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裡,讓我順便把我稱讚五祖弘忍大師道範的三首禪詩解釋一下,以便了卻一段公案。
「世事俗流滾滾波」,是感慨神秀的胡鬧,他不務正業,無心聖道,只一味覬覦五祖的有形無形的崇高地位、廣大財富和六祖的高位,把持東山法門,使五祖門上千弟子都變成他的黨徒,跟他一起沈淪,只貪眼前名聞利養的世俗事,終日鬼混,無心修行,無心菩提聖道,弄到俗流滾滾,波浪滔天,給五祖造成無邊苦難。五祖雖處在滾滾洶湧的俗流中,不但不被俗流沖倒。「大江南北成危河」,這第二句詩仍然是感慨神秀黨徒眾多,勢力大、影響廣,大江南北都成危河了。相反地也是感慨五祖勢單力薄、處境艱難;不得不令人同情!「終因堤硬安然過」,這第三句詩是形容五祖定功了得!處在如此危險的環境中,俗流滾滾,波浪滔天,終於能夠安然度過,原因是堤壩堅強,才不被洪流沖毀。堅強的堤壩就是拿來比況五祖的無比智慧和堅強的禪功定力,所以才使六祖高位傳承。
「結果奏來是凱歌」,這最後的一句是說五祖最後勝利了。「凱歌」就是勝利之歌,最後克敵取勝了。五祖的聖格高標,堅持祖位是聖賢之位,要由聖者繼承,不能順情誤己,斷佛慧命,所以終於最後得到勝利了。
「聖格高標越俗情」這是第二首讚頌五祖弘忍大師聖德高標的詩。因五祖是聖者不是凡流,一切作為皆以聖人的風範為準繩,不隨俗規,因為他見到目前所有門徒都是凡夫,凡夫的動向無一不受著煩惱的牽制,貪嗔癡煩惱當主人,一切舉動都變成奴隸,原來的真正主人淪為奴隸,主權旁落,聖道淪陷,凡道囂張,俗流洶湧,五祖成為中流唯一砥柱,孤軍奮鬥,衝鋒陷陣,委實吃力,軍情吃緊,一夫當關,驍勇絕倫,未被攻陷,令人敬佩!故稱為「聖格高標越俗情」。
「慧光如月夜孤明」,這一句詩是稱讚五祖的智慧光輝如秋空的明月,在廣漠的夜空中孤單地、寂寞地放大光明,使一切陰霾如幽靈那樣,逃之夭夭,無所遁形。因五祖門下芸芸之輩,多為凡流,如神秀等難膺重任而又蠢蠢欲動,蓄勢強求,這才令五祖難免憂惱!
「崇隆祖位傳承事,不是大鵬難遠征」,這二句詩是點出五祖苦惱的癥結所在是六祖的傳承事。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六祖的傳承事,在眾多的弟子中隨便選擇一個比較優秀的,讓他坐上祖位不就大功告成了嗎?有什麼事值得煩惱呢?問題是馬就是馬,馬也要比腳程,不是千里馬,尚不能遠行,怎好拉條黃牛當馬騎呢?籠雞或麻雀子,不是大鵬怎能遠飛呢?「崇」高又「隆」重的六「祖」高「位」的「傳」法繼「承」的重大「事」功,怎可以當兒戲呢?此事,五祖不論如何非認真不可,籠雞或麻雀他一定不要,為了遠征,他一定選擇大鵬,他有耐性等等,像彌勒那樣站立街頭上,等他要等的那個人來。
「漫漫歲月斜陽過,論道弘禪似逝波」,這是第三首禪詩,稱讚五祖弘忍大師的高標聖格之外,禪功耐力也不簡單。從童真入道到皓首窮禪,七十餘年的「漫漫歲月」一分一秒、一日一夜、一年一年的度過,從青絲轉白頭,難免不「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天天初昇旭日,也天天斜陽過,原因是等待的那個人,始終未出現,不免令人失望!這點,我不得不為五祖感慨「論道弘禪似逝波」!所面對的,雖然門徒眾多,但可惜盡是小魚小蝦,無一是有能力繼承祖位的人物。
「日夜渴求龍象眾」,五祖「日夜」論道弘禪,所「渴求」的是「眾」多的法門「龍象」,如能荷擔如來家業的聖賢人物。儒者所說的「廟堂之器」;佛門所說的「法器」、聖物、聖雄、人雄!「鳳凰何少爾何多」?「爾何多」意說鳳凰太少,麻雀子太多,或者根本沒有鳳凰,只是一群麻雀子,否則五祖弘忍大師也不用再等了!聖者難求,每個時代都是如此,故「鳳凰何少爾何多」是我代五祖弘忍大師的感慨!
