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六祖壇經探秘(六)

(3)五祖密訪惠能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是指五祖弘忍大師自從第一次與惠能見面會談之後,就把惠能送入柴寮米坊作苦工,一直沒有再見到惠能將近有九個月之久;惠能服勞苦役,像充軍,像放逐一樣,被遺忘了,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關懷! 依一般俗情說,惠能太可憐,太悽慘了。可是事實不是如此,這點惠能最清楚,因為惠能也是破迷啟悟的人,他與五祖心心相印,知道他師父安置他在米坊柴房,正是最妥當的安排,為了韜光養晦不得不如此,所以惠能無怨無悔,不伎不求,心安理得,知道因緣成熟,自然花開見佛。我們從這節經文所記述的:五祖第二度與惠能見面,也即第一次密訪柴寮,再與惠能見面的談話中,就可以得到證明。祖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這是五祖與惠能師徒二人毫無隱藏,也毫不保留的心心相印的自白。

祖曰:「吾思汝之見可用」這是五祖第一次與惠能交談之後所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汝之見」就是惠能對於佛法的見解,「契理契機」與佛法相符,五祖說可用,等於選佛場中,金榜題名,惠能已經是鐵定六祖唯一的候選人了。當時就留下那麼堅定的印象,只是見到左右的人,所謂「惡人」可能都是一般的修行人,因為未斷煩惱,未曾開悟,凡夫心境,起心動念,難免不與煩惱相應,難免不受到名利心驅使而爭名奪利,造成鬥爭事故,為了息爭;為了祖位的和平轉移,傳承順利,縱使已身登聖位的宗師也不得不小心防範,細心安排,步步為營,真是用心良苦!他怕惠能未能體諒,所以反問惠能:「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否?」,一般俗人尚有靈犀一點通,何況一個開悟之人,茅塞頓開,好似晴空萬里,五祖與惠能師徒情深,心靈的交感更是不用說了,所以惠能說,弟子也知師意,所以才長達八、九個月,一直不敢跑到堂前探望師父,因怕令人發覺,反而不妙了!有其師,必有其徒,配合得太好了。對此,感觸頗多,曾作禪詩多首,順此略為解釋一下:

世路崎嶇不易行,聖賢難免亦心驚;
菩提善種當維護,覺道莊嚴貴息爭。

這是禪詩的第一首。「世路崎嶇不易行」,崎嶇是形容道路不平坦,高高低低,或是高山險阻,或是千丈深淵,或是到處荊棘,障礙重重,行來顛躓不穩,所以說不易行。五祖傳法六祖的聖道事業情況正是如此,好像走在荒山野嶺上,到處是險峻的山頭,高低不平的險坑,無路可走,進退不得,如何走?千百年之後的我們讀來,也不得不為這老宗師的師徒倆感到不安,值得同情!所以我說:「聖賢難免亦心驚」!因為宗師知道那些學佛而未開悟、未得道的凡夫弟子們,在強烈的名利心的衝動下,難免不做出想像不到的愚蠢事來,因此,為續佛慧命,不得不防範於未然,把唯一可以繼承祖位的惠能善加保護!所以我接著說「菩提善種當維護」,因為惠能是荷擔如來家業的繼承人,是一株獨一無二、最優秀的善種菩提樹,怎可不善加維護呢?「覺道莊嚴貴息爭」,覺道就是菩提聖道,要莊嚴佛果菩提的聖道,當以「菩提心相應,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來莊嚴,慈悲為前提,當然要息爭了,怎好釀成喊打喊殺,造成為搶祖位而鬥爭呢?宗師千方百計的防範,其動機即在於此。

塵寰末世法無功,聖道難行魔道隆;
到處囂張多惡棍,濁流滾滾湧邪風。

我讀了六祖壇經自序品的經文,感慨良多,作了不少詩篇,再抄兩首順此談談。

「塵寰末世法無功」是第二首詩的第一句。這是感慨五祖在生弘法六七十年,他的門下、上千徒眾,竟沒有一個開悟得道之人,使五祖的衣缽一直傳不下去,要等到惠能為止,可見末世弘法之艱難,所以我才感慨係之地說:「塵寰末世法無功」,六七十年的辛苦,等於徒勞無功,怎不令人萬分感慨!佛滅後,正法、像法時代,眾生根性較利,修起行來比較容易成道證果,到了現在末法時代,去聖時遙,業重障深,悟證不易,所以說「法無功」。

