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三更喚秀入堂」,這是說神秀書偈之後的翌日半夜三更,五祖弘忍大師派侍者去把神秀請到方丈室會面,這可說是神秀自從為書偈事,弄到神魂顛倒,痛苦不堪之後,此時才是感到最風光、最喜悅的時刻,因為五祖見到他的書偈之後,故意給他讚嘆,全寺上下大事宣揚,神秀好像喝了迷湯,以為祖位到手了,飄飄然,樂不可支,正急於等待「揭盅」,五祖的半夜宣召,以為是領金牌的時刻,所以他的態度顯得既從容又輕快,不像呈偈時那麼緊張,失魂落魄,不敢面對,這從他與五祖交談中可以看出。
五祖隨即坦白地告訴神秀:「你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未見本性,就是還沒有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未曾大徹大悟,還是一介庸才,是一個原封未動的生死凡夫,不是一個聖賢,崇高無比祖位,你別妄想吧!真如實性的大門在哪裡?你還找不到,你還在門外流浪,要走入門內,登堂入室,還早呢!五祖慈悲,教訓頑徒,給予最重的當頭棒喝!可惜神秀仍然未醒,神秀太自負了,以為「君子可以欺之以其方」,聖人也可以欺之以其方!其實五祖為了維護惠能,處處委曲求全。但在評論神秀的短偈時,表面上給足他的面子而稱揚其偈,實際上已指出依其偈修,充其量只能不墮惡道三途,卻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因其愚癡無知,才自我陶醉,也才有今天的當頭棒喝!
「憑你這種淺薄的見解,要追求無上菩提,絕對沒有希望!無上菩提是究竟成佛的最高果位,太崇高、太偉大了。你還是業障深重的一介生死凡夫,連聲聞緣覺的二乘聖者還沒有資格,何況舉世無雙的最高佛果的無上菩提,你哪有資格奢望?所謂「無上菩提」乃至高無上的大智慧,必須言下即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隨時照見,當下照見,普遍照見,不是思惟、分別能見,如寶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不隨境轉,「不生不滅」,於一切時間、一切空間,念念自見,心性法性,一切無礙、真俗圓融,一切事相、一切法性,平等無滯。證悟真性之後,妄念頓息,真性常明,故名一真一切真,能所不二,如如智證如如理一如一切如,如如朗照,如如不動,故名萬境自如如。這種不生不滅的如如之心,也就是真如實相了。果能有如是見地,這可說就是無上菩提的自性了。」
五祖慈悲,把無上菩提的聖地風光和盤托出,展現在神秀的面前,就是要神秀自我反思,是否有這種能耐?是否有這種見地?是否有如此風光?於是五祖交代清楚就叫他回去,再思考一二日,再作一首偈來瞧瞧,如果真的得入門了,不再漂流於法寶大門之外了,就立即把衣法傳授給他,成為第六代祖師。
五祖三更半夜秘密考試,考試結果又沒有向外公布,可說對於神秀個人給足了面子,但對於公眾卻是一個很大的憾事,而且留下一個後患,就是別人不知,以為他是聖人得了祖位,以凡夫身享受聖人的待遇。
其實,神秀尚未作偈,如壇經記載:「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現在五祖寬大為懷,再給他機會,再作偈,再作第二次考試,這種破格作風,也只是安撫其情緒,使其心服口服,絕不可能再有特出的詩偈,更絕不相信狗嘴能出象牙來!下面的幾首禪詩是敘述我對於此事的評論,順此略為解釋一下。
「鳳凰何少爾何多」是第一首的第一句。此詩是代五祖的感懷和為神秀的惋惜。第一句是說五祖門下上千徒眾,均因教授和尚的神秀上座的不求上進,由他的誤導和影響之下,造成一群養尊處優的麻雀子,沒有半隻鳳凰,這還不可惜嗎?所以才感慨地說:「鳳凰何少爾何多」,爾就是指麻雀子,五祖所要的是鳳凰,鳳凰才能繼承祖位,麻雀子不能。五祖即因找不到鳳凰,六祖的傳承事才一直放心不下,到了古稀之年,還在苦等,不能不令人焦急!神秀及五祖門下濟濟多士,竟沒有一個成材,不得不令人浩嘆!