弘忍大師者,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黃梅人也,姓周氏,生而岐嶷,童遊時逢一智者,嘆曰:此子闕七種相不逮如來。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
這節是傳記的原文。意思是說:弘忍大師,是蘄州即今湖北省蘄春縣黃梅人,俗家姓周,生而岐嶷(宜),意思是說弘忍生來就異常優秀,資質好,很聰明,為兒童中的佼佼者。「童遊時逢一智者,嘆曰:此子闕七種相不逮如來」,這也就是對弘忍更高的評價。因他在童年遊玩時曾經遇到一個有智慧的隱士哲人,見到弘忍生相奇特而大為讚賞,說這孩子福相莊嚴,佛有三十二莊嚴相好,弘忍只闕七相,否則他便如佛那樣福相莊嚴而與佛無異了。後來他遇他的師父四祖道信大師,也因相好莊嚴,加上辯才無礙,智慧超群,而得到賞識而得度出家,並作了信大師的法嗣,且繼承了舉世同欽的崇高祖位成為五祖。
迄高宗永徽辛亥歲閏九月四日,忽垂誡門人曰: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言訖安坐而逝,壽七十有二(大正藏本五一冊,景德傳燈錄卷第三-二二二)。
這一小節是五祖弘忍大師的師父四祖道信大師的傳記。大師姓司馬,世居河內,後來徙於蘄州之廣濟縣。師生而超異,年輕時即入道學法,尤其喜歡修學禪宗各有關的解脫法門,宛如宿世因緣,及至被選為禪門四祖大弘禪法、定功了得,經常攝心不寐,只坐不臥。他隋朝大業十三年,帶領一班徒眾到吉州,不幸遇到一群強盜攻城,七旬不解,城中萬眾,人心惶惶,師心悲愍,教導群眾,不要驚慌,一心默唸「摩訶般若」,誠之所致,不久群賊看到高高的城牆上,神兵湧現,驚慌相告,認為城內必有高人坐鎮保護,城攻不破了,於是慌忙撤兵,城得解困。道信大師亦於唐朝武德甲申年回到蘄春縣,住黃梅破頭山,大弘禪法,學眾雲集,五祖弘忍就是此時得度。
直至唐高宗永徽辛亥歲閏九月四日,四祖道信大師突然教誨徒眾門人道:「一切諸法悉皆解脫」,意思是說他個人的福慧事業,積功累德,已經功圓果滿,無欠無缺。如小乘極果的阿羅漢聖者那麼自信自滿而近於歡呼似地宣布:「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我身已盡,不受後有」。這等於說:他一生所應修的戒定慧三無漏學,所有該學的法門;該斷的煩惱惡業,應了的生死,都究竟了斷了,再也不受生死網羅的束縛,超凡入聖而究竟解脫了。包括祖位的傳承事功,也安排妥當了。「汝等各自護念流化未來」,這句剴切叮嚀,等於囑咐徒眾。「自護」就是自尊自重,感「念」佛祖弘恩浩蕩,自我精進,自行化他,正法化世,弘化未來,化化不絕。教誨遺言,說畢就「安」祥自在地「坐」著往生而善「逝」了,世壽七十有二,實在去得太年輕了。這是生死自由的高僧典範,五祖弘忍大師有如是「名師」,才有弘忍這樣一代曠世的高徒。
五、五祖弘忍與六祖惠能師徒的奇緣
(1)六祖惠能大師的簡史
據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說:惠能的家世異常困苦,惠能的父親盧行滔原籍范陽(今河北省定興縣西南),官位被貶流落嶺南,成為廣東省新興縣的一介平民老百姓。盧惠能時運不濟,境遇相當悽慘,出身不幸,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父親又早亡故,孤苦伶仃,母子相依為命,又人地生疏,無親無故,家徒四壁,艱辛貧窮,無以為炊,靠斬柴賣柴為生。
從惠能親口所說的故事:孤苦伶仃,母子相依為命,又無親無故,且貧窮如洗,要靠斬柴賣柴才能過活,的確是太可憐了。可是後來他因賣柴的機會,遇到這位買柴的客戶的主人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平時以金剛經為常課,而此經竟也與惠能特別有緣-似曾相識,且竟能一聞而開悟,這是何等造化!這不能說是巧合,應該說是過去生中栽培來的深厚善根因緣,瓜熟蒂落,帶業潤生,這是早有安排了。那麼孤苦伶仃,家境貧寒反而不是壞事,斬柴賣柴為生也不是壞事。若不因斬柴賣柴就遇不到這位虔誠佛弟子,又以金剛經為常課的買柴客戶,更聽不到能令人開悟的琅琅經聲了!誰也想不到一連串的不幸的逆緣惡運,竟是逆緣增上的福緣。盧惠能就由於在此一不幸的困苦的深淵中,送上福樂無窮的成佛作祖的莊嚴寶座。
年輕樵夫盧惠能聞經開悟之後,難免法喜充滿,而問這位買柴的客人誦念的是什麼經?客說是金剛經。更追問經從何處請來?客人告知是從蘄州黃梅山東禪寺請來。該寺的住持是五祖弘忍大師,他在該寺廣弘法化,法緣甚盛,門人上千,本人就是到彼寺親聞教誨,請來讀誦受持此經。弘忍大師常勸僧俗弟子,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這太感人,也太誘人了!此經能令人「即自見性」,又「直了成佛」,這是何等福報不該是天方夜譚吧?這對惠能來說,如飢得食,窮人得寶,簡直是黃袍加身,一介平民登黃帝位了,惠能怎不深受鼓舞?要急於去求見五祖!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