容易記憶,而把每次要講的內容濃縮為七言絕句的一首禪詩作為題材,用毛筆題寫並影印出來,人手一張,然後依據詩句,逐句解釋,發揮其內涵,如剝芭蕉層層剝脫,亦如抽絲剝繭拆繭成絲,或引來時事做深入淺出的解釋。此篇便是最近的講稿。

六祖壇經探秘(十八)

當五祖悄悄地到碓房見到惠能腰石舂米。「腰石」,就是惠能馱著一大塊石頭,原因是由於惠能是一個南方人,身體不夠魁梧,又矮又小又瘦,舂米的碓那麼大又那麼重,身體不夠大﹔力量不夠重,碓子怎能搗得動呢?惠能為了加強重量,只有綁緊一塊大石頭,馱在身上,搗動重碓,才能把米舂白,供給全寺糧食。悲心澈骨澈髓的五祖看到惠能如此苦心,不消說,看在眼裏,痛在心中,既驚喜又感動,因而讚嘆道:「求道之人,為法忘驅,當如是乎」!意思是說:修行佛道者,一個志在陶賢鑄聖的學佛人,為了追求真理,為了救度眾生,為了上成佛道,而置生死於度外,應是這樣作最大的犧牲啊!這句話的內涵,由感動而發,既有稱讚,也有鼓勵,內心上更充滿了欣慰,因為一個出生在邊地的山野孩子能自動地發這麼大的菩提心,委實是太難能可貴了,怎不使一代宗師的五祖衷心隨喜?大為稱讚呢?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水調歌頭-禪味

明月在懷抱,
不用問青天。
無須計較今夕究竟是何年?
我執隨緣斷去,
喜得輕安自在。
到處福綿綿!
心境轉清淨,
和樂勝神仙!

滿江紅-禪味

慧月清輝,
光遍地,
滿懷禪悅!
樂何似?
聖山勝景,
地靈人傑!
寶塔高標雲裊裊,
松濤韻致廣長舌,
萬籟無聲大道通幽,
雄心捷!

何滿子-禪味

遠眺高峰淡月,
輕風松韻如琴!
禪客無言觀自性,
青山晨起登臨;
欣見連天碧樹,
寺中早課清音!

旭日朝霞普照,
祥雲如蓋垂陰!
菩薩情懷終不老,
源源遍佈甘霖;
春光那思回報?
只來略盡慈心!

裴頭陀-法海禪師的簡史

唐代宣宗皇帝的丞相裴休親自送去出家的兒子,就是後來在佛教史上非常著名的高僧-法海禪師。這位禪師也就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白蛇精鬥法,弄到「水漫金山」的法海和尚。法海和尚在古代著名愛情小說「白蛇傳」中被形容為一位惡僧,而不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得道高僧,因為在白蛇傳中說他破壞了白蛇修煉成精成人的白蛇娘子與青年許仙的堅貞愛情故事。此小說後來編為戲劇,在民間廣泛流傳,人們對於白娘子的遭遇深表同情,反之,對於法海和尚也不得不深感痛恨了。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九)

江南江北鷓鴣啼,送子忙忙出虎溪;
行到水窮山盡處,自然得個轉身時。

這是「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警策箴」中附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中最後一首詩。這首詩中一半是描寫他送子出家的時節因緣和出家的地點外,另一半是對於公子出家後的寄望、期待和祝福。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八)

看經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獨稱尊。

六祖壇經探秘(十七)

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六祖壇經探秘(十六)

