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因緣福報各春秋

因緣福報各春秋,有愛三途苦海遊;
或結聖賢為伴侶,聖凡苦樂任君求。

這一首新作的禪詩,其內涵是描寫人性相當分歧,人心的向背善惡邪正,造成其境遇才有凡聖的參差,苦樂的不同。

「因緣福報各春秋」就是指出人生為何有那麼多不同的眾生相。因緣福報各春秋便是畫龍點睛,也是最中肯的答案,意思是說:由於「因緣福報」有異,才出現「春有百花開,秋有黃葉落」的兩個迥然不同,差別極大的怪現象。

什麼叫「因緣」?因緣是世間上一切事物的成長與建立的要素,如慈母的胎育嬰兒,沒有慈母世上便沒有人類。因緣與一切事物的關係也是如此,若無因緣,世上也就沒有一切事物了。佛經說得好:「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滅世間」。這說明成是因緣,敗也是因緣。無因緣不成,無因緣不敗。

總之,因緣是胎育或成長一切事物的要素。因是成長一切事物的主要的元素;緣是成長一切事物的次要的原素。例如以植物來說,種子是主因,陽光水土是助緣。例如種子雖有萌芽,抽枝發葉開花結實的本能,若無水土陽光的助緣,就不論如何也不能完成這一美滿的成果。因緣的活動是多元的、集體的,彼此互動,彼此依存,我不能無你,你也不能無我,彼此互助,互助則互存,互毀則互傷,因此,世間上不論家庭抑社會都是互助互存,不能排斥、不能孤立。佛教不談緣起則已,若談緣起、論因緣,必然指出因緣論是集體的活動,集體的創作,作品之所以那麼多采多姿,那麼燦爛輝煌,甚至如農場的產品展現,「滿架葡萄映夕紅」的果實纍纍令人豔羨和喜愛的成績,也是眾緣所成,絕非孤立的。因此佛祖最高明而稱它們為「眾因緣生法」,論因緣,就是肯定因緣,肯定世間的成住壞空,是由因緣所促成,才下結論,而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滅世間」的定律,從這一正知正見的論述之下,西歐的「上帝造物的神話」也就不攻自破了。同時佛教道德觀所實踐的「慈悲精神」更是一個強而有力的佐證。例如從因緣論的立場,主張「互助是互存是正義」,「排他互斥是毀滅的惡果」,強調要「自尊自重,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其利益是相等的,應以「感恩」之心相待。例如一個開計程車的司機,因有眾多的顧客,而有足夠的工資,使他能改善家庭生活、養育兒女,顧客對司機有恩了,他應對顧客感恩;反之顧客亦應感恩計程車司機,因為社會有這一計程車的行業,你外出旅行,你本人及你沈重的行李,由他把你送到機場,使你不知省了多少氣力,這不是有恩於你是什麼?如此類推,廣大社會、廣大行業、廣大人群的人事網,所作所為的不是都在有形無形中彼此影響,彼此互助嗎?再回頭看,甚至古遠的先賢哲士的發明家,如發明電燈、汽車、輪船、飛機及其他的優生的科技用品,使我們坐享其成,這些智慧高強的先哲,那一位不是有恩於我們?我們不是亦該以感恩之心而思其恩而感其德嗎?總之,如此觀察,如此體現,幾乎全人類,人與人之間都在彼此互助,多多少少都有關聯、都有恩惠,都應以知恩報德相待,不宜彼此相殘相害。由此也證明佛祖的道德觀慈悲行的實踐是正確的,是人海中一盞明燈,也是能真正使世界和平,人類安享幸福快樂生活的寶筏!

「因緣福報各春秋」就是指出因緣的力量十分驚人,若不謹慎處理,它可以浮舟,也可以沈船。佛早就警覺:「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滅世間」,成是它,敗也是它,不可不慎。

春來萬紫千紅,百花怒放,和風陣陣,鳥語花香多麼可愛;曾經何時,霜寒刺骨,青山變黃了、變紫了,落葉了,變成滿山敗葉枯枝,景象蒼涼,慘不忍睹!心靈如果不知向背,不慎言慎行,說不定,忽然從風和日麗,百花怒放的暖春,突然失落到黃葉瀟下的寒風刺骨的寒秋或嚴冬,不是不可能的。例如高貴的人生,享受榮華富貴壽考的福祿,如果你人在福中不知福,像一隻衣冠禽獸,不行人道而行邪道鬼道,你可能「吃芝麻痾黑屎即刻見功」,你福盡而死,隨即入牛胎,鑽馬腹,或更慘的不僅是墮牛馬道,更有地獄的大鐵屋等著伺候你,那正是「剛從帝釋殿前過,又向閻君鍋裡來」。這還請別誤會,不是閻王請你吃火鍋,而是用火鍋煎熬你身體的香肉來分享鬼王的賓客,這還不夠悽慘嗎?因此,對於詩上「因緣福報各春秋」的提示就不可閒視之了。因為如果在生時與人所結的是慈善福報的因緣,就認真值得恭喜恭賀了,因由於這種善因善緣,可以保障你來生仍然投生人道善趣,享受人生的優越的榮華富貴壽考的福祿,或者更上一層樓,比今生更要富豪,更要美滿!反之,若是生前所造的盡是作些損人利己,罪大惡極的髒兮兮的勾當,那就認真可悲了,因為你的人生善趣的寶座不保了,你從此可能被送到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去受刑了,而且天長地久,惡報無窮,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離苦超生?這種可怕可悲的命運,還不值得認真的機警和反省嗎?這正是第二句「有愛三途苦海遊」的內涵了。這麼苦迫的地方,聞即喪膽,誰不驚慌?誰不怕怕?「有愛三途苦海遊」的「愛」字,恐怕言重了,或者是誤解了,即使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好漢要到斷頭臺時也腳軟心跳,無力前走了,何況陰森無比、恐怖無倫的地獄門?還不魂飛魄喪才怪?但世上也確有許許多多糊塗漢,他們心狠手辣,什麼殺人放火,什麼滅絕天倫之事都能膽大包天,都能敢作敢為,作了再說,不到「東窗事發」不會後悔!三途路上那麼熱鬧,即因這類好漢太多了。默默禪修的禪師有鑒於此,才有「有愛三途苦海遊」的詩句。可見「有愛三途苦海遊」不是無因了。

