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是心聲漸以恒,猶如長夜持明燈;
前程後路常光照,福慧善根日日增。
「言是心聲漸以恒」是這首詩的第一句。因我覺得中國是一個文化古國,有很豐富的優良文化,善良風俗。例如過年過節,人人都要說吉利話,是普遍性的,也是善良風俗之一,影響深遠,是每個家庭的成員,不論男女老少,見面時人人都要說吉利話。什麼是吉利話?就是不說氣話,或罵人的話,所說的盡是一些祝福的話。例如新年如意,恭喜發財,生意興隆,健康長壽,前途光明等等,結果,整個村莊,每個家庭,到處洋溢著的都是恭喜恭賀聲,人人都和顏悅色,人人笑逐顏開,人人滿口善言愛語,顯得人人都會善頌善禱,而且所有親朋好友,無不禮數周周,彼此拜年,賀客盈庭,祝福之聲此起彼落,洶湧如潮,和氣、熱情,在人群、親友之間澎湃翻騰,平時的冷漠、障礙、無情也一掃而光,都不復出現了,這種氣氛,好像百花怒放,滿地春風的太平盛世,多麼溫馨,多們幸福!這種現象,顯然是人為的,可以創造的,可以期待的,人定勝天,關於福樂康強的人生,完全可以改造,它就掌握在我們手中,不是渺茫的,不是不可期的,真是「吾欲賢則賢矣,吾欲聖則聖矣」!前景充滿了光明,前景充滿了希望,人類的前程,人類的幸福完全掌握在人類的手中,我們隨時可以動手,隨地可以創造,創造得像春花怒放的美景,創造成滿地春風的生活!
如果人類能普遍的逢年過節,也如我國那樣,都養成說吉利話的善良風俗,從現在及至將來,世代不迭,使其源遠流長!當知因人人說吉利話,吉利話的內涵是給大家表示友好,表示善意,互相勉勵,互相祝福,無形中不知減少多少誤會,輸送了人與人之間的多少人情道義,像橋樑、像春風,吹散了多少寒流,給人送來多少溫馨和幸福!因此,我想到:我們既有如此美好的善良風俗,為什麼我們不能擴大推廣、拉長,使它發揚光大?空間擴大,時間拉長。不要只限於過年過節才說吉利話,吉利話像念佛,吉利話不離口,不吉利話不說,說的都是吉利話,這麼一來,我們的人民不是更有教養,風俗不是更善良,相對的,我們的國家社會,不是像春天那樣風和日麗,更溫馨,更幸福了嗎?
我也想到,吉利話的推廣拉長,不獨可以創造幸福健康的人生社會,若是再深入提煉,更可以再上一層樓-陶鑄聖賢也可以由此前進、由此貫通。因為佛在佛經中說:「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這是佛祖告訴我們,他所說的必然是真話實話,他不說虛假不實的話,更不會說欺騙人的話,所以不說誑語者,也不說異語者。所謂異語者即是是的說非,非說是,顛三倒四,不像一個正常人,像一個癲狂的人,佛祖是舉世無雙的曠世偉人,是覺者,是佛,為人間表率,當然不會顛倒,故佛的「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可說就是最典型的「吉利話」了。這類語言不獨不會損害別人,而且是福德的語言,智慧的語言,像春風、像雨露,一切花草樹木因它而萌芽、茁壯、成長、敷榮、開花、結果。約人類說,像人海的明燈,苦海的慈航,幸福的舍宅,故我一向主張常隨佛學,以佛為師為榜樣,隨佛學習,待人接物必「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誠信第一,真實不虛。如此修、如此行,就等於無時無刻,無不在說吉利語了。
「言是心聲漸以恆」為此詩的第一句,我的意思是說,語言的表達,也就是你心意的形象、心意的表達。例如發出的語言是慈愛的善良的,就表示你修養很好,你心地很仁慈、很善良;反之,你的談吐很暴躁、很惡毒,就顯示你的內心很不平靜,不慈悲不善良了。因為談吐、語言是內心的聲音啊!
