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平凡漢子不平凡

平凡漢子不平凡,修證由來不一般;
突破迷情登覺岸,遊蹤喜覲佛慈顏。

中國文化中有「妄自菲薄」的這句成語,這句成語的內涵,顯淺點說,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人,下焉者,顛顛倒倒,糊裏糊塗,不知怎樣打發自己,利用自己和發覺自己,對於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的,把自己變成一隻衣架,一個飯桶;一堆行屍走肉,醉生夢死,無所事事,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像個人生嗎?中焉者,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因而受教育時也曾發憤努力,飽讀詩書,但卻因生性傲慢,貢高我慢,自高自大,孤芳自賞,結果是懷才不遇,落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大志難伸,變成一群鬱鬱遊魂,終其一生。上焉者,我見太重,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自我膨脹到天上有,地下無,目空一切,目中無人,佛經說:「我貪,我瞋,我癡」,把自我的權力擴大到敷天蓋地,從「我,到我的,我們的」,都攝受到「自我旗下」。如「竊針者誅,竊國者侯」,我見天下,如入無人之境,如被視為「國庫通私庫」,這都是自我膨脹的流弊。以上所列的這類過猶不及頹廢的或罪惡的人生觀,佛教都不欣賞。佛教所欣賞的是智者的人生觀,有光明的遠境,有幸福的前程,是智慧的、慈悲的人生觀,蓬勃生動,充滿了朝氣,如春風化雨,是福緣善慶的創造的人生觀,不是頹廢的、罪惡的人生觀!認同佛典所說,人生有「憶、梵行、勤勇,三事勝諸天」的優良特質,所謂「憶」就是天生的高級智慧,人的這種高級智慧,不獨是記憶力強,能夠清清楚楚地把一生作過的事情都能記憶下來,給自己留下記錄而達到如先哲所說那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為龜鑑,而且也把人類祖先的寶貴經驗優質智慧保留下來,作為智慧的遺產,使智慧與經驗越來越充實,也越來越豐富。這些豐富的智慧和經驗,都是無價的寶庫,他們的經歷,無論失敗或成功,都是非常難得和非常寶貴的經歷都可以作我們的老師,都是很珍貴的教材,讓我們這些後生小輩好好地學習。這種記憶不忘的天性,在一切動物界,也只有人類有,其他動物沒有。即使高貴如諸天,也不及人類的優勝,所以佛祖才有「三事勝諸天」的評價。
        
 人類還有第二號優質便是「梵行勝」。梵行便是清淨行,指高品質的德性,例如儒家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是痛心、痛惻,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同情心,見到有人遇災難受傷害,於心不忍,深表同情,就沈痛不已而叫痛惻,或叫「惻隱」,朱子解釋為「惻,傷之切也;隱,痛之深也」。總之,見人受到傷害,不論是天災人禍,一個天生有仁慈仁心的人,悲天愍人的天性,就會油然而生,自然流露出來。甚至對於自我,或因糊塗不慎,作了一些違背天理良心之事,也後悔不已,這也叫「羞恥」之心,佛教的術語叫「惡作」,所謂惡作,顧名思義,就是對於自己作錯了的事,見不得光,就非常懊惱,非常討厭,悔不當初,午夜撫心自問,轉側難眠,於心難安,內疚不已,和羞恥心一樣!所以「惡作」,就是自我責備,為何如此糊塗!竟作這麼卑鄙之事!而自我責備,這也就是佛法中所讚嘆的「慚愧」心了。有慚愧心的人,心地一定光明正大,以智慧為眼目,以慈悲為行足,永遠推動「善念隨緣到處栽」的自利利他的福慧事業,活躍於人生舞臺上,展現他的賢者、聖者的身影。「崇重賢善,輕拒暴惡」幾乎是實踐慚愧修行者的共同準則,從這種精神,就可以看到他們是多麼偉大了!難怪他們受到佛祖的稱揚讚嘆!如佛在經裡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佛因人們認為體態、容顏,以及衣冠的裝飾,於社交上至關重要,所以美容市場、服飾商店,生意火紅,即因人們重視美容,重視服飾的打扮,因此佛祖也好像善解人意,特以德行作為服飾來相比況。佛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意思是說,世上人們都喜歡在相貌上、服飾上打扮,下功夫,以求衣冠容貌的完美,其實,即使家財萬貫,富可敵國,金衣玉食,即使是以金寶為服;玉寶為食,高貴無比,若是行為下流,德性敗壞、卑鄙、齷齪,高貴的金衣玉食,高貴嗎?體面嗎?受人尊敬嗎?快樂嗎?其實相反的令人側目、令人不齒!佛祖慈悲,以剴切語言,也似慈母的叮嚀,告訴我們!外在的一切莊嚴物、名貴的化妝品,未必有用,崇高的修養,內在的德性,德馨清香,才是最珍貴、最莊嚴的化妝品,比華服,比珠寶飾物,比高級香水有用!例如佛法中的慚愧心、悔過心-羞恥心,或惡作心,這類心理,把惡門上鎖;善門打開,結果出現在他們的心境上流露出來便是「崇重賢善,輕拒暴惡」了。這種所推崇、所敬重的唯有賢者、聖人,以及只有福德事業、智慧事業,與諸公益、慈善事業,這可說是凡有利益,無不興崇。此外,便是「輕拒暴惡」,暴惡即指一個有修行有德養之人,見到有人偏離軌道,惡心惡行,害人害己,不走人道應走的軌道,不盡人倫道德應盡的義務,如虎狼,如野獸那麼暴惡,這類遠離軌道的惡心惡行惡事,在大善人眼下自然敬而遠之了,所以說輕拒暴惡。這表示不獨不同情,而且輕視,徹底拒絕。這種優質只有人類具備,其他動物無此能耐。
         
