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六祖壇經探秘(三十一)

不思善惡,就是要惠明截斷凡情,不要再在凡情上胡鬧。如跳出濁水溪,游上清流,加入聖者的隊伍。要知道聖者的世界觀,是平等的、是無差別的。聖者的明心見性,是超凡入聖的作略,是破舊立新的大工程,正是大死大生的境界,非來個旋乾轉的大改造不可。否則,小麻雀要變鳳凰,那有可能?所以惠能就非下毒手不可,把他這塊爛銅廢鐵投進大冶洪爐,凡情這一爿爛屋都摧毀了,看他再往哪裡躲?所以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意思是說當你沒有再想到神秀是大善人--福慧雙全的教授師,是理所當然,唯一有資格繼承祖位的大聖人;也沒有想到惠能這野蠻的獦獠是大惡人-貌不驚人,又不識字,無福無德無能,他這麼一塊劣質料子,誰給他膽子,竟敢來爭奪眾望所歸的神秀教授師的六祖寶座?根本不配。惠能在愚忠神秀手下,被視為是來搶神秀祖位的惡人,應該奪回衣缽,搶回祖位,格殺不赦!

惠能對惠明提出「不思善,不思惡」,就是指他現在覺醒了,善惡觀改變了,原來耿耿於懷的善惡觀念沒有了,不對立了!也等於說,一個國家,烽火彌天、長年戰鬥、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現在戰亂停止了,和平了,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了,這也是經中所說的那樣:「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涅槃境界。如烏雲散盡,萬里晴空,陽光普照了!
        
「正與麼時」,是指惠明受神秀的蠱惑,以善為惡,計惡為善,善惡不分,邪正莫辨,一生盡在對立分別中顛顛倒倒、糾纏不清,如滾滾烏雲中,從來不見光明,現在覺醒了、不糊塗了,「正麼時」就是雨霽天晴時,你所見到的是什麼境界?當然是烏雲沒有了,萬里晴空、陽光普照了。
        
「本來面目」即是真理的代名詞,指一切法的真相,或叫「實相,真如…」。出家本來是要出煩惱生死之家,但惠明受到神秀的蠱惑,一直像神秀一樣,在人我是非的對立中糾纏不清,名聞利養中顛顛倒倒,早就忘失自我,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自我?什麼叫本來面目?經惠能當頭棒喝,清醒了,滾滾烏雲散了,光明出來了,悟了!所以說「惠明言下大悟」。「復問言」,就是惠明開悟之後,得到法益,吃了甜頭,如貧得寶,如飢得食,當然喜不自勝,但猶未滿足,寶物不怕多,還要爭取,所以才反覆追問:「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所為密語密意,實即「人人本具,個個現成」的自家寶藏,只是生性下劣只知與「貪瞋癡慢疑」的煩惱廝混,被低級的物欲所迷惑而留戀不捨,如窮子到處流浪,根本不知自家有寶藏,所以稱為密語密意。「惠能云」就是惠能坦然地開示他:「與汝說者,即非密也」你的,意思是說,我可以坦承地開示你的,當然就沒有秘密了,而且「汝若返照,密在汝邊」,就是說,如果你醒悟之後,願意改過自新,不再同那些不務正業的惡棍惡友廝混而向聖賢隊伍進軍,並加以迴光返照,如你所說的這一隱藏多時秘密寶藏便出現在你的身邊而不再是秘密了。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明曰」就是惠明此刻,明心見性之後,如獲至寶固然喜不自勝,但也感慨系之地坦承地對惠能六祖稟白,惠明雖出家在黃梅親近五祖弘忍大師這麼多年,因受神秀的影響,老實說,從來未省,就是從來未見到或覺察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即未見本真,未証悟真理,及未得明心見性,仍然是一介庸人自擾的生死凡夫,未得超凡入聖,白白地空過了,蹉跎歲月,太遺憾了!今則,幸蒙你老的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形容証悟真理的境界,這種境界,「只可以自愉,不堪贈予君」,不但不能慷慨相贈,也無法形容,那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境界,只可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飲的茶水,是甜是苦、是冷是熱,只有自家知,說也說不清楚!「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惠明想到自己若不是幸遇惠能六祖大慈大悲。聖量寬弘不計前嫌,格外開誠指示,得破妄見真令得大解脫,否則將永世沈淪、永無超生之日,多麼危險!真是師恩浩蕩,感激莫名!故隨即表示,「今行者即惠明師也」,「行者」及尊稱惠能六祖為實踐菩薩大道的人。惠明的意思是說,我今天能夠明心見性,超凡入聖,是你慈悲開示的功德,你當然是我的恩師了。惠能六祖說:「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汝若如是,乃是惠能肯定惠明悟道的成果,意思是說:正如你所說那樣,你的確是明心見性了,所以說「汝若如是,幾乎是你見「如是」,我也認為「如是」,如是是印可之言,這連帶包括「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比況在內。惠明的功果雖是惠能六祖開發的,但惠能謙虛,功成不居,功歸五祖,所以說:不必客氣,我與你同師五祖黃梅,我們是同門師兄弟。並加叮嚀「善自護持」。因為這因緣太殊勝了,不打不相惜,悲劇戲碼,本是舉手相殺,你死我活,結果喜劇收場,這當然是得力於六祖惠能聖德的感召,不只是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並且轉凡成聖,這麼殊勝難得,這還不值得珍惜和值得善自護持嗎?惠能老婆心切,故一再叮嚀!其實惠明超凡入聖之後,就永不退轉!應大可放心了!
        
