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觀音、持勢至,別人睡時你休睡;
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
這一首警策箴是裴休大人給他出家公子的夜間功課,像佛說遺教經那樣,要「戒睡眠」。佛在遺教中教誡出家的比丘弟子說:「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大正藏十二冊一一一一頁)
佛祖當時對弟子們的教誡很嚴,一點也不肯放鬆。裴休大人對他的出家公子也依佛制,管教得很嚴,一步也不肯放鬆。因為他寄望公子成材,成為一代高僧,將來成佛作祖,報答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廣度眾生,永作眾生福田。抱有這麼大的寄望,恨鐵不能成鋼,怎能不嚴加管教?因自己負有治國平天下的大任,公務忙,不能經常在公子身邊加以教導。雖有明師,負了全責,但又恐慈師法務太忙,管教有所不逮。嚴父不能卸責,不得不分擔些許,故特假借書面的警策箴言,以補不足,可見裴休大人,多麼苦心!婆心多麼懇切!
「禮觀音、持勢至」,觀音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薩;勢至就是大勢至菩薩。兩尊大菩薩都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南無阿彌陀佛座下輔弼的大菩薩,為阿彌陀的左右手。但他們與娑婆世界的眾生也特別有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苦海中的普渡慈航。
「禮」就是禮拜;「持」就是持名、憶念。「禮觀音」就是裴休大人要他的公子,在更深人靜的時候,僧眾都養息睡去了,但自己不可以貪睡,要利用這萬籟無聲的寧靜午夜起來拜觀音。
「持勢至」,同樣是要利用夜晚的時間來念佛,稱念受「持」大「勢至」菩薩的聖號。總之,裴休大人的意思是要鍛鍊裴公子對於道業,平時對於修持功課,要勤勞,要勇猛精進,不可懶惰。不但日間不可放鬆學習經教,即使在夜晚也不可放鬆拜佛、念佛。
不論拜佛也好,抑念佛也好,這都是出家人的行持功課。拜佛就是以佛為模範,隨佛學習,學佛的悲心弘願,學佛的智慧,和學佛的偉大人格,崇高德行。拜佛能消除業障、啟發智慧、德行提昇。念佛也是這樣。念佛是一面持念佛的聖號,一面憶念佛的功德,對於佛的崇高德行,對於佛高深智慧、大慈大悲、大雄無畏的定力、廣大無涯的福報,無限景仰,因而崇重,因而見賢而思齊!
同時因拜佛念佛也是一種修持的禪觀,可以消除雜念,收緊散亂,凝聚心力,令心水澄清,有如「水清珠,能清濁水」的效應。
年輕人,血氣方剛,受到生理、心理的影響,性情浮躁,慾望又多,須要從拜佛、念佛的禪觀清修中加以磨練、淨化,令其純淑、沈靜。中國古今禪德,多數依此方法苦煉清修,造成法器,成大宗師。如個人親近的名德中如有楞嚴王之清譽的香港海仁老法師他就是這樣。白天講學,誦經念佛,晚上則三時行道,初夜中夜後也精進不休。到了中夜他一定禮佛幾個小時,由於天氣炎暑,汗流如注,從不休止。因此每夜必換洗三四套衣袍。
這種古風,流行在中國佛教寺院、叢林至今不轍,即使現代一些重視道風的佛學院,也仍然十分流行。如在台灣,印公導師創辦的福嚴佛學院的學生,晚上打板止靜睡眠之後的午夜時分及早課之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成群學生在大殿禮佛靜坐。這種自動自發犧牲睡眠時間,精進禮佛、坐禪、念佛,殊為難能可貴。
而事實上一個自動自發的修行的人,由於真修實學,修學認真,一定功不唐捐,確有實益,確得法喜,而且法喜陶陶!如本人即有一長輩自進入著名的禪宗道場-高旻寺,住進禪堂之後,三十多年來未出山門一步。這是禪趣綿綿,法喜充滿之效應,否則,不可能如此。佛學術語說,是「喝了三昧酒」,為三昧酒所陶醉的結果。
