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六祖壇經探秘(三十八)

印宗的問題中,一、你老師,「黃梅付囑」你什麼任務?二、你師父「如何指授」?意思就是說,他老人家有沒有秘訣秘密傳了給你?如何指授便是如何秘密指點和有什麼寶貝秘密傳授給你,如呂洞賓點石成金的手指,是否都暗中傳給你了?印宗以為惠能師徒的秘密傳法,他也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而沾法益,但據惠能的回答:「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這點,令印宗不免感到相當失望!「指授即無,惟論見性」,指授即無,即坦誠地說,依老師父給我傳法的經過,根本沒有指點過我什麼。「惟論見性」,就是只是直接測量和討論我對於法性真如的見地和悟性。這是表示,悟證真如的大事,自我承擔,別人幫不上忙。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悟性和福德因緣,兄弟爬山,各自努力,老師幫不上忙,自我了斷,不靠他力,乾淨俐落,絕不拖泥帶水,這便是最可貴的頓悟法門的風格。「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印宗問的問題,證明他還未明心見性,所以才會風馬牛不相及的發問。禪定解脫的論題,是初學者的功課,是學程上的論題。現在惠能的師父弘忍宗師與惠能所討論的是畢業之後更上一層樓的大事了,與初學的功課有何相干?惠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意思是說,禪定與解脫是二法,禪定是因,解脫是果。因果的對立差別,這是眾生知見,不是佛知佛見。佛知佛見是「佛法平等,無有高下」,平等法性是空性,是三乘共坐解脫床,是法法平等的法性,超越差別,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如六祖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六祖所見的不二之法,是平等法性,與他師父所見皆同,也同十方諸佛同一鼻孔出氣。所以他師父與他只談見地,不談其他。
         
講到這裡,讓我把因感而作的兩首禪詩略為解釋再說:「觀機逗教隨機緣」是兩首詩中第一首的第一句。這首詩是稱讚五祖的傳法風格極其高明。機指一個人的根性、氣質和智愚,及為人的奸巧與厚道,這都與個人的根性有關。老師對於學生善於教導,是謂「觀機逗教」,即觀察學者的天資好壞,心地的奸巧與厚道,施的教法,逗就是機感相投,如魚得水,這是因材施教,才能潛移默化,收刮垢磨光的效果,如名醫因病下藥,才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我覺得五祖弘忍宗師對於傳衣缽的大事作得委實高明,例如他怕神秀作亂,防範有加,步步為營,不動聲色,花了不少心血;結果仍被利欲薰心而一路發動圍剿,幸惠能洪福齊天,履險如夷,終於度過險難。
         
又對於神秀以作偈選祖的方法,折其貪欲,挫其氣焰,令其認識自我竟是如此的淺薄而心生慚愧!同時,早知神秀是一塊爛鐵,在黃梅這個大冶洪爐中提煉那麼多年,都依然故我,五祖當然再也沒有寄望了,只是為了息事寧人就只好隨緣了。
         
五祖對於惠能的觀機逗教的就簡單得多了,因為惠能是明心見性的聖人,與凡愚之輩不一樣,所以「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了。為什麼不論這些呢?因謂「平等法中越兩邊」。因為平等法中是實相般若,兩邊是凡愚知見。「不二行門頓契入,惠能得了是真傳」,行深般若,平等觀照,這種法門,是深入虎穴,直搗黃龍的最究竟最利害的法門,是「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古今諸佛所走的通道,是頓超頓證,頓悟契入的法門。「惠能得了」師父所傳的法門,是最究竟,是最直接的「古代人」的共有通道,不是凡愚的小道,所以說「惠能得了是真傳」,不是行不通的假道。
         
「煩惱菩提共我家,如何二法轉天涯」,這是第二首詩的前兩句。這一首詩是更深入地談談二法不是佛法的道理。煩惱是造成生死流轉的禍根;菩提是智慧,由智慧的覺醒,使煩惱轉成菩提令生死解脫,這是涅槃門,因此,應知迷即煩惱,悟即菩提,可見煩惱菩提原是一家親,應可高樓行好酒,還有什麼值得排斥呢?「如何二法轉天涯」二法也是一家親,親熱得很,住在一起,是一家人,應是「朝朝從與起,夜夜抱佛眠」,那麼親近,那麼親密,後來為什麼咫尺天涯了?因為你們分家了。原是一家,你分成二家;原是一法,分成二法。若是保持一法,其見地便是佛知佛見,與佛一家親了。現在分成二法,充滿人我是非邪見雜陳,動邪念,造邪業,感惡果,不流轉生死便不可能了。
         
「眾生心佛無差別,蓮種污泥長白華」,佛學成語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般人的觀點,心是人心,人心很複雜,受污染,有善惡;佛是出世的偉大聖者,最清淨的,不受污染;眾生是普通的世俗人,有君子和小人。他們的特性,各自不同,在眾生的知見上,真是千差萬別,絕非一家。但佛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顯然地說,三者一樣,沒有絲毫差別。為什麼觀點竟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這就是迷悟的差距了。迷時什麼怪現象都會在你的面前出現,使你發狂、發癲!貪財的鋌而走險,打家劫舍、打劫銀行,誤入法網,身陷牢獄還不知醒,花花綠綠的鈔票,矇住傻眼,什麼危險也沒有想到,更不知害怕!貪色的,見到年青美貌的異性,色膽包天,什麼傻事、蠢事,下流事都作得出來,如公卿、巨賈,弄到身敗名裂,一世英名一朝喪,都因世間上這些千差萬別的海市蜃樓的幻境幻象的迷惑而引起犯罪、造業,生死流轉不斷。
         
聖人的悟境中,見聞覺知的,只是平等法性,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的是諸法空相,沒有令生執著的差別相,如飛機昇到三四萬公尺的高空,所見的只是晴空萬裏、陽光普照,再也看不到地層的滿地瘡痍,低空的狂風暴雪了。聖人悟見的是高空景象;迷昧凡夫所見的只是地層低空景象,這就是迷與悟的差距了。
         
「蓮種污泥長白華」,凡聖的差距,再以蓮花在污泥能不染作比況。凡夫眾生因智慧不大,修養不夠,內心由貪瞋癡的衝動,加上外界的妙色妙聲妙香妙味妙觸等花花綠綠的外境的誘惑才弄到六神無主作奸犯科,造種種惡業,感種種惡果,受苦無窮,永無超生之日,苦哉!苦哉!
     
聖人佛菩薩智慧高、修養好,戒德莊嚴、定力堅固,智慧如陽光,慈悲如春風,其高標德性,如青蓮出污泥能不染,不獨自己能法喜充滿、聖觀自在,且能令一切眾生能同生法喜,聖觀自在,如蓮花能在污泥而不染,且能開出光可照人的白蓮花,花香遍佈有能移風易俗的妙用。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二不二中難比齊,聖凡之見分雲泥;
高峰絕頂必寒冷,不是大鵬不敢棲。

二不二中顛倒思,心旌搖動轉成癡;
誘人財色庸凡漢,本是雄獅變野貍。

幻境迷人易受欺,貪魚上鉤不希奇;
網羅入了難求出,欲再回頭未有期。

差別形相人少知,金花閃閃發光時;
英雄好漢同迷醉,不是聖賢豈易窺。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