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自古修行慧立功

自古修行慧立功,猶如旭日破朦朧;
平常一介庸凡漢,見性明心便不同。

這首禪詩的中心思想是強調修行者的焦點應是智慧的開發,因為造成眾生的生死牢獄,苦海無邊的無明煩惱是罪魁禍首,不打破無明,生死網裂不開,生死牢獄出不來。智慧是無明的剋星。無明如黑暗,智慧如光明。明暗不能兩立,只有智慧的光明,才能消除無明的痴暗,故俱舍論說:「以智慧明,滅諸痴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說:「般若波羅密」,這是梵文,般若義譯「智慧」;波羅密義譯「到彼岸」或「事究竟」。也即是說:「智慧到彼岸」;「智慧事究竟」,彼岸對此岸說。此岸是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無邊苦海;彼岸是清淨莊嚴的佛國淨土,是福樂無窮的清涼世界,唯有智慧的光明才能突破無明黑暗而超越生死苦海而高登佛國彼岸究竟成佛,所以稱讚「智慧到彼岸」。

「智慧事究竟」,這是形容智慧對人類的貢獻太大,太廣泛了,而事實上,智慧太偉大了,既能把人從地獄送上天堂;也能把下賤的凡夫俗子弄到超凡入聖究竟成佛;還有什麼事功智慧辦不到呢?因此,來個「智慧事究竟」的讚嘆,意思是說:「智慧能無事不辦」,天下事功智慧都能成辦,更大膽、更不客氣地說,世間上不論大小事功,若沒有智慧就不能成辦,反之,有智慧就保證一切事功都能成辦了,所以說:「一切事究竟」。究竟含有圓滿、成功的意思,反之也就暗示到,如果忽略或不注重智慧,糊里糊塗地,或顛顛倒倒地胡作妄為,那就不得究竟,不能圓滿,更可能惹來的是災難,是滄桑。如世間發生許許多多的意外事故無一不與此有關,古今諸佛和法王座下的一切聖者,之所以無往而不安詳自在,究竟圓滿,即因他們無時無刻而不「行深般若」,也就是他們對於智慧的工夫作得很徹底,很到家,慧燈常照,如南無阿彌陀佛那樣「無量光明無量壽」,有時也稱「佛光普照」,佛的智慧永遠亮著,方向正確,行為如理如法,自然一切圓滿了!

「自古修行慧立功」,這是強調不論過去的古佛,現在的今成佛,未來的當來成佛,令人讚嘆的輝煌成果,須知他們都是「行深般若」,智慧工夫作得很徹底,很到家,慧燈長明,佛光普照,付了很多很大的代價,佛在本生談中說到,他們實踐六度萬行時在慧燈的照明之下,犧牲頭目髓腦,國城妻子來救護眾生,令眾生得大解脫,離苦得樂;也因而完成佛祖的究竟無上的豐功偉德和建立千秋萬古的無上福田,讓廣大人羣可以永久種福!但飲水思源,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智慧的福蔭!因此,近代的佛學泰斗印順導師,對於佛果上的勝義慧尊崇至極,因而在他的名著∣成佛之道中特別讚仰:「般若波羅密,最尊最第一,解脫之所依,諸佛所從出」,意思是說,智慧在一切法中,是最崇高、最偉大,在世出世間法中,沒有任何一法能同它相比了。智慧能令人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且能令人究竟成佛。反之,若是世上沒有智慧。眾生就永遠沈淪苦海,也就永遠沒有解脫的可能。而且世人若無智慧,人生就永無解脫到究竟成佛的希望了。沒有希望,沒有前途,可想而知,這是多麼悽慘的局面!幸好,人生有智慧、有前途、有光明的遠景,有幸福的希望,因此,世上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怡情悅意,更令人興奮的消息了!

詩說:「自古修行慧立功」,我們前面說到,世上不只是修行才要慧立功。其實世間上,那種事功能缺少智慧?什麼事功都需要智慧,智慧是一切事功的動力,如汽車沒有汽油,汽車便跑不動了,人也是這樣,沒有智慧的動力作前導可能是亂動,亂動的結果,可能是「求樂樂不至,離苦苦常隨」,這是不幸,這是反效果。反效果是無知、無明、蠢動、亂動的悲哀!修行者破無明,求智慧,故能離苦得樂,超凡入聖,飲水思源,有感恩的味道,所以稱讚「自古修行慧立功」。其實不只是修行才是慧立功,例如近因科技發達,便民利民,於日常生活上,衣食住行中提供人生的無量無邊的偉大貢獻,無一不是智慧的結晶,如交通上,縮短旅程,減輕腳力,使我們陸上風馳電掣的汽車,空中遊的飛機,海上浮的輪船,那一樣福利蒼生的科技精品,不是智慧的大功大德,那一樣不值得我們重視,那一樣不值得我們感恩報德呢?