人類還有第三號優秀特質,是「勤勇」,勤是精勤或精進的內涵;勇是勇敢。精勤是對於事功,不懈怠,剋期進取,使其完成。勇是勇敢,對於進德修業,擇善固執,如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功,必矢志不移,精進不怠,為道德的最高勇氣,不論是德行的提升進取,抑改過自新,無不勇氣十足,劍及履及,乾淨俐落,絕不拖泥帶水,這種精神,為人才有的特質,為其他動物所沒有,這類特質,勝過天人,所以佛典推崇為「三事勝諸天」。
         
因此我說「平凡漢子不平凡」,一點也不假,不只是先天的不平凡,後天的修行上更顯得不平凡了。如古今的高僧大德,抑十方世界的佛菩薩,他們都是得天獨厚,加上後天的勇猛精進,才得到如此亮麗的成就,如惠能六祖,經過多少的艱難險阻,才有後來的輝煌成果,成為一代空前絕後的偉大宗師!有人對於不朽大事,非常在意,分秒必爭,非常用心,企圖心很強,搏命進取,成果驚人,但也委實得來不易!真是「因緣福報各春秋」,有些人名利心很強,搏命進取,機關算盡,志在必得,巧取豪奪,出盡百寶,結果未必如意。如六祖惠能的師兄-神秀便是如此,謀取祖位,夢寐以求,甚至文武夾攻,料是福緣不足,攪成滿城風雨,驚天動地,惡念囂張,囂張幾乎犯了殺戒!結果祖位對神秀來說,仍然是可即不可及!
         
而年僅二十四的獦獠惠能,土土的,什麼叫祖位,尚且懵懂不知,更談不上與人搶奪祖位了。但說亦奇怪,崇高的祖位他師父五祖弘忍宗師卻守護著等他去坐。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惠能的師父五祖弘忍宗師,竟把猶如陳蕃之榻的六祖寶座,懸空七十餘年,望眼欲穿地等著的就是這位聖崽前來高登,這不是「富貴迫人來」是什麼,惠能不但無心插柳柳成陰,而且也是富貴迫人來,惠能無心高登祖位,結果卻非他莫屬,別人想搶也搶不掉,這才真正是福德所居,奇妙極了!
       
前面提到,「妄自菲薄」,有的人的確是如此,但也有的人根本不是,原因是有的人根本不知什麼叫妄自菲薄,就糊裡糊塗地過了一生,把寶貴的一生糟蹋了!
         
