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禪地風光滿目前

禪地風光滿目前,
驚聞烽火震山川;
怕觀禪地血腥染,
喜賞西方九品蓮。

「禪地風光滿目前」,所謂「禪地風光」應該是指禪師透過精湛的禪觀所展現的山河大地,青山綠水,那是最美妙的錦繡河山。因為精湛的禪觀,自古就有轉化的作用:醜惡的轉化為美好,臭腐的化為神奇。有時候在禪師的禪觀中,山河大地不見了,但過了一陣子又出現了,其情況就如遠眺高山,始初,看見一座座的青山好像一條條的蒼龍在蠕動起伏,而且就像準備要起來衝天飛去似的,但一瞬間,忽然又不見了,而出現在面前的是一望無際白茫茫的雲海,深廣無涯;但說也奇怪,一瞬間,茫茫無際的雲海又失蹤了,展現在眼前的又是一條條的蒼龍起伏,這種境象真是壯觀極了。
         
為什麼會那麼奇妙呢?在禪宗語中,就有一位古禪師曾描述他的禪地風光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近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是水。」這種變化十分奇妙,與雲海和青山所玩的把戲,表面看頗有類似,但實際上,大為不同。如遠眺時,青山為什麼突然不見了呢?原因是被白雲覆蓋了,變成白茫茫的一片,變成一望無際的雲海,只見雲海,不見青山了,這麼一來,青山雖然在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但青山還在,青山被裹在雲海裡。然而禪師三次見山的變化與雲海裏山的變化卻有很大的不同,我們肉眼所遠眺的青山的變化,完全是因天文氣象的變化,雲生或雲滅。由於風起雲湧,白雲的自由舒展,來個廣佈瀰漫,這麼一來,把整座的青山給填滿、覆蓋,青山不見了,只見白茫茫的雲海。但瞬息之間,遇到另一股氣流來到,白雲捲鋪蓋了,不知不覺中已悄悄地逃之夭夭,於是雲海又不見了,美麗的青山又出來了,因之,展現出天文世界的另一種奇觀-碧海藍天,這類天文境象可說大多數都是由氣流所引起來的。
         
而禪師心目中所見的山水的或有或無,完全是由禪觀的功力而透過高度的智慧所造成景觀,與雲霞中所見的景觀,那是兩碼事了。如禪師初見的山水,與第二次和第三次所見的山水有很大的不同。
         
老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時他所見的與一般人所見的一樣,因為他在禪定上還沒有下過功夫,這只是凡夫俗子的見地,不是超凡入聖的見地,所以沒有什麼特殊。及至後來,他「親近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所謂「親近知識」就是已經拜師學藝了,「知識」就是佛門所說的「善知識」,參訪到明師了,如惠能六祖見到五祖弘忍大師了。「有個入處」,經明師指點,對於真理入門開悟了,這是由高度的觀慧的引發,「以智化情」之後,破了人我執,見到人我空;破了法我執,見到法我空。由於眾生的凡情妄執被破除了,悟證了聖人所悟證的平等法性,在這平等法性中沒有差別性了,所以說:「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也就是說山水不見了,如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不是惠能故意與他師兄神秀分庭抗禮,而是惠能的聖境的見地上,的確是無物可狀。如我們坐的飛機穿過低空的雲層,到三、四萬公尺的高空時,低空的漫天雲霧、滿空寒流、風雪交加的情景,的確不見了,所見的只是晴空萬里、陽光普照,其他什麼也看不見,這與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原理相同。古禪德也把這種境界形容為「虛空粉碎,大地平沈」。如到了高空,風雲瀰漫的低空不見了,不是等於虛空粉碎了嗎?到了高空,只見晴空萬里,只見陽光普照,不見人世滄桑,不見災難重重的人間大地,不是大地平沈了嗎?
         
老禪師所展示的初見是山是水,次見非山非水,最後又見是山是水,這是修行禪觀的三個步驟:初步叫做依假修真,在印公導師的成佛之道上說:「由俗契真實,正觀法如是」,這也叫「依假觀入空觀」;最後才「從空出假」。什麼是「假觀」?假就是虛假不實。世上所有一事一物或一法,無不是假因托緣而組合起來的,佛法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因為由因緣條件所組合的事物,就只有一個虛幻的假相,沒有永久不變的實體,也就是說沒有自性的、是空的,如果說它是有的,那是假名有、暫時有,遲早是會變壞的,只能說是似有非有、似空非空的中道性。
         
禪師修行即依世俗的假相,透過智慧的深觀,悟假證真,通達空性,而證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空性,破執除私,契入平等真如,所以說得個入處。這是從假入空的過程,已是「虛空粉碎,大地平沈了」,已是裂生死網高登聖域了。
         
禪師最後說:「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是水」。禪師未得見性之前,如一般生死凡夫一樣,被罪業牽著鼻子走,在六道輪迴中疲於奔命,苦不堪言,現在好不容易見性開悟,脫下枷鎖,斷除熱惱得清涼,可以休歇一下了。但到此地步,禪師不能忘記,「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的使命感,不能為禪定樂的三昧酒所迷醉,必須趕快從空出假,即刻地開展「成熟眾生,莊嚴佛土」的大事!但此時所見的山和水與初時所見的更是大大地不同了。最初見山見水,所得的印象必然是真實感、不變性,甚至因之生起不必要的煩惱,因而造惡業、感惡果,現在悟了,通達了緣起性空的原理,知道堅實的高山,深邃的河海,也有滄海桑田之變,不在上面起貪嗔癡了。
         
