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五)

以下的七首禪詩是我研讀此段經句,引起感觸而寫的,順此略為解釋一下:

「初祖來華傳佛心」,這是第一首禪詩的首句。其主意是說初祖始初只是傳佛心印,後來改傳衣缽的原因。「初祖來華傳佛心」,是說達摩初祖來華弘禪的最初動機主要只是傳佛心印,所謂傳佛心印,即以佛的清淨覺心來印證眾生污染的妄心,若已離垢清淨,覺而不妄,便可見性開悟證果成佛。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在依教奉行上,禪修功課上,走過很多路,下過許多功夫才能到達,最低限度要善根深,慧性強才能因機逗教,豁然見性開悟。這是頓修頓證的頓教法門,初傳起來,不免有許多困難。因為太高深了,故我說它是「彈來奧妙無弦琴」,我說他是奧妙的無弦琴,因為所謂心性這種東西,本來無形無象,不可捉摸,若是證悟之後,卻是妙用無窮,智慧無邊,福樂難量,如樂器那樣,無弦卻彈出妙音,這還不夠奧妙嗎?「調高和寡才修改」,只是因為調太高了,調高必然和寡,這是說不能普及眾機。為了普及羣機,才略為修改,不是修改內容,只是方法修改了一下,始初只是以心傳心,後來加傳衣缽,就是傳心法外,為起信體,並傳衣缽,在當時,自然都是「福音」。因為可以強化信念。
         
「傳法傳心得秘傳」,這是第二首禪詩的頭一句。本來傳法傳心是一個極其莊嚴和極其殊勝的大事,應該是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的大喜事,應該分開舉行,聖凡同賀,人天隨喜,大家一起熱烈參加,為何要秘密傳受,不敢公開?「聖師聖崽起爭端」,因五祖門下無明未破,煩惱未解,未明心見性的凡夫弟子如神秀及其門徒等欲奪祖位,造成嚴重的爭端,五祖為了息事寧人,於是不得不半夜三更,秘密傳承。因此,引起我傷感萬分地說:「紅塵畢竟人間世,縹緲白雲亦不閒」。因為神秀一班敗類,他們也都是這五濁惡世的大染缸中出來的人,由於修行不夠、善根不足、未斷煩惱、重虛榮、貪欲樂,混雜在聖賢隊裡,龍蛇混雜,使聖道蒙塵。本來斷惑證真的聖賢如五祖、惠能就像縹緲的白雲在高空上自由舒卷,無罣無礙,最清閒不過,現在因這些敗類,也弄到為躲避他們的破壞,也不得秘密傳受,閒中變得不閒了。

「傳承正法是傳心,福田花果滿園森」。這是第三首禪詩的前兩句。此詩是說,年輕的聖賢子弟之所以有福緣得到宗師的傳心傳法,不是天掉下來的,是不知經過多少生多少世刻苦修行、廣修福慧、積功累德才有今日,如種田那樣,不知流過多少血汗,辛苦耕耘,才把一塊荒地培植得滿園花果滿園森、果實累累、香氣瀰漫,這種成果,點滴都是血汗的結晶。「菩提聖道由修得」,菩提聖道上的祖師聖位也是如此,那有免費的午餐呢?聖位賢位更是福德所居,難道這事也可以像水滸傳上梁山泊的那班強盜那樣打劫侵佔得來嗎?
         
「應知心印苦難尋,心性幽玄古亦今」;這是第四首禪詩的前兩句,主要是心性的證悟不獨是打劫也得不到,就是苦心修行,也非人人證悟,難度之高,很難想像,佛經經常以「清淨莊嚴累劫修」來形容。而且心性是一個很幽玄、很奧妙的東西,得之不易,可是妙用無窮!如惠能雖因家貧無緣受教育,不識字,可是開悟之後,智慧驚人!凡是聖人,不論古人今人證悟之後都是如此,故謂古亦今。「上天下地無增減,頓超頓悟是知音」,這最後的兩句是說明心性的奇妙處。不論在聖在凡,它的本性沒有改變。雖然如如不動,但如礦中之金,與塵土混合,沒有作用,必須提煉之後才有作用。頓超頓悟是知音,就是必須修行證果、斷惑證真之後才得究竟圓滿、才有作用。
         
「命似懸絲實可悲」,這是第五首禪詩的頭一句,這是因五祖說,「若傳此衣,命如懸絲」,令人毛骨悚然,才作此詩,表示感嘆!為法忘軀本是出家佛子的尋常事,但若傳承祖位,是續焰傳燈,紹隆佛種的大事,卻因一些敗類為搶祖位而被殺、而犧牲了性命就不值得了!所以我才說了很痛心的話-「佛門愧有私心漢」,為了自私自利,為虛榮,為了名位,就發動鬥爭,謀殺聖賢,搶其祖位,這還有資格稱佛弟子嗎?這是佛門的敗類!「不作雄獅作野狸」!雄獅是獸中之王,雄獅在山林中,或咆哮、或怒吼,百獸腦脹、百獸喪膽!佛祖說法,外道降伏,所以佛經常以雄獅喻佛。稱佛座為獅子座;佛說法稱作獅子吼。此處說「不作雄獅作野狸」,佛弟子應談志願成佛,就等於宜學雄獅,不宜作鬼鬼祟祟的小狐狸。一般貪虛榮、貪享福的敗類就等於無志作雄獅作野狸了。
         
「豺狼環視兔難安」,這是第六首禪詩的首句。因五祖催惠能「汝須速去,恐人害汝」。五祖發覺到惠能處境危險,怕受傷害,故特催促,令其及早逃亡,因為神秀及其門下黨徒,像凶險的豺狼在惠能的四周圍,惠能這隻小兔子,險象環生,一刻不離開就一刻也難安,不獨惠能難安,五祖也忐忑不安,主要是怕惠能受到傷害。因此,為了保命就得逃亡,就得離開,惠能安全了,惠能心寬,五祖也心寬!「愧疚聖山養虎豹,魔強熱血尚餘寒」,選不上祖位的神秀,卻霸佔聖山,養尊處優,厚顏無恥,逍遙自在。選上祖位的惠能,卻必須逃亡,且被敗選的派人包圍追殺,這是什麼世界?我又不得不感到萬分氣憤,萬分痛心了!疚是憂心恐疚,即心有所苦,像生病一樣名疚!「愧疚聖山養虎豹」,聖山是聖人所居,聖山應該是福田山,是給人種福,是培養聖賢的道場,怎麼可以用來養虎豹、養豺狼呢?「魔強熱血尚餘寒」,因身為佛弟子,見到魔強法弱,心有未甘,因之引起熱血沸騰,由於熱血沸騰,激起怒髮衝冠,如火如焚,應該是發熱才對,但之所以尚餘寒,因是聖山中養出來這些敗類,這才不得不令人感到洩氣而寒心了!
         
「一代宗師堪自豪」,這是第七首禪詩的首句,貴為衣缽傳人,禪宗第六代祖師,明心見性的聖人,還不夠崇高嗎?當然值得自豪了!不論是救度眾生的悲心,抑弘揚正法的願力,都是那麼深度寬廣無涯,志在佛果,心在眾生,這種菩薩精神,太崇高、太偉大了。「魔強法弱悲浩劫,衣缽傳人得遠逃」,可是像五祖弘忍、六祖惠能這麼偉大的聖者,竟也免不了受到「魔強法弱」的劫難,堂堂衣法傳人的第六代祖師,竟不能在身邊,坐鎮黃梅祖庭-東山法門,協力弘揚禪法而竟受到神秀的迫害,趕盡殺絕,迫到走投無路,到處逃亡,而神秀這個敗類,卻霸佔祖庭,養尊處優,成為惡霸,怎不令人痛心!
         
惠能啟曰:「向甚處去」?祖曰:「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缽。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
   
莊嚴傳法逃難天,日暮窮途殊可憐;
舉目鄉關何處是?千山萬水盡狼煙。

六祖惠能被火煎,慈航志在渡迷津;
只求匡濟離災厄,不計個人受苦辛。

顛沛流離年復年,悠悠歲月苦無邊;
無端受此人為患,豈是宿緣或罪愆?
         
五祖弘忍宗師在夜半秘密地傳給惠能衣缽之後,隨即催促他逃亡,一刻也不能停留,因恐怕有人謀害他。這麼匆促