回憶起來,我的確是一個「妄自菲薄」的人。這種類型的人,便是對於自己沒有信心,對於獨當一面的大事,始終不敢面對,不敢擔當,不但從來不敢主動,縱使遇到被動,也意趣闌珊,猶豫不前,設法躲避、退讓,原因是不相信自己有此能耐而心生惶恐。例如:我的老師印公導師我親近他不久,老人辦佛學院,自任院長,任命演培法師為副院長;竟提名我為教務主任;其他同學則提名為老師;我當時聽到任命,異常惶恐,因為我不相信一個沒有一點經驗的人能扛得起如此重大的責任,但又不敢對老師說不,恭敬不如從命,這是學僧應守的準則。幸老學長常覺法師從旁鼓勵!「有什麼可怕?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不能不相信導師的眼光和智慧,即使如牆壁那麼厚,他老人家也能看透,如果你沒有擔當的能力,他會點你嗎?千萬人吾往矣,不要再猶豫了」!而事實上導師老人家所派的工作,恭敬不如從命,因此,無人敢說不,只有遵命而行,結果只好就被動接受下來,竟一幹就是三四年,若不是另有任務被派出國了,否則,恐怕要幹一輩子呢,百年樹木的教育工作,雖然壓力不少,但由於興趣所在,且凡事盡心盡力,認真幹活,一路幹來,卻能一路杏花村,尚稱平靜,導師老人也還頗感滿意。第一屆畢業之後,還想遷校臺北辦高級部,並仍受續聘主持教務。可見人應堅強,不可以小覷自我。
         
又如被選聘來美作為第一位來美弘法的僧人,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接受,逃避應徵,若不是政治的壓力,迫於無奈而才勉強就範,原因之一就是「妄自菲薄」的結果。當一個看不起自己的人,一切的一切便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什麼雄心壯志都消失了,癱瘓了!幸當時的國府官員,耐性了得,加上曉以佛法及國族大義,真是義正辭嚴,加上政治壓力,令我心服口服,無話可說,才終於勉強就道,一幹就是將近半世紀的四五十年,終於從中國隨身背來的一株菩提聖樹植在美國新大陸冰天雪地的沙漠上,經過這位園丁四五十年的灌溉栽培和養育,終於葉茂枝繁,幹粗而成巨樹了。可見,人畢竟是萬物的靈長,他的靈性,他的潛能委實驚人,有如原子能那種威力,只是尚未發揮出來,到了發揮出來之後,人不只是能勝天,而且能勝地。地球之大,沒有其他動物能比人強。其實佛才是最強,但「佛是心作,心能作佛」,這還不夠強嗎?可見不可小覷自我!
         
我說「平凡漢子不平凡」就是要自我提升,不可以「妄自菲薄」,因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心作」,「人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你有如此高貴的特質,地位崇高,資格現成,別的動物沒有。表面看來你很平凡,其實你不平凡,你高貴得很!只是未發揮你的潛能之前,驟看起來你的確是很平凡,很差勁,但一旦你的潛能發覺出來之後,你會像原子能那樣爆炸,威力驚人火光四射!因此,我第二句詩才有「修證由來不一般」。「修證」是佛教術語,就是「修」行「證」果。這比況信佛的佛弟子,志在陶鑄聖賢,目的是成佛作祖。一個佛弟子要達到超凡入聖成佛作祖的目的,當然就要修善行斷煩惱才能證真理而究竟成佛。這像一個普通青年入大學,學有專業,當了醫生,就成為社會上的鎖匙人,而不是普通人了。學佛修行的佛弟子也是這樣,他雖然是一介凡夫,有煩惱、有業障,與普通人一樣,可是因他學佛修行之後勇猛精進,斷煩惱消業障之後,他超凡入聖了,與一般人不一樣了,他不是凡夫而是聖人了,他不再流浪生死苦海了,此時,他的身份、地位若與凡夫眾相比,還會相同嗎?前者受苦無邊,後者福樂無窮,一個在地,一個在天,當然不一樣了,所以說:「修證由來不一般」。
         
「突破迷情登覺岸」,為何臭腐能突然化為神奇?這是迷悟有關的問題,凡夫在迷所以流浪生死,聖者悟了,突破「迷情」;所以超越了生死,而高「登覺岸」了。覺岸就是「覺」悟的彼「岸」,是覺悟聖者-佛菩薩居住的佛國淨土,所以稱為覺岸,與五濁惡世六道輪迴的此岸穢土不同?是蓮池海會,佛國淨土了。
         
「遊蹤喜覲佛慈顏」,到此田地,與生死輪迴時大大的不同了,因那時還是生死凡夫,同業受報,生活在一起的都是難兄難弟,一群同病相憐的都是淚眼相向的難友!現在不同了,「遊蹤」所到,都是蓮池海會,舉手攀談的盡是聖流,是佛菩薩的子弟,是佛菩薩的兒女,與佛菩薩同起同坐,不是淚眼相向,而是笑口常開,大家都法喜充滿,「但受諸樂,無有眾苦」了,所以說:「遊蹤喜覲佛慈顏」,佛祖的慈悲容顏,天天可以見到,時時可以見到,因為已是「朝朝從與起,夜夜抱佛眠」,親切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