「猶如旭日破朦朧」,這第二句詩是借用旭日比況人類的優質智慧。朦朧是形容濃濃的迷霧,特別是低窪的山區加上樹木多,濕氣重,春天的早晨,經常出現濃霧瀰漫,伸手不見五指,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是在公路上,必定造成連環車禍;如果出現在海上,輪船觸礁;如果出現在空中,飛機失事,機毀人亡,總之,朦朧的迷霧,不論出現在那裏,都可能造成可怕的災難。最能破除迷霧的是清風和太陽,尤其是強烈的旭日。旭日就是清晨初昇的陽光,如一顆燒紅了的火球,洶湧的金光,從燒紅的火球中如國慶燃燒的煙花那樣從天湧出,奔瀉大地,山河大地被燒得透剔光明,這麼一來濃濃的迷霧,不知何時早已迫得逃之夭夭,不見蹤影了!這是經常見到的天文景觀! 
      
但此處禪詩所指的朦朧迷霧是形容眾生的無明煩惱,無始以來的愚痴、無知、自私自利,像迷霧那麼濃,把智慧的光明都蒙蔽了,善惡邪正,事理因果,人我是非,都迷糊不清,朦朧得猶如陷入五里霧中,失去了思辨能力,以惡為善,以邪為正,顛顛倒倒,結果是無惡不造,於是三途苦報,輪迴六道,循環不息,就永無了期了。

「旭日」比況大智慧。旭日能破除迷霧的朦朧。大智慧的旭日,能破除無明煩惱的迷霧,佛弟子有福了,幸遇無上法王、大覺世尊,從聽聞正法,思修正法,而搭上苦海慈航,得度迷津,超越苦海,終於「智慧到彼岸」了。可見旭日對於人生太重要了,而朦朧的迷霧也太可怕,傷害太大了,幸有旭日的陽光,把朦朧的迷霧,戳破驅散,歸還萬里晴空,陽光普照,讓大家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否則,日夜生活在迷霧中,方向盡失,亂作一團,太可悲了!特別是五濁惡世的大地眾生之所以生死輪迴,之所以苦海無邊,永無超生之日,永無解脫之期,永遠絕望,其癥結即在於眾生的貪瞋癡等無明煩惱的迷霧太濃太厚,如生活在黑夜,佛法形容為生死長夜,更具體地說,即「無明所覆,愛結所繫」,如被困在牢獄裏、黑箱中,永遠見不到天日,思想言行怎能不紛亂,怎能不言行顛倒,胡作妄為而沈淪罪惡深淵!幸佛法的啟導,智慧的旭日,破迷啟悟,成佛作祖,故特以「猶如旭日破朦朧」為喻。 

「平常一介庸凡漢,見性明心便不同」,這最後的兩句禪詩才是畫龍點睛,點出智慧的力量和妙用。庸凡即生來資質差,顯得平凡,也等於說,那是一個愚笨的人。但智慧卻像魔術師那樣,能把人的氣質改造,使懦者立,弱者強,頑者謙,愚者智,更能使庸凡者超凡入聖,其本領委實驚人,能將沈淪中的眾生,送上天堂。最明顯的例證,如一介卑賤的小樵夫惠能目不識丁,他的師父五祖弘忍稱他為獦獠,等於說他是個「半人半獸」,尚未開化的野人,比庸凡漢還要庸凡,黃梅全山上下,無人不知他是野蠻的獦獠,人人賤視,只有他的師父識寶,知道頑石中藏有珍寶,故意以獦獠的貶稱,以祈減少人們的注意力,讓他韜光養晦,淬其鋒芒,減輕祖位傳承的阻力。

成語說:「化腐朽為神奇」,最莫名其妙、最令人震驚的是一介二十四歲的小樵夫,下賤到不能再下賤,野蠻到不能再野蠻的小獦獠,居然能繼承了崇高無比的祖位,成為一代宗師的堂堂六祖,這真是驚天地而泣鬼神的創舉,雖然令人不敢相信,但卻是千百年來鐵一般的歷史事實!你又不能不相信。從一介不起眼且目不識丁的小樵夫不但能講經說法,度人無數,而且能改寫歷史,震撼千秋,流芳不盡!

這究竟是什麼魔力能使他脫胎換骨,庸凡變成非凡,看來近於原罪的野性、蠻性,卻並未影響他內在優質的聖性,使他如古禪師所說那樣,能「大死大活」一番。大死,即由業感造成的「心是惡源,形為罪藪」的臭皮囊之架構徹底摧毀而曰大死;大活,乃福德智慧因緣所促成的「佛知佛見」所完全取代了,如舊瓶裝了新酒,舊的軀殼,裝了新生的法身慧命而曰大活,這是破舊立新的境界。世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的俗語,套句話說便是「業感後浪推前浪,聖境新人換凡人」。再問,這是什麼力量;能造成如此重大的震撼和如此殊勝的成果?答案是「見性明心便不同」。要見性明心,首先就非剷除見性明心的障礙不可,這障礙是無明煩惱,如烏雲滿天,陽光不顯;烏雲散盡,萬里晴空,陽光普照,出現的是一個光明世界。雖然同樣是一個庸凡的人,但一旦見性明心,無明煩惱突破,猶如初陽出海,紅光吐燄,黑夜消失,黎明盡現,凡情的癡暗盡失,聖智的光明普照大地,故說「見性明心便不同」這是迷與悟,聖者與凡情,苦與樂,黑暗與光明,解脫與束縛等兩個截然不同的境界,智慧果然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這可是「智慧到彼岸;智慧事究竟」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