惠能聽到張別駕這種口氣是存心輕視初學;惠能認為張別駕是官員,如果是一個好的父母官,應該愛民如子,要以平等心對待平民,不應該存有分別心,待人有厚薄!所以惠能對別駕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據我看,惠能與張別駕因彼此均不了解,才發生誤會。張別駕因不知道惠能是明心見性的聖人、是通家!表面看,他好像不識之無,其實他證悟平等法性之後,已是事理無礙,無所不通。不像一般人「觸事昏迷,舉心縛著」,惠能是聖哲,無此障礙,幾乎是「凡情莫解,聖智(粗淺的)難測」,張別駕以凡情測聖智,故未抓到癢處。惠能以聖智比況凡情,以為張別駕是修行菩提大道的大菩薩,所以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張別駕所求的未必是欲學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最高的佛果菩提,是菩薩行者的學程,張別駕所求的可能只是人天福報,所以分別心那麼強,我慢心那麼高,不能修平等觀,行平等慈。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探訪紐約慈航精舍-慈航法師在美國法脉探討之一/何綿山

為探討慈航法師在美國法脈延續情況,筆者近幾年四次應邀赴美調研和考察。今年一至二月,主要考察了被稱為來美弘法第一人、紐約中華佛教會會長妙峰法師創建的紐約慈航精舍。

妙峰法師系慈航法師禪門曹洞法脈四十八代傳人,《慈航遺囑》第五條載:請白聖法師代我付圓瑛老法師法派七人:1.自立,2.印海,3.嚴持,4.妙 峰,5.常證,6.會性,7.真性為曹洞宗傳法。妙峰法師1927年出生於廣東湛江,七歲在廣東湛江市南山上林寺出家,曾就讀上海佛學院、杭州佛學院,並親近虛雲老和尚、海仁老法師、太虛大師等。1949年經慈航法師在香港的嫡親徒孫優曇法師介紹,赴臺灣中壢圓光寺臺灣佛學院投奔慈航法師,後又隨慈航法師輾轉至靈泉寺佛學院,曾因病而到汐止靜修院療養,病癒後再返回中壢圓光寺。19508月,靜修院專為慈航法師興建的彌勒內院落成,妙峰法師又隨著與二十多位學僧遷入內院,從此侍奉慈航法師左右。1952年陰曆九月十九日,慈航法師在內院閉關,選妙峰法師擔任護關。195454日,慈航法師示寂後, 妙峰法師曾寫下了一篇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長篇紀念文章《哭老人》,闡述了他與慈航法師親如父子的關係。隨後,妙峰法師親近印順法師,在印順法師指導下負責教務工作。

數十年來孤獨行

數十年來孤獨行,刀光劍影度春秋;
風霜暴雪尋常事,忍辱行門可避憂。

這一首詩是描寫個人來美弘法所經過的艱辛歲月。

靜修院歡送妙峰法師赴美


拍攝日期:1962年
提供者:靜修院

禪地風光文物展


台灣第一位派駐美國、高齡八十的妙峰法師,九十四年八月三日到十四日,假新竹縣立文化局美術館B1、B2舉辦「禪地風光」墨寶展,展出的一百四十幾幅作品都是他對佛法的感悟,字裡行間流露出禪師的人道 精神,值得細細欣賞品味。六日下午舉辦開幕典禮,新竹地區各大寺廟的法師都共襄盛舉,縣長鄭永金珍惜難得的機源,也專程前往欣賞,對禪師將「佛法融入書法,書法示現佛法」,讚嘆不已!

妙峰禪師曾師事慈航、印順導師等當代高僧,駐鍚台灣及美國兩地,並往來星、馬、港、加等國弘法,曾獲美國總統卡特接見,是佛教界極受敬重、德望崇隆的長老。

妙峰禪師除了精研佛法,也潛心書法創作,埋首筆墨幾十年,成就精湛的書法功力,筆法自成一格,筆意墨力有別於一般書法家。他的作品廣受喜愛 ,各大叢林佛寺競相蒐藏。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參訪華梵大學

妙峰法師(前左)蒞校參訪,創辦人(前右)陪同參觀校園。
美國紐約中華佛教會會長妙峰法師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七日來校參訪,除拜會創辦人曉雲法師、馬校長外,並於十一月九日同時為哲學系及中文系同學講解禪宗相關課程。

