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欲求勝事事非常

欲求勝事事非常,無地無時非道場;
禪裡風光隨念現,春來最是滿庭芳。

禪詩的第一句「欲求勝事事非常」的「勝事」指的是超常的「勝義善」,不是世俗的任何善行可比,是出世間的善中之善,為無上福田的品種。與福德智慧相應,是免疫的,如清流,品格奇高,遠離煩惱,如蓮花那麼微妙香潔,在污泥能不染。一個禪修者修到這種地步,其舉止行藏,活躍在戒德莊嚴中,永遠與菩提心相應,是佛果農場、功德林中的高品種,所以才不得不強調這是最殊勝、最超級的屬於無上菩提的勝義善,寶物中的摩尼珠,為莊嚴無上法王的皇冠。「事非常」是指此種善事是與無上菩提有關的大善、勝義善、不是世俗的小善,不是平常的泛泛之善,非同小可,所以說:「事非常」。

「欲求勝事」,學佛修行的佛弟子,可說都是希聖希賢,志在陶鑄聖賢才來學佛修行,所追求的,當然都是勝義善了,而且是在三寶門中祈福種福,必定是福不唐捐。因為妙法蓮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經是以最差勁、最下劣的善行來比況,假定有人以散亂心,就是此人根本沒有誠意,只是隨隨便便,甚至還像開玩笑似的胡亂地念了一句「南無佛」。本來習慣上、傳統上,凡是到寺院裡燒香拜佛祈安祝福的佛弟子,因為他們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上香禮佛的,必然是有事,為了求佛,為了許願祝福,才上三寶殿,因此上佛殿者,必定異常虔誠、異常恭敬,這種禮佛,這種念佛,其功德當然是很大,是不成問題了,因為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所謂:「念佛一聲,功德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便是指此,虔敬中得到的大功大德。

妙法蓮華經提出這疑問,即是相反的,假定是一個妄人,近於一個狂散的人,既不虔誠,又是散心的隨便胡亂地念了一句佛號,究竟有沒有功德呢?照理在這種情形下,應該毫無功德才對,因為佛法要從恭敬中求,他既不誠心,也不恭敬。但經的開示,不但有功德,而且功德大得很,大得令人意想不到、令人吃驚!原因是三寶門中是無上福田!因為這福田不獨太崇高、太偉大,而且太奧妙了,只要投下點滴股本,就得到意想不到紅利,猶如得到的甘露般的不死藥,有了這種妙藥靈丹,即使病入膏肓亦可妙手轉死回生而得救。所以才有「一稱南無佛」,而有「皆已成佛道」的肯定。因為三寶門中是無上福田,那是非同小可的寶田,太殊勝了,只要結上一點小緣,沾到一點邊,也能獲得不可思議的無上功德。雖然他禮佛的心理和動作不當,但下的卻是菩提種子,而且是一得永得,永保不失的良種!如國王的嫡子,雖然剛剛出生,尚在繈褓,但他已是王太子,已是法定繼承王位的未來國王!一個雖似流浪漢兒戲似的胡亂地念了一句佛號,其功德如王子一樣,他與三寶結了不解之緣,不論他將來,甚至顛顛倒倒,不幸造了天大的惡業,在業力支配之下,上刀山下油鍋,抑出牛胎入馬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多少劫在六道輪迴中,生死道上打滾,俟他苦頭吃夠,業債還清,再出頭來,終有一天,善根出現,抽枝發葉,開花結果,燦爛輝煌!妙法蓮華經之所以說得那麼肯定:「若人散亂心,入於塔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的「皆已」,即鐵定了無上福田中的那粒微不足道的小善根小種子已經生根了,而且是永遠欲撲不破的,而且終有一天,因緣成熟,它會蓬蓬勃勃地無比燦爛、無比輝煌地開菩提花、結菩提果!因此,佛經說「皆已成佛道」,無形中,等於佛祖當時便已給這位亂心念佛的流浪漢,摩頂授記了,這是何等福氣!因此,我在禪詩中強調,大家到精舍參加法會是在種善根、耕福田。這善根是非同小可的勝義善,是無上佛果上的大功大德的勝義善,這種勝義善是將來成佛作祖的本錢和基石,與菩提心相應,是六度萬行中的因花。將來的無上佛果就是由此因花莊嚴起來的,故說「勝事事非常」原因在此。

「無地無時非道場」,因第一句指出我們學佛修行的目標是志在聖賢,志在了生脫死,志在超凡入聖,不願作籠雞,要作大鵬。籠雞雖然不愁糧食,但刀湯近,隨時被殺,只能供作主人的酒席肉食。大鵬無糧天地寬,扶搖直上九萬裏,逍遙自在,無罣無礙,多麼快樂!聖凡的差距恰如籠雞與大鵬一樣。希聖希賢的人,即有學大鵬而不學籠雞的志氣。