「聖道難行魔道隆」可是相反的,聖人之道無法大展拳腳,但邪魔古怪之妖道卻是異常蓬勃,敷天蓋地,妖言滿天飛,魔子魔孫像洪流湧湧而至!「到處囂張多惡棍」,「惡棍」指無賴之徒,到處招搖撞騙,有人掛行善之名而享造惡之實,給予社會帶來混亂不安。「濁流滾滾湧邪風」弄到綱維不振,世風敗壞!

日夜難防家賊中,高明盜賊有奇功;
堪憐道尺魔膨丈,甘拜滿懷是苦衷。

這首詩是感慨五祖老宗師所防的是自己所栽培的子弟,因尚未開悟得道,煩惱原封不動,怕他們不明祖位崇隆,為福德因緣的結晶,若無足夠的福慧善根和尚未得道證果,縱使強力爭取得來也沒有用,但凡夫盲目無知,五祖怕他們貪欲為患,故多防範,結果晝防夜防竟是家賊難防,怕它們作亂,才不得不「日夜難防家賊中」,俗語說:「詭計多端」,修行證果沒有本領,邪見邪行,卻是令人想像不到本領那麼高強,令得道高僧的五祖宗師都感到棘手要「日防夜防」造成防不勝防的困擾,原因是他們都是「家賊」,家中寶藏,家賊明知,家主動定、作息行藏也一清二楚,沒有隱蔽,加上「高明盜賊有奇功」。家中寶藏瞭如指掌,同時又是一般技巧高明的盜賊,加上五祖在明,賊盜在暗,這才弄到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的五祖,只為山上的一點治安問題,也弄到幾至陷入困境。

「堪憐道尺魔膨丈」,這句詩是我對於一代宗師的感慨,引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比況,比況五祖宗師的處境也像與魔道鬥法那樣,不得不步步為營,以免被魔道所困,落入魔道的陷阱。「甘拜滿懷是苦衷」,這最後一句詩是讚嘆五祖為了法統的傳承大事,低聲下氣,受盡一切委屈,幾乎是只要六祖的祖位能和平傳承,即使「賠了夫人又折兵」也在所不計,這正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怎不令人敬佩!

四、五祖選拔徒眾繼承祖位

祖一日喚諸同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法衣,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選佛場中選佛場,幾人及第海名揚;
風和日麗樹榮發,滿地春田花果香。

小果福田未是家,利生那怕走天涯;
超凡入聖佛分座,火宅速離大寶車。

自性莫迷見本真,遊來唯佛是芳鄰;
安祥自在無牽罣,到此無人非至親。

五祖弘忍大師認為因緣成熟了,於是召集全體徒眾舉行隆重會議,並當眾宣布選拔繼承第六代祖的優秀人才,辦法是每人作偈一首,誰優誰得。

五祖有一天命令全體徒眾到法堂來,並對他們開示,語帶責備,認為人生於世,不知人身難得,不知珍惜人生,把握人生,作人生應作之事。因為人生了,不能不死,死了不是一了百了,死了還要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沒完沒了,這是一個異常可怕的大事,因為生死不是一個好玩的事!因為生死是一個無邊的苦海,沈溺在這個苦海之中,就永遠出不來了。

死可怕,生更可怕!因為生是由業力安排,不是由你自己安排,生不像殺人不眨眼的強盜所說那樣輕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不是那麼輕鬆,任由你作主,不知有多少個十八年後還在刀山、劍樹或油鍋地獄中受煎熬呢?問題就在這裡,依罪判刑,依罪受報,你自己完全作不了主,隨業受報,絲毫不能僥倖,點滴都要受報,罪報未完就出不來。