詩畫俱佳的妙峰法師也於十一月九日在文物館當場揮毫,與大陸畫家進行文化交流。

本文引用自"華梵大學"新聞稿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七)

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
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問歲寒存。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中,前段是一篇「警策箴」,後段附有兩首詩偈,詩偈中,前者是一首七言律詩;後者是一首七言絕句。現先將七言律詩分段略為解釋,以便提供給慈航月刊諸位讀者共同分享:

皓月禪心共我家

皓月禪心共我家,百城煙水走天涯;
弘施法雨消烽火,未計夕陽斜不斜。

「皓月禪心共我家」的「皓月」即真理的明月和智慧的明月,如佛教的經論所說的「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那樣,這首經典中的偈頌,完全可以清楚地作為「皓月禪心」的註解。什麼是皓月?皓月就是菩薩清涼月。夜晚出現的明月,其特性可說就是光明、皎潔、清涼,不像太陽光那麼強烈、炎熱,所以稱夜晚出遊的明月為清涼月。菩薩的清涼月就是佛或菩薩所證悟的智月。佛經也說,即是「如如智」證「如如理」的智月。此智月之所以稱為皓月,因為它是智慧之月,得來不易,是佛菩薩經過精湛的禪觀功力,把凡夫眾生的原始的貪瞋癡煩惱污染洗滌得清清淨淨,然後才引發出來的智光慧明猶如淨潔的秋月那樣,因此,印公導師的成佛之道也說:「智月朗秋空,禮佛兩足尊」。「智月」是如如智;「秋空」便是如如理了。智月朗秋空便是佛祖以如如智觀照如如理,或證悟如如理,因而才究竟成佛。反之若是沒有如如智來證悟如如理,世上便沒有像佛祖這麼究竟圓滿的偉人出現了。

雪地冰天作苦修

雪地冰天作苦修,不貪富貴擁香裘;
血枯汗竭難溫飽,餓殍哀鴻滿四週。
濟世悲心澈骨髓,豪情願海湧洪流;
菩提樹下鬥魔鬼,道果輝煌警惡秋。

六祖壇經探秘(十五)

只是像美國出生的公民,有資格成美國總統,但不是人人都是美國總統。能不能成為總統,還須要有條件,例如:福報因緣咧,才華咧,政治基礎咧,對選民有無魅力咧……這些都是決定性的因素,不是想作就人人可成總統。修行也是這樣,要精進不懈,要堅守根門,讓善念永續不斷,惡念永遠不起,身心才能永保清淨,但人心如海洋,波濤滾滾,要永保持平靜無波,工程浩大,委實不易做到,可見不墮惡道也非易事,這點不能不注意。至於「依此修得大利益」,所謂大利益,也不可自滿!因為它也不過是「有限公司」的産品,還要好彩不被貪瞋癡煩惱所搗亂,且能「離五欲五蓋」的環境下修成,充其量也僅是人間善趣的小小福田,頂多能暫時保住在人間天上自由遊走,但萬一不慎,從人間天上掉下來,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你的惡運就難逃了。因為這所謂「大利益」,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利益,不是出世聖賢的大功大德的大利益,更不是莊嚴無上佛果的功德善根的大利益。從聖賢的大功德大善根來看,只是對於人天有小幫助的小功德小善根。而且這小小利益,隨時可能享盡墮落,樂極生悲。因為它不是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功德,不可誤會,不宜自我陶醉!

六祖壇經探秘(十四)

「若能猛省真培福」的最後這兩句詩是建議可能的補救之道。意思是說,此刻是猛然反省的時候了,不能再沉迷不悟,應該真正培點福,種點善根了。在明心見性的聖道上下一點功夫,還有機會,可以超凡入聖,不致於流轉生死,永遠苦海沉淪。「尚可重新結善緣」,這是成佛作祖的殊勝的佛緣,果能如此,今生未得,來生還有希望,可是神秀大師,對此,好像興趣不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