「力不從心奈若何」,這是慨嘆神秀於一代宗師、聖賢門下,悠悠歲月,「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於聖賢事業竟不著急,才力不從心造成遺憾!「眾望所歸負眾望」,因神秀在五祖門下,是上座又是教授師,地位崇高,才罷偈不作,好讓他一人當選,才有「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可是現在因他的不成氣候,落選了,希望落空了,所以說「眾望所歸負眾望」。「雄心滿滿夢南柯」,夢南柯即南柯夢,是中國文化中很流行和出名的成語,是「幻夢」的代表。典故出在唐李公佐作的南柯記。大意說:淳于棼家住廣陵,宅南有一株古槐樹,樹幹高大,于棼一日醉臥於樹下,夢至大槐安國,妻公主為南柯太守二十年,生五男二女,備極榮顯,可是好景不常,後來他因與敵國作戰,戰爭失利,公主也同時逝世,最後被遣歸,隨即夢醒,看見家童還在打掃庭院,斜日未隱,杯碟狼藉,餘樽猶在,顯然是醉中作了一場大夢。於是察看槐樹穴下,始知所謂南柯郡者,實即槐樹南枝的一個蟻穴,于棼這才憬悟到人世的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場夢境,於是捨俗修道去了。我說:「雄心滿滿夢南柯」,是嘆惜神秀在五祖聖賢門下,不以「雄心壯志」追求聖賢景觀,而貪圖五祖的短暫福蔭而錯過六祖的崇高祖位,使聖位失落,猶如于棼的南柯一夢,太可惜了!
「祖位崇高夢寐求」,這是第二首詩的第一句。這一首詩說禪修者希祈成佛作祖是正當的,應該追求,只是要從正當的手段去求得,不是憑幻想,要憑實力,「因緣福報宜勤修」,就是實力、勤修福慧,追求明心見性,突破無明煩惱障礙,造成引發智慧的坦途,見性明心就不難了。「高登豈是庸凡輩」,這是警告莫存僥倖心,高登祖位不可能有優待券,因為庸凡之輩生死凡夫,絕對沒有成佛作祖的機會。「把手攀談皆聖流」,因為聖賢隊裡絕對沒有凡夫。如獅子林中沒有「野豻」,因獅子林沒有野狗生存在的空間。
「金牌得主非庸才」,這是第三首詩的第一句。這一首詩是拿奧運金牌得主作比況。奧運所聚集的選手可說是全世界的菁英,他們被派出來爭金牌的都是各國冠軍高手,到奧運會中更是高手與高手競賽,不是技高一著能把那麼多高手比下去嗎?庸才能夠這麼高強嗎?「好似真金錘鍊來」,俗語說:「真金不怕火」,怕火就不是真金了。這是比況訓練一個金牌選手的人才,不知流了多少血汗,不是不勞而獲。「烈火焚燒成鐵漢」,煉金煉銅煉鐵都是一樣,必須經大冶洪爐,烈火焚燒才能把廢銅爛鐵煉成精品。「凡愚何得登蓮台」,西方淨土九品蓮台的往生輩,絕不是渾身罪惡的人物,因那是蓮花化生的淨土,怎會讓帶著滿身罪惡、穢臭薰天的人物往生?
「凡情聖智各春秋」,這是第四首詩的第一句,這一首詩是說明聖人與凡夫的福報因緣差距更大,根本不能相比,如春天與秋天的氣候那樣有很大的差別。春天風和日麗、萬物生長、蓬蓬勃勃、欣欣向榮、百花怒放、萬紫千紅,大地山河充滿著新興的氣象。秋天氣候霜寒、山林樹木變黃轉焦、滿山禿枝落葉、山河大地一片淒涼,氣象敗壞,一興一敗,怎能比擬?聖凡的差距正是如此。「聖智高登樓上樓」,聖人有智慧,懂得捨邪歸正,去惡向善。智慧高、福報強,故能超凡入聖,不流轉生死,不墮落三途,高登聖域,享受無上法樂,故我以樓上樓來形容。「自古凡情流轉苦」,凡夫愚癡思想言行都是盲目的,被貪瞋痴牽著鼻子走,生惡念、造惡業、感惡果,流轉生死,受苦無窮就不是無因的了。這種處境哪來機會與聖人把手同遊呢?
「得不強求失不憂」,主要是同情神秀為了應考祖師寶座而不得不寫作一首偈頌,而弄到六神無主,坐臥不安,手顫腳顫,渾身流汗,狼狽不堪,為什麼竟會弄到這步田地?一、顯然太在意名位了,患得患失,才弄到心神不安;二、可能自感才華太差,學養不足,非真修實學,偽裝門面,生怕被人識破;三、可能是內心負疚,問心自愧,因為自知未明法理,未見自心,未證聖位,以凡夫心存心僥倖,恐難如願,才患得患失,坐臥難安!若是真修實學,明達法理,見自本性,必定信心清、信念堅強,精進起來必定如經中所說那樣:「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捨善軛」,哪會弄到那麼虛弱,折騰了幾天幾夜,連把一首偈呈送上人的勇氣都沒有!弄到窘態畢露,成何體統?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