同時,悟與迷有極大的不同。迷時無明所覆,智慧未開,如在暗室,不見天日;悟後如日光明照,「森羅萬象皆精彩」,一目了然, 無所障礙。如六祖惠能貧窮孤苦,從小失學,目不識丁,被人輕視,惠能在五祖門下,一日拜讀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詩句,當下即表示亦有一偈,請張別駕代寫壁上,張別駕異常驚訝,不相信他會作偈,並輕視他:汝亦作偈太希有了!引起惠能十分不滿,勸他別輕視初學,並說了一番大道裡:「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後來惠能誦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這首擲地有聲的大作,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可見迷與悟竟有如此驚人的差距。由此也可見,悟後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與迷者的此山此水,就不能同日而語了。
         
前者所引申的禪地風光,是悟後的禪地風光,也是聖者的禪地風光,是高格調、大手筆;與一般的禪地風光雖不盡同,但多少有點「林接青山來翠遠,池開福水引流長」,脈絡關連,因為凡事經過禪的洗禮,受到禪風的普扇,禪雨的滋潤和淨化,其氣質便純淑了。其情況就好像明媚的春光,一旦光臨大地,被嚴冬摧殘的大地,滿目瘡痍、傷痕累累,經過春風的撫拂、春雨的滋潤,很快傷痕便被撫平了,痛止了,平復得天衣無縫了,而春的原野,也很快就是到處綠草如茵、漫山碧樹,園中百花怒放、香氣瀰漫。山河大地到處都顯得生機蓬勃,造成一股波瀾壯闊的生命之流洶湧澎湃!
         
 禪的力量也是如此,凡事經過禪觀的淨化,在個人的身心上就造成禪的氣象、禪的風光,到處洋溢著祥和溫馨的美感!我所說的禪地風光就指的這種景觀,也只有禪者才領略得到。
         
「驚聞烽火震山川」,「烽火」是指暴戾的氣象,人間不論家庭、社會或國家如果充滿著這種暴戾的氣象,就不幸了!烽火就是戰爭,不論大小戰爭,也不論是什麼類型的戰爭,都是破壞性強、可怕的東西,都是要不得的。如家庭的冷熱戰,或情場的、商場的冷戰可以變成熱戰,小型變成大型。始初可能只是動口相罵,激烈起來也可能動刀動槍,造成人命大案。若是大型的種族相鬥或國際戰爭,戰機和大砲相見,死傷累累,其傷害的就不只是一些人,而是國族滅亡,那就太悽慘了!
         
「驚聞烽火震山川」,這是大型的戰鬥,特別是國際戰爭。這類戰爭的爆發,有時全球都受到傷害,何止震撼山川?如殘暴的日寇侵略中國,殺害數千萬同胞,令人痛心,令人懷恨!一個禪修有素的修行人或是一個虔誠的佛弟子絕不會有這種惡行。因為禪修有素的修行人和虔誠的佛弟子志在陶鑄聖賢,志在修行培福,志在自利利他,如春風、雨露,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人畜、萬物相宜,安祥自在,和樂善生,給人帶來安樂,不是給人帶來恐怖!
         
「怕觀淨地血腥染」,大地山河青山綠水、花草樹木,春來百花怒放、萬紫千紅,異卉爭榮;夏來枝葉扶疏,果實纍纍;秋來滿架葡萄映夕紅;夏有涼風秋有月,冬有銀樹銀花映白雪,美景天然,如詩如畫,禪師眼中清淨莊嚴,無有不幸的滄桑,這才是真正的禪地風光,美麗絕倫。可是醜惡的人心,不知自愛,不但無緣欣賞,無福享受,而且把它糟蹋了,把這片淨土給污染了,到處是血腥,樹木枯萎,河流污染,溪水不清了,魚兒死亡,禪師傷感,佛祖嘆息,這正是顛倒眾生所作的顛倒事,何勝浩嘆!
         
「喜賞西方九品蓮」,「西方」即清淨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淨土。彌陀經說:彌陀淨土的蓮花大如車輪,金色金光,紅色紅光,黃色黃光,青色青光,乃至白色白光,美妙絕倫,而且微妙香潔,香氣瀰漫,空氣清新,薰人欲醉!
         
禪師或許氣質特殊,不喜聞垢穢的血腥味,卻喜欣賞西方淨土的九品蓮。也許他更喜歡奉陪淨土中同願往生的蓮友跑到八寶蓮池划蓮舟呢,這是多麼大的福氣,太令人羨慕了!
        
 談到這裡,卻又不得不令人疑惑,世上那些動不動就發動戰爭、消滅別人的國家民族,使生靈塗炭,屍體堆積如山,全國盡是孤兒寡婦,狼心狗肺,殺人不眨眼,這類殘暴惡人是否真是魔鬼投生或修羅轉世,否則,那來如此惡毒之人?
         
因果從來就是絲毫不爽,若任其循環,因因相報何時了,不值得反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