「或結聖賢為伴侶」,這是滔滔人世中的另一類,不是顛倒眾生而是智慧高超的一群,他們於日常生活上,舉心動念中曉得高舉慧燈,懂得因果法則的可畏,必須嚴峻抉擇,才不至於造業感果而墮落三途,而造成苦海無邊,永無了期的災難而且生活在聖賢世界,同聖人賢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地周遊十方世界,清淨莊嚴、無量無邊的淨佛國土,享受的是令人豔羨如聖賢那樣的無上法喜、法樂!你會相信他們所造就的這種因緣福報會像秋山黃葉落,到處是枯枝敗葉的蒼涼境象嗎?我深信不會。相反的呈現在眼前的會是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百花怒放的春天,這就是最明顯的「因緣福報各春秋」的道理。當知佛教的人生觀是創造的人生觀,天堂與地獄的命運是自己創造的,上天堂抑下地獄,完全由自我掌握,不是別人可以安排。如第一句詩說:「因緣福報各春秋」就確立了你生前所造的業因業緣究竟是善是惡。若是善的,出現在你的面前必然是福樹敷榮、福花怒放、福果芬芳如陽春的氣象。同樣也是「或結聖賢為伴侶」的成果。

同時「因緣福報各春秋」中,亦反應若是反面的因緣,即所造的是惡因惡緣而所得的果報就完全相反的是惡報了。這類惡因惡緣所感的惡報,出現在你的面前,當然不是令人豔羨的境象,相反的是滿目瘡痍,境象敗壞,零零落落,令人驚心動魄,慘不忍睹!氣候霜寒了,春花摧殘了,大地山河遍布秋山景色,不久雪花肆虐,到處落葉枯枝,這是人生老弱殘生的秋景。雖是同樣的人生,若生平所造的業緣或善或惡而形成迥然不同或苦或樂,或聖或凡的不同境觀,差別命運。這也就是「有愛三途苦海遊」的定律。佛稱愚癡凡夫為「顛倒眾生」。所作所為的的確是顛顛倒倒,最可愛的是糊塗到還不知是顛倒,結果就糊塗一生也顛倒一生。甚至蓋棺論定仍然如此,例如我說「有愛三途苦海遊」,其實他們不是「愛三途」,三途是三惡趣,是「地獄、餓鬼、畜生」,是最恐怖的地方,令人聞聲喪膽,誰也不敢愛。他們愛的是財色、名聞利養、世間欲樂,也為此鬥爭,為此殺人放火,由此惡因惡緣,乃製造三途苦報的要素,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欲樂的誘惑,沒有「畏因」的高見,未知截斷惡因惡緣於未然,等到禍根深埋,待到「東窗事發」才惶悚戰慄,開始「畏果」可是遲了,事態已不可收拾了!墮三途是彈指間事了!到此田地,不愛三途也得愛了!

「聖凡苦樂任君求」,「生死流轉中,人身最難得,憶梵行勤勇,三事勝諸天」。「憶」即記憶,把先賢的寶貴經驗記錄下來,作為「智慧財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將自我生平的經驗保留在記憶中,也是重要的財產,成功的可作前進的指南;失敗的可作負面的教育,不致重蹈覆轍,這些都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內涵了,可見「憶」既是記憶也是智慧。「梵行」即清淨德行,很高貴,很聖潔,人人具備,聖凡平等,如儒者說:「人有良知良能」又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仁慈之心人皆有之;愛惡之心人皆有之」等等,這些聖訓可說都是「梵行」的內涵。因人有這類特有的特質作為破邪顯正,捨惡向善的動力,即使一時糊塗為物欲所迷,善緣具足了,終有一天,會豁然醒悟,可見「梵行」也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勤勇」,「勤」對事功的建構,對於知識的進取,都是普遍策發的力量,因此古書才有「業精於勤,荒於嬉」的警策。「勇」是克服困苦,衝破難關的勇氣。尤其是對於福慧事業,道德事業的超強」進取,能摜頭顱,捨身命,佛法稱「為法忘軀」;儒者的「不成功便成仁」,「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偉大精神,與克服罪惡,鞏固德行的「勇氣」可說都是「勤勇」的內涵。人生有此憶、梵行、勤勇的三寶,可說是「超凡入聖」的本錢。超凡入聖之後,無邊苦海就有邊了,乾枯而終止了,無邊福樂也跟著來了,不只是人天福樂,甚至聖賢的無上菩提的法喜法樂,和無上涅槃的法喜法樂亦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了。因此,我才敢特別強調「聖凡苦樂任君求」,如奧運會中的超強選將只要你願意,舉手摘來都是金牌,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