當然,裴休大人不是希望他的公子被禪定的三昧酒所陶醉,只是希望因拜觀音勢至,把雜念清除,凡心洗淨,凡心轉佛心-「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成為一代高僧,別無他圖。
在佛弟子的共同修持課誦本上,稱揚觀音菩薩的讚偈說:「清淨莊嚴累劫修」,意思是說,修行要修到真正清淨莊嚴的境界,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成就,是要多生多世,不斷地精進勤修,才有希望。像觀世音菩薩,德行崇高、慈悲無比、智慧深廣、成就驕人,他的清淨莊嚴就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他花了很長的時間,累生累世,累劫苦修苦煉,猶如爛銅廢鐵,已提煉成純銅純鋼且已煉成純金了。
可見清淨莊嚴得來不易。裴休大人寄望他的公子養成有修有證,德學兼優的一代高僧,從小沙彌就得開始磨煉。從小就要學習,做好奠基工作。堅強的基礎建立了,將來要建築再高的高樓,也不必擔心了。因此,裴休大人在他的送子出家的警策箴中,吩咐他的公子,夜晚別人熄燈睡眠養息了,但你不可以貪睡,你要利用這段時間「禮觀音、持勢至」,禮拜觀音菩薩,或者禮拜大勢至菩薩。或持念觀音菩薩聖號,或持念大勢至菩薩聖號。經常行持這些法門,日久功深,沙彌佛子,幼小心靈,受到佛法的薰陶,如埋藏在土壤中的菩提種子,受到春雨春風的滋潤,和暖春光的撫育,自然而然必定發苗、抽枝、茁壯、開花、結果。沙彌的純潔的幼小心靈也是這樣,在佛門中的慈風法雨的薰陶,禮佛、念佛的功德,日久功深,受到佛法的化育必能昇華,終將轉化而成法器,成為佛門龍象!終將不負裴休大人的寄望!
裴休大人明白:「萬丈高樓平地起」,「良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必須從小紮根,不敢大意,所以才從小就嚴加教導。要他拜觀音,持勢至,日夜求福。
「別人睡時你休睡」,這是要他公子刻苦、耐勞,剝削他的睡眠時間,要他培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神,艱苦卓絕是美德;養尊、處優、懶惰是敗德,不可不戒!故裴休大人要從小就嚴加管教,不能隨便放鬆!所以在警策箴言中提出警告:「別人睡時你休睡」!意思是說:你不能貪睡,你不能跟別人學惰,你應勤勞,你應起模範作用。你應帶動大家一起修行:拜觀音、持勢至,養成道風!學「常精進菩薩」,爭取刻苦耐勞的冠軍!做到「別人睡時我不睡」!
佛遺教經說:「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把睡眠的浪費時間,轉成生產時間,不「令一生空過」,把「無所得」轉成「有所得」,增長福德智慧的功德善根!
佛遺教經更說:「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佛提出警惕,把世相無常,瞬息萬變,比喻野火,如法華經所說那樣,「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燃燒中的大宅,不可安住,以此警惕,不戀睡眠,奮起辦道。這是要年輕佛子認真思考,勵志向學,把握光陰,以道業為重,不可因貪睡而荒廢道業,令一生空過,一無所得。
佛遺教經更以煩惱比喻殺人的強盜,害人的怨家及惱人、咬人的毒蛇。如說:「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佛遺教經更以煩惱比喻殺人的強盜,害人的怨家及惱人、咬人的毒蛇。如說:「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
貪瞋痴煩惱,盤踞心中,的確比強盜,比毒蛇還要危險,咬人殺人,傷害人的法身慧命,搶劫人的功德法財,使人傾家蕩產,使人墮落流浪生死,永無超生之日,這些強盜、毒蛇,必須以持戒修定修慧,禮觀音、持勢至,就是戒定慧的真修實學,必須用戒定慧的功力,把強盜趕出家門,把毒蛇摒棄屋外,才可安眠,不出而眠,太危險了!難怪佛祖為此不安而特別關切!而裴大人也為此不安,特別關切!