既然有「欲求勝事事非常」的高志,就自然一以貫之地非來個「無地無時非道場」不可。因為若不繼續努力,希聖希賢的希望便會落空,同時所發的悲願便是空願了。如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度眾生;藥師如來發了十二大願度眾生等,沒有一尊古佛今佛,無不是發了大願,隨即以「行山來填其願海」,用行動來完成他的願心,才有「從此西方過十萬億佛土」舉世無雙的實報莊嚴的「極樂淨土」,和「東方琉璃世界」無比莊嚴的「藥師佛的東方淨土」。

「無地無時非道場」。淺白點說,為了實現他的悲願,為了他的悲願提早完滿實現,就必須把他的修行功課擴大拉長。要大要長到不受時空的限制,一切時一切地,都是他成熟眾生和莊嚴淨土的道場。六度萬行的菩薩行門中,沒有任何一個綱目中不是自利利他的綱目。在佛法中對於修行的項目並沒有嚴格的設限,即使是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待人接物時,都要盡量令其如法如律,使他與菩提心相應,這樣的思想言行,便是如法的修行了,古禪德說:「擔水及搬柴,神通並妙用」,工作不論粗細,農禪或坐禪一切活動都是禪修的生活,水邊林下無處不是修行的道場,總的來說,把禪修生活盡量擴大,擴大到一切處都是禪修的道場;擴大到不受空間的限制。更要把時間拉長,拉長到時窮三際,日以繼夜,披星戴月,如禪堂裡的禪師為求剋期取証,日以繼夜,背不沾席,佛門禪語叫作「不倒單」,即不睡眠,日夜坐禪,不眠不休。成佛之道說:「勤修寤瑜伽」便是此意。有人問:師父你有假期嗎?志在禪修的佛弟子,只感時日苦短,時間不夠支配,經常是「一日當兩日用」,古禪師說:「大事未明,如殤考妣」,那有閒情來享清福,自放假期?那是不知「慚愧」了!除非如二乘聖者高登「無學」極高果位那樣-「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我身已盡;不受後有」,到此田地,可以放假了,否則,怎敢說休假!

所謂「無地無時非道場」,這一句詩可說是個人的禪修生活的寫照。個人的禪修生活不論時間空間都無法分開,因我把禪修功課與日常生活早已打成一片,「時窮三際,橫遍十方」,也就是說時不分過去現在未來,地不分東西南北,我都盡量使禪修生活貫徹始終,不至於脫節。如來美國之後,從美西到美東,為了弘法利生的需要,最初弄了一個小茅蓬,接著弄了第二個小茅蓬,再接著弄了第三個小茅蓬。最初只是我一人,後來陸陸續續有些出家眾前來共住,但他們都不像舍利弗尊者那麼偉大:「我為法來,不為床座」,他們幾乎都是為「綠卡來」,結果總是「綠卡」到手就走人了,而且,他們為了走得光榮,下台階下得有面子,我的頭也就被他們踩髒踩破了!這種有志一同的拿「綠卡」者,我經辦的至少將近二十位;不但個人頭被踩破踩臭,為他們請律師辦綠卡,費用也花了不少,這當然也是作為禪修的課程的內涵。總以為「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家之內必有忠信」,但經驗告訴我們,此種想法落空了。可是作為一個禪修者,即使落空也不能退心呀!當時看來好像是慈悲別人,殘忍自己,雖然我是受苦了,但並未因受苦而憤怒,這不是修行的功力上進步了嗎?因此,數十年來,雖然「此心向明月,明月向溝渠」但此心依然如故。後來求綠卡者仍然川流不息,結局依然是「鐵打叢林流水僧」,到了「青黃不接」時,週末我必須回到法王寺主持法會,講經說法,法會圓滿便又漏夜坐火車回到上州金佛山松林寺,翌晨起來又立即投入農禪的禪修生活,蒔花種菜、或剪草、或斬樹。不但忙碌得精疲力竭,也忙得法喜充滿!夏天日長,晚上七八點鐘太陽還未下山,有時為了開闢菜園,鋤地種菜、種花,竟披星戴月,忙到半夜,要不是義工菩薩叫飢叫累,真的幾乎忘記回家了。

這類體力勞動,時間長,若是不加節制,不得休息,難免會弄到精疲力竭!但如此辛苦,為什麼仍然感到法喜充滿?因為知道我們在三寶門中 ,耕的是無上福田,必定是功不唐捐,所以總是如成佛之道所說那樣:「無厭心如海,力盡而不止」地精進不懈,否則,怎會時而出現在熱鬧城市,領眾薰修,講經說法;時而現身荒山野嶺,鋤土斬柴,變成一介老農。這種忙碌奔波流動,勞心勞力的生活日日如此,風雪不改,數十年如一日,不但不嫌棄,而且越作越愛,越作越法樂無窮,直至七老八十,仍然不厭倦!不過,畢竟老了,有心無力,只能退而專事筆耕,身體有心無力了。年輕氣壯時,城市野嶺到處都是道場,到處都是舞台,現在不能了,只能困守小樓,日夜與文房四寶為伍,專志筆耕了,不能像往時,農忙時作農耕,農閒時才作筆耕,現在無此福氣了!因此,有人笑我是坐井觀天,我也不嫌棄這頂帽子,也就欣然接受,確認小樓似井坐觀天。也正是無地無時非道場,坐井觀天也變成頂呱呱的禪修道場了!

奇怪得很,我也想不到我竟變成一個開闢道場的高手,如法王寺原址是猶太人的報館,初時牆壁天花板都被油煙燻得烏煙瘴氣,黑得像一個大火爐,買下之後,無錢請人裝修,自己帶領幾個在大學中學讀書的小徒弟利用暑假假期,自己買材料,自己動手,花了三個月時間,終於變成一所道場-法王寺了,並開辦了慈航中文學校,現在的法王寺,就是當年因陋就簡的作品,直至於今。這是報館變道場,所謂的第一所茅蓬。

第二所茅蓬是上州的松林寺,原址是養牛飼馬的松樹農場,我購置之後,把它開闢為松林寺,並在台灣鑄造了一尊一丈多高的低眉慈祥的觀音菩薩像,為美國最高大的觀音銅像,因有山有水,風景秀麗,有志一同,相信不久的將來,此山將變成一座富有中國文化氣質的東海普陀山,與中國南海普陀山齊名,不只是一座道場,將是一座聖山聖地,讓世人前去修行植福。

第三所茅蓬是慈航精舍,它的原址是皇后區法拉盛的一間夜總會,窗戶封閉,不獨屋內的春光不許外洩,外邊的陽光也進不來,這種架構,內裏是何種營業,可想而知,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抱著不管是戰場或屠場,我要把它改作為千千萬萬人祈安種福學佛修行的道場。殿中供奉一尊比人高的觀音菩薩立像,慈祥莊嚴,為唐代古佛,現在是香煙繚繞,祈安植福的佛門聖地,海外佛子的精神堡壘、大家庭,「人間添福澤;苦海有慈航」。這一切的一切,可說都是詩句所提到「無地無時非道場」的內涵了。

「禪裡風光隨念現」,這是說,你這位禪修者,真的有決心把禪修的功課,從有限擴大到無限,從有窮擴大到無窮,你的慈悲善念便像春風撫拂大地,也像雨露普潤萬物,那麼你的禪風無人不受到關懷,你的禪光無處不受到普照。禪地的美好風光,永遠是隨著禪修者的心念展現出來!如一個人前途的吉凶禍福,往往隨著個人心念的善惡向背而決定一樣。也如一羣年輕人,原來都是一羣相處得相當融洽的好友,經常生活在一起,結伴同遊。一日興起,一同到酒吧喝酒,烈酒入肚,使人暴躁,使人糊塗,口不擇言,言語相撞,初則口角相爭,繼則拳頭相向,再到拔槍亂射,結果是傷殘累累,屍首橫陳,這種局面太殘酷、太悲哀了!佛家教人戒酒,教人定慧雙修,酒能亂性,使人暴躁,使人糊塗,容易闖禍!佛教的禪定能使人心境寧靜,對治暴躁;智慧能啟發理性,明白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可以減少這類悲劇上演。

「禪裡風光隨念現」,可見心念的善惡邪正,往往可能決定個人前程的禍福,故古語特別提警:「吾欲聖則聖矣,吾欲賢則賢矣」!「自古神仙作福來」,應是真話,不可視作優待券才好!

「春來最是滿庭芳」,若非春風的化育,那來生機蓬勃,芳草如茵,桃紅柳綠,百花怒放,香氣瀰漫,氣象萬千!佛祖被形容為「慈航普渡」,被讚嘆為「佛光普照」,即因佛祖慈悲為懷,憐憫五濁惡世的芸芸眾生,多災多難,苦海無邊,悲天憫人,慈悲救苦,如駕慈航,渡迷津,令其脫離苦海,高登彼岸,所以用「慈航普渡」為形容。「佛光普照」是形容佛祖的高深智慧猶如苦海上永恆不滅的明燈,使茫茫長夜中的夜航者照亮前程,避開兇險,平安歸家!

學佛禪修的佛弟子,不獨要學習佛祖的廣大慈悲,生起悲天憫人的心腸,同情關懷別人的苦難,伸出慈悲之手,增進別人的福樂,減少別人的苦難,如春風帶來溫馨;如雨露,使其增進福澤。同時更要學佛祖的智慧,令人啟發智慧,破迷啟悟,如陽光,破除其苦難黑暗,帶來光明溫馨的無邊幸福!這便是「春來最是滿庭芳」的意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