惠明接著再問:「明今後向甚處去」?這是惠明臨別再求六祖惠能指示迷津,主要是惠明既明白神秀這個集團不但無益,且害人累累,當然不再走回頭路,不願再依靠他了,所以才問惠能六祖今後向哪裡去?何去何從?惠能指示他「逢袁則止;遇蒙則居」。袁即袁州,也即現在的江西省宜春縣,走到那兒,可以歇歇腳了。遇蒙則居。蒙即江西蒙山,那兒有名山道場,可以在那裡放下萬緣,安禪居住了。惠明得到六祖的指示之後就滿懷法喜地隨即作禮辭別了。六祖惠能,可說也是初到貴境,此刻又位於高山野嶺,惠明向他求示迷津,竟能毫不含糊,給他正確指南,對於所謂聖智難測不能不令人衷心敬佩了!
        
以下讓我將我所題的六首禪詩,一一加以解釋再說:
        
「惠能初試頻伽聲」是第一首禪詩的第一句。頻伽是西方淨土極樂世界的一種特殊的靈禽,不是畜道中業報所生的鳥類,是西方淨土的教主南無阿彌陀佛為使法音宣流而特別變化的一種鳥類,此鳥所叫的聲音特別高貴、特別清雅,好聽極了,令人聽了有破迷啟悟,雜念頓消的妙用,人間的五濁惡世,無緣見到此鳥,也無福聽到此鳥的和雅之音,唯有西方淨土才有此福緣。惠能開悟之後,初次傳道解惑,初次開示惠明就能使他破迷啟悟,初試啼聲就有這麼大的收穫,太偉大了,真了不起,不得不令人敬佩,所以特以西方淨土的頻伽音作比況!
        
「啟悟惠明在其誠」,這第二句詩是說惠明能機感相應,很快就能破迷啟悟,主要是得力於惠明能捨邪歸正、棄惡向善,把原來追殺惠能的惡念排除,現在是不但對惠能不生惡感,而且對惠能又尊敬、又佩服,一份恭敬,一份功德,所以才機感相應,隨即開悟。「手打旃檀痛亦有益」。意思是說:佛教功德巍巍,不但與佛教結善緣者有無邊功德,即使是與佛教結惡緣也有莫大的功德。就像手打旃檀香那樣,旃檀比沈水香還要香,只要摩觸到它也會香幾天幾夜。手打旃檀,用力過猛,手會傷痛,雖有傷痛之害,但卻有檀香之益。佛經說,即使你惡意毀謗佛教,毀謗之罪必墮惡道受苦報,自你報盡之後,因你曾結過佛緣,因此緣的關係,你可能因而信佛修行而得益,這是「手打旃檀痛有益」的道理。此道理便是比況惠明惡意迫害惠能的結果,反而得到破迷啟悟的大益,這是「好漢不打不相識」的道理。「輕騎先至法王城」,這是稱讚惠明惡因轉善報的妙趣。在神秀的陰謀下,數百名大軍,惠明是絕無僅有的幸運兒,不用氣力竟能輕易得到,「法王城」實即佛國淨土,也即超凡入聖了。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