「三更宿盡五更初」,三更是半夜,十一時至十二時,也就是午夜了。五更初,應該是翌日凌晨時間的四、五點鐘了。
「三更宿盡」就是寺院的僧眾,在這午夜時間,大家都甜蜜地睡入夢鄉了。裴休大人規定他的公子,不能像一般人一樣也去安眠,應該做什麼?應該起來拜佛、拜觀音、持勢至,因為「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滅罪懺障最好是拜佛;求福增慧最好是念佛。佛的相好莊嚴,佛的崇高德行,都在恭敬禮拜中顯露出來,而自己的沈重業障,自慚形穢,愚痴無知,也在崇敬瞻禮中暴露出來而激起德行提昇,罪障業障自滅。念佛是憶念佛的功德、福慧、善根、和弘深悲願,樣樣都是那麼崇高偉大,究竟圓滿,盡虛空、遍法界。人間的陋智小慧,猶如以螢火蟲與陽光無從比況,由此激勵,受其薰陶,無明漸消,福慧也隨其心量,逐漸增長,故裴休大人,要嚴格規範,輔導其公子,於日常生活上服務習勞,勤學經教,福慧齊修之外,更輔以夜晚,禮佛念佛,以消其業障,固其善根。
「好向釋迦金殿內」。「釋迦」就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釋迦是佛祖的姓氏;牟尼亦作文尼,或文。這是梵文的異譯,因此,佛經中有時稱釋迦牟尼佛,有時也簡稱釋迦文佛。牟尼是佛祖的名號。「釋迦」義譯「能仁」;「牟尼」義譯「寂默」。佛祖依德立名,從名號上就可以表彰佛的美德。如能仁是智慧與慈悲的特德,因佛祖心地仁慈,悲愍眾生,又有廣大的智慧,故能廣度眾生。寂默是斷德,寂是妄本寂,是解脫了所有煩惱,是一個沒有過失,德行無比崇高的人。默是靜默,是禪觀的最高境界,如狂風暴雨之後,萬里晴空,寧靜無比的禪境。
「佛」具稱「佛陀」,義譯「覺者」,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好向釋迦金殿內」,「金殿」即供奉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大雄寶殿。佛殿多數稱為「寶殿」,但有時也稱為「金殿」,金殿就是寶殿,如金寶那麼高貴的大殿。佛德行崇高,能令眾生離苦得樂,比世間的寶物,只能解除世間的衣食住行的物質的短暫的困苦高明多了,也珍貴多了,所以佛被尊稱為佛寶,佛法僧稱為三寶。供奉三寶的殿堂稱為大雄寶殿。
裴休大人因供奉佛的丈六金身的大雄寶殿,稱為金殿,當然也是很恭敬的尊稱,簡單說就是大雄寶殿,裴休大人的意思是要他的公子要在大家養息之後的午夜,進入莊嚴的大雄寶殿拜佛念佛-拜釋迦、拜觀音、持勢至,不可以貪睡,浪費寶貴的光陰。
依據傳記文獻的記載,裴公子的確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他不違背庭訓。他不但遵守師長的教誨,也遵守父親的教誨,精進苦修,不敢懶惰。他原是公子哥兒,出入皇宮,金衣玉食,養尊處優,但他根本沒有染到這些惡習。據傳記記載,他不但沒有貪戀像他父親的那種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反而熱愛追隨當時禪宗祖師苦修成風的苦修生活。他出家之後,法號法海,但時下的人,總叫他「裴頭陀」不叫他法海,原因是他是出名的苦行僧。曾到北固山住茅蓬避世苦修,後來是著名的禪宗三大叢林之一的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的開山祖-裴頭陀(法海禪師)。金山寺就是他茅蓬舊址的擴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