可見我們若明白此種原理,何不平時就培養安祥的心境,陶冶慈悲的情懷,發出善良的訊號-心聲,給國家給社會帶來祥和的氣象?使大家都過著和樂康強的生活!因此,我主張把我們固有的傳統的善良風俗-過年過節人人說吉利話的好習慣,逐「漸」推廣,逐漸拉長,不要只限於過年過節才說吉利話,吉利話要日日說,時時講,用它來代替無益而有傷害的語言,而培養更善良的社會風氣,促成更祥和更幸福的國家,所以才有「言是心聲漸以恆」的懇求,懇求把傳統的善良風俗發揚光大,從短暫的一時,逐漸擴大到永「恒」,從少家庭說「吉利話」到多家說吉利話,人人說吉利話,到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說吉利話,造成除了吉利話,家庭中社會上不吉不利的語言便消聲而絕跡了,到此田地,這社會這國家便是和樂清淨的佛國淨土了。
「猶如長夜持明燈」,明燈能消除黑暗,帶來光明,像春陽那樣,不只是送來光明,亦送來暖流和溫馨,這是多可愛的氣候可愛的生活。如一個人沈淪在生死長夜中,不見天日,在這沈悶得不知何日曉之時,突然來了一盞明燈,就如黑幕揭開突見光明,怎不令人興奮!人生社會正是這樣,天災人禍,紛至遝來,永遠是春紅謝了太匆匆,永遠是乍暖還寒,災變頻仍,人生社會,妖孽當道,邪說紛紜,無衷一是,善惡難分,是非莫辨,霧靄瀰漫,不見天日,結果是隨波逐流,與世浮沈,只有盲從,無有方向,無有目標,人性麻木了,聖道如茫茫人海中的一盞明燈,或因迷霧太濃,明度有限,迷航者眾,歸航者少,這難免不得不令導航者傷感了!
不過不論如何,禪師總覺得,不論家庭也好,抑社會也好,他們都自封為萬物靈長,應是有情感有理性的高等動物,他們的結合目標,應是追求和樂善生的生活,但事實告訴我們,其結果每每總是反效果,出現的是數不盡的悲劇,美好的家庭離異了,拆散而破碎了。和樂融洽的社會,分裂了,紛爭不已,變成吵架打架的戰場,甚至不幸的變成屍首橫陳的屠場,為何會造成如此悲慘的惡運?我看這與情緒化的結果有關,貪欲太重,仇恨太深,或出自妒火中燒,或出自愚癡無知,又不信因果,為了公報私仇,結果就不得不玉石俱焚了。因此,第一句詩是培養善念,清除暴躁,第二句詩是重視智慧,使其明審思辨,透視事理因果,不作糊塗蟲,不盲目,不顛倒,才有超越苦海的可能。世人大多數都是因糊塗才闖了大禍。佛稱無明,其實就是無知,不明事理,不信因果,不知善惡邪正,不知作了後果如何,以邪為正,以惡為善,顛顛倒倒,結果禍害越闖越大,終至不可收拾,苦海無邊了。過在無明、無知,如行夜路,闖險道,墮懸崖,從此無葬身之地了。為了避險,為了安全,最好是「猶如長夜持明燈」了。
「前程後路常光照」,手持了長明燈,行夜路也好,爬高也好,闖險道也好,都安全,都不危險了。因為明燈明照之下,山高不高,道險不險,你都清楚看到,何去何從,知所選擇,不盲目,不糊塗了。如般若心經的觀自在菩薩之所以「聖觀自在,自在聖觀」,無罣無礙,因他手持明燈,與明燈親如手足,形影不離,不只是朝於斯,夕於斯,根本是一秒鐘也沒有捨離過,那真是如禪宗古德說的那樣:「朝朝同與起,夜夜抱佛眠」,簡直如嬰兒,像在母親的懷抱裡那麼溫馨,時刻不離。這不是我杜撰的,是觀自在菩薩金口親說的,如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行深般若」的四字真言,即透視了觀自在菩薩持燈的功力。般若是梵文,義譯智慧。也就是智慧的光明燈。智慧燈比普通的明燈更光明燦爛。普通燈光只能照明,智慧燈光不獨能照明,且能給你指點,幫你選擇,讓你捨小徑而向菩提大道,這是慧燈的好處、高明處。「行深般若」的「行深」二字,即觀自在菩薩已透視了他持燈的功力了。「行深」是綜線,約時間說,即時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他都緊執慧燈不放,這也暗示了他從最初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時就開始了。到後來他修行證果成大菩薩之後,更擴大到十方世界去弘揚佛法莊嚴淨土,成熟眾生,那就不只是時窮三際,更是橫遍十方了,他不論跑到哪裡也必然執住這盞慧燈形影不離,而縱橫天下-大千世界。他更暗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見五蘊皆空」,是他行深般若的功課;「度一切苦厄」,是他行深般若的大收穫、大成績。也可以說是因觀自在菩薩對於般若行很認真、很澈底,才叫「行深」也才有如此輝煌的成果。「度一切苦厄」,小乘來說,已是梵行已立;我生已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已是高登極果的境界。大乘來說,是已究竟十地的大菩薩了。到此地步,人生的四苦、八苦都不能為患了,可見菩薩行中的智慧燈是多麼重要。
「前程後路常光照」,這第三句詩是說,只要慧燈在手,多長的生死之夜,多險峻的高山,多大的歧途,多深的河海,都用不著害怕,因為慧燈朗照,「前程後路」,都能透徹見到,自知閃避,自知取向,當會選擇安全保障,不危險,可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