死尚稱輕鬆,只換個跑道,像換一座房子一樣,但生就不輕鬆了,因為你不能作主,不能選擇你歡喜的地方去。例如生前是一個修行人,培養了許多善根、福慧事業,基礎十分雄厚,或求生淨土,或再生人間。淨土九品蓮台蓮花化生,超凡入聖,與聖者遊,可享無窮法樂,認真值得恭喜恭賀了!若生人間,因善根福力雄厚,大富大貴,不會墮落三途,福緣善慶,也值得恭賀。

反之,生前若是一個流氓、或一個強盜土匪、或惡霸,這就不是那麼輕鬆了!因為或地獄、或餓鬼、或畜生等這三途苦報便是你往生的去處,這三種地方,無一處不使人聞聲喪膽。當你看到那些修理罪人的刑具已是令人發抖,再聽到罪人的哀嚎慘聲,已嚇得魂魄沒有了,何況親嚐其味,那就更恐怖了!這是地獄的慘相。如在餓鬼道,那種飢寒交迫,連水漿名字都聞所未聞,不要說得食了!由於飢火中燒,喉中冒火,人類的糞便,生育的濃血,猶如餓犬,也不得不做為充飢。至於畜生道比較好些,如毒蛇獅虎豺狼弱肉強食,雞鴨豬牛被人宰殺,魚蝦被人煎炒,牛馬被殺被驅使,也不是味道,萬一業力所感落到這種命運,苦不堪言,生趣就很不樂觀了!因有這麼多複雜的因緣,影響將來的前途,是禍是福、或苦或樂、或幸福的境遇、或悲慘命運因果絲毫不爽,而且是自作自受,無人代替,影響極其深遠!即使是有幸再投生做人,也有幸或不幸,慘狀是罄竹難書,苦況也只有當事人才知,血淚流不盡,苦痛訴不完。這些境遇都與業力有關,造何業,感何果,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造因,自感果,不能怨天尤人。影響那麼大,關連那麼長遠,難怪五祖弘忍大師驚呼生死事大,要大家重視,細心處理,不能大意,不能闖禍,以免禍患無窮,不可收拾。五祖說:「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生死苦海」。五祖宗師用這種口吻訓示他的門下僧眾弟子,因為宗師知道他們不知惜福惜緣,福田在他們的面前,他們不知珍惜,因緣如此殊勝而不知把握,讓它擦身錯過!五祖說:「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他們不是求福田來下種,他們所求的福田,只是貪婪福田上的成果,乃五祖的福蔭之田,因五祖是一代宗師,貴為禪門五祖,不但十方善信是五祖的護法,一國之君的皇帝也是五祖的護法,地位崇高,道糧、金銀珠寶之豐富,可想而知。五祖淡於名利,不貪於生活享受,但神秀以下的上千徒眾,仗五祖的福蔭,養尊處優,五祖的圓滿福田,得其所哉,盡量享受,肚飽腸肥,祖師的福田,享之不盡用之不竭,就再也無心修行了,根本就無心追求明心見性的聖賢事業,「求出生死苦海」及見性開悟之事就更不會關心了。祖師看在眼裡,苦在心頭,在神秀的影響之下,一群笨漢、一群貪夫只貪圖眼前的物質享受世間欲樂,醉生夢死!世間的「色聲香味觸」令人沈迷,被稱為「妙色妙聲妙香妙味妙觸」,所謂著迷,即眼為色迷,耳為聲迷,乃至身為觸迷,祖師說:「自性若迷」,即人被這些妙色妙聲乃至妙觸所迷惑,就只見這些色等妙境,自心自性,早就迷失不見了,如一個登徒子日夜流連在歌臺舞榭的色情場所,猶如一個無主孤魂到處流浪,根本不知回家。眾生的流浪生死,忘失本心,不見自性,情況相同。祖師反問:若是不見自性,迷失本心,貪圖目前這點短暫的欲樂之福,能夠救拔嗎?能夠使你免受沈淪,免受生死苦痛的煎熬嗎?祖師如此剴切的語言,表示婆心的懇切,表示祖師內心的沈痛,無比的關懷,責之深,愍之切!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