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六祖壇經探秘(十一)

「雲層穿過是晴空」,  這是第三首詩的第一句,這一首詩是舉天文氣象的情況來比喻得道者的高標聖德的優越境界。雲層穿過是晴空,這是常識上經常見到的境界,例如我們坐飛機時遇到壞天氣,起飛之前,可能是漫天風雪、雲霧瀰漫,可是當我們的飛機穿過雲層,爬過三萬多公尺的高空,風雪沒有了,所見到的是萬里晴空、陽光普照,再也看不到烏雲和風雪了。聖者明心見性之後的情況也是這樣,與凡夫所見不同,凡夫所見盡是貪瞋痴煩惱所出現的風雪瀰漫,根本見不到萬里晴空,更見不到陽光普照,所謂凡聖愚智的差距就是在此。

「滾滾浮雲難立功」,這是說凡情必須改造,必須破邪顯正,必須斷除煩惱,必須明心見性、徹底改造,要超凡情入聖智,禪者所謂「大死大活」才能有濟。凡夫情要大死,聖智要大活,如飛機必須穿過雲層,爬上高空,才能見到太空的真相,否則,永遠在雲層下方,難於濟事,所以說:「滾滾浮雲難立功」。

「慧力光芒待正照」,無明惑必須有智慧光才能突破,眾生為什麼永遠被「無明所覆,愛結所繫」,走不出罪惡的迷宮,即因沒有修福慧,慧光無力,照不見罪惡的黑城門,就苦海無邊、苦無了期。「方期得見太陽紅」這是最後一句詩,把所謂「見性」,所謂「明心」,心與性是真如實相的代名詞。這句詩把真如實相比喻陽光,要見到陽光必定是烏雲消散,晴空萬里,太陽才會紅而發紫地出現在晴空之上。同樣原理,禪師明心見性,第一課題是要剷除無明痴暗,無明痴暗的剋星是智慧的明燈,所以俱舍論說:「以智慧明,滅諸痴暗」,無智慧明,痴暗頑強得很,難以對治,所以說:「慧力光芒待正照,方期得見太陽紅」。

秀書偈了,便即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業障深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神秀為了爭取祖位,寫了短偈,為了交呈和尚,竟弄到神魂顛倒,折騰數日,精疲力竭,始終未能呈上。幸好想到一個 折衷辦法,不須面呈,書於牆壁上,讓和尚自見。短偈書了,可說可以鬆一口氣了,於是悄悄回到寮房,此事秘密行動,當時寺中住眾均在夢鄉,無人知曉,此時的神秀應該倒頭便睡以補不足才對,可是神秀內心依舊難安,好的方面,想到五祖大和尚若是見到這首偈,一定驚喜,一定滿意才對,果然如此,那我與法有緣,祖位到手了,這就令人太感興奮了!反之,如果和尚說,不好或太差,那是我對於佛理未曾通達,迷惑未明,這自然是前世業重障深,福力不足,才不得法。總之,五祖大和尚是明心見性的聖人,我們不論如何很難以凡夫心去瞭解聖人的想法啊!因此神秀對此總是沒有信心,放心不下,不免胡思亂想,忐忑難安,坐臥不寧,精神雖然十分疲倦,也難以閤眼,直至五更天明,煎熬不已!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受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俗語說:「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同樣知徒莫若師。何況五祖弘忍大師是個明心見性的聖人,神秀根性愚鈍,又貪圖世間欲樂,被「貪欲」所蒙蔽,對於修證聖賢事業根本沒有興趣,雖然親近五祖多年,但對於禪修功夫從來就不感興趣,因此一直流浪於禪道門外,這點五祖最清楚,所以經文說:「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意思是說,神秀連真理的大門尚未找到,別說「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見性之人,首先要消除障礙,神秀對於五祖的福蔭沈迷不醒;對於崇高的祖位更是夢寐以求,只求目的不擇手段,這是見性的烏雲,不是見性的陽光,這種心態豈非與見性的聖道背道而馳嗎?所以五祖知道他未得見性,才放棄他,等待惠能,若非惠能出現,普選作偈這小動作也不會舉辦,舉辦普選實為惠能鋪路。

神秀幾分幾兩,五祖慧眼所視最為清楚,只是神秀糊塗,懵懂不知,以為聖人可欺,陰謀得逞,作的才真正是白日夢。

「天明」,就是神秀書偈後的翌日清晨,五祖派人去請來畫家盧珍供奉前來,打算請他在南廊牆壁間繪畫佛經圖相,當盧供奉要動手作畫時,五祖忽然見到壁上書有五言偈頌,於是祖師臨時改了旨意,對盧供奉說:不用作畫了,此時祖師對盧供奉表示歉意,要汝遠來,空跑了一趟!並想到金剛經說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如留下此偈,供人誦持更有利益。祖師接著說: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這是祖師對神秀的四句短偈所下的最重要的評語,依此偈修免墮惡道,這是畫龍點睛,不是說依此偈修能了生脫死或入聖超凡,只是不墮惡道。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這三道是危險地帶,墮落之後,就不知何年何日才能出頭。不墮惡道就是要如其偈所說那樣,那面心鏡一時一刻也不能大意,要認真修行-時時勤拂拭,一點惡念也不能起,一絲惡行也不能做,那面鏡一點塵埃也不能染,才能保證不墮三途,定居於人天善趣,否則,一點污染,人天善趣就不保,三途惡報就來臨,其利益也就只有這麼一點。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充其量功夫作得到家,也只有人天的、短暫的,「有限公司」的有漏福報,這是有漏的福德道而不是無漏的菩提道,與聖人無關,只能在凡夫隊裡廝混,聖人的大門在哪兒他摸不到,別說有緣進入聖人的堂奧了。祖師已指出其偈的要點,只是人天善道的通行證,卻不是進入聖域的敲門磚。祖師對於此偈雖說了一些溢詞和讚語,這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如「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等,五祖對神秀的短偈特別禮遇,特別令人燒香禮敬,並教人盡誦此偈,即得見性,等於說受持此偈可以開悟,大事宣揚,人人讚嘆,這麼一來,神秀聽到難免不飄飄然了!可是是否歡喜得太早呢?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無上菩提之自性也。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鳳凰何少爾何多?力不從心呼奈何!
眾望所歸負眾望,雄心滿滿夢南柯。
祖位崇高夢寐求,因緣福報宜勤修;
高登豈是庸凡輩,把手攀談皆聖流。
金牌得主非庸才,好似真金錘鍊來;
烈火焚燒成鐵漢,凡愚何得登蓮台。
凡情聖智各春秋,聖智高登樓上樓;
自古凡情流轉苦,無緣把手聖人遊。
得不強求失不憂,分明因果各春秋;
惶惶戚戚緣何事,愧感平時未好修。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