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六祖壇經探秘(五十七)

「愧對倫常豈似人」,一個正常的人,應該是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正直可靠,光明磊落,如果「對」於「倫常」道德都不願遵守,那就愧對良知,有損德性,此類人當然就不「似人」了。若是一個修行人竟也如此墮落,那就不足掛齒了!

「二六時中念不愚,行深般若是真吾」,這是第四首禪詩的前兩句,因惠能六祖解釋般若的智慧時,強調般若行者,必須保持一切時中,念念不愚,這也等於說分分鐘都在智慧的光明中,沒有一絲一毫的陰影,陰暗與光明勢不兩立,有光明無黑暗,這點於修般若行者必認真掌握,不可馬虎,「二六時中」是因佛教傳自印度,印度文化把日夜分為六時,即日三時,夜三時,所以禪詩說「二六時中」即等於說一切時一切地「念不愚」,即表示修行般若的功課作得很好,日夜都在智慧的光照中,日夜都不迷,「不愚」癡!「行深般若是真吾」,這樣猛勇精進,這樣嚴緊修行,就是心經所說的「行深般若」了,這樣修法也「是真」正實踐般若行的佛弟子,不再是假冒的掛名的佛弟子了,所以強調「是真吾」。「慧光朗照陰霾散,佛聖扶持德不孤」,「陰霾散」,烏雲蓋頂,敷天蓋地,塵土飛揚,烏天暗地而稱陰霾,本是天文的一種反常現象,此處引來比況眾生內心的煩惱惡業而造成心靈淪陷,煩惱橫行,智慧光明消失,造成生死流轉沒完沒了的災難!現因修行般若智慧「慧光」煥發,「朗照」無餘,「陰霾」消「散」了。「佛聖扶持德不孤」,一個「行深般若」的現行者到達這步田地,「佛聖扶持」,就是佛菩薩以及一切天龍八部有關的所有護法善神無不悉心擁護,體貼照顧,如觀音菩薩那樣,千眼照見,千手扶持,這也就是我詩句所暗示「法王座下無寒秋」的內涵了!到此境界,還會勢單力薄嗎?當然是車水馬龍,不會孤單了。所以說崇高聖德者,絕不孤單了。

「妄念不生般若生,春風驟至花敷榮」,「妄念不生般若生」,這是般若經論中的名句。頗有暗去明來的味道。兩者有尖銳的對立、明暗、邪正,勢不兩立。有明無暗,有正無邪。永遠互相相剋,猶如水火不容,難求並存。妄念如黑夜,黑夜消失了,黎明出現之後,朝陽才會出現,妄念不生般若生乃必然的定律。「春風驟至花敷榮」春風驟至的氣象,當然是冬雪溶掉,氣候溫和了,春風的訊息經已傳播,樹木敷榮,百花怒放,萬紫嫣紅,把山河大地打扮得如花似錦。妄念不生般若生的風光也是如此。「無形般若慧心是,悟證菩提覺有情」,這是第五首禪詩的最後兩句。因六祖在經文中說「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所以禪詩說「無形般若慧心是」,也是說般若妙智把眾生的粗心大意的煩惱心、罪惡心都化干戈為玉帛了,無明也轉成智慧燈了;已是「悟證菩提覺有情」的時候了,到此田地,莊嚴淨土,成熟眾生的功德就得大大地展開了。「菩提」也是智慧,但這是佛果上的功德,此時的般若更成熟、更究竟、更圓滿了,所以果位上的般若是老般若而不再稱般若而稱菩提了。也就是說修般若行的眾生,證悟菩提之後,不是凡夫眾生而是大菩薩了,也就應該駕慈航度迷津了。「覺有情」,有情就是有情感,有知識的廣大人類,以及一切有生命、有靈性的動物,他(它)們,在生死苦海中沈浮,可憐可愍,亟待救濟。這類醉生夢死的有情眾生之所以苦海無邊,即因愚癡無知,迷而不覺,菩薩覺有情的「覺」字,即用般若智慧來教導他們,讓他們破迷覺悟,了脫生死,證涅槃樂,所以稱讚他們為悟證菩提覺有情。

「滿口說空不見空,盲夫不解太陽紅」。這是第六首禪詩的前兩句,因六祖批評時人,只是滿口說空,卻不悟證空義,通達空理,猶如一個盲公,從來就未見過陽光,有好心人告訴他陽光如何燦爛,如何可愛,他也只能人云亦云,從始至終,從未親切領略到陽光的好處和妙用,所以我的禪詩也才提出如此可惜的感慨!「自言般若常修學,實是糊塗顛倒中」,這是第六首禪詩的最後兩句,是感慨「口惠實不至」而善說謊言自欺欺人的人,並未真修實學,卻善說誑語,結果是糊塗人作顛倒事了,造來的是如春蠶作繭,困在繭中至死而後已,這還不可悲嗎?

四、何謂波羅密?

何名波羅密?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密。

  苦海無邊滾滾波,悟迷差距造悲歌;
  堂皇慧眼開圓解,彼岸高登怖惡魔。

這節經文是六祖惠能解釋般若的意義之後,接著就順便來解釋「波羅密」的意義,波羅密是修般若行的成果,果必由因,既修了般若的因花,如果其花敷榮,其結成的纍纍果實也必定相當茂盛了。因此,六祖就順便展示出來,讓信眾了知由慕果而修因。

六祖在經文中提出「何名波羅密」作反問,等於說波羅密是什麼意思,接著詳加解釋。「波羅密」是梵文的音譯,所以他說是「西國語」即是外國語文,「唐言到彼岸」這是指出波羅密的義譯是「到彼岸」的意思,「彼岸」對「此岸」說,所謂「此岸」「彼岸」,岸指陸地,彼此兩岸,其中間必隔海洋,若無橋樑或輪船,必難交往,必難到達。總之,西語的「波羅密」,我國的義譯是「到彼岸」的意思,也等於說渡過海洋,到達彼岸的新大陸了。「解義離生滅」六祖的解釋,更深一層了,因六祖的超凡入聖的解脫知見,非同凡響,是聖者的見地,他說「離生滅」就是到彼岸,因為生死流轉,輪迴六道,才會緣生緣滅,就仍然受著業力的支配,還是生死凡夫,自然就無緣高登佛國淨土的涅槃彼岸,若是真正超凡入聖,必定是「離生滅而證無生」了。

六祖更苦口婆心,更進一步解釋,凡夫眾生為什麼會流轉生死,輪迴不斷,因為「著境生滅起」,眾生對於塵世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六塵,執著太甚,迷戀不捨,因而起惑造業,生死輪迴就出現了,生起了,如「八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如水」因風而「有波浪」,這是苦海的生死「波浪」就很難停止了,「即名為」生死的「此岸」了。「離境無生滅」,「離境」即慧解圓明了,不再執著,不再貪戀那些無常的幻境了,「無生滅」就是悟「無生」了,「如水常通流」通流之後的水,如瀑布一瀉千里,不起波浪,沒有障礙了,「即名為彼岸」,意思是說,眾生不再貪著幻境,不再起惑造業,就不再有生死波浪的災障了,「故名為彼岸」因此,所以「號波羅密」。這是值得歡呼,「人天聖域」增勝,魔道、修羅減少的境界。

此節經文,我也作了一首禪詩,既解釋了經文,也順便略釋詩的內涵,以便了卻一段公案!

「苦海無邊滾滾波」,這是人生於世,受著業力的支配,受著生老病死的四苦八苦的磨折,加上天災人禍,如海中狂波惡浪,顛撲、襲擊,波波不停,真是苦如汪洋巨海,苦無窮盡,苦無了期,為什麼會如此不幸呢?「悟迷差距製悲歌」,過失的關鍵卻在糊塗,糊塗無知,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因果觀、價值觀等完全失落,前途一片黑暗,沒有方向,於是顛顛倒倒,胡作妄為,方寸大亂,結果自作仍須自受,誰也代替不了,最後的所謂苦海無邊,迢迢歲月也就夠你享受了,那時即使兒女滿堂,妻妾美眷如雲,也只有眼巴巴地看著你受苦,固然無人願代你承擔,事實上,因果上也承擔不了,因「自作還需自受」啊!何故造成這個局面?迷之過!六祖慈悲為了救迷,破迷,迷的黑幕低垂,迷霧太濃太厚,為般若智慧的大光明藏能照破、能消除,所以六祖高舉般若智慧的光明燈,把迷霧吹散、破除!不讓「迷霧差距造悲歌」!要把悲歌轉成勝利之歌,凱旋之歌!差距沒有了,平等了,都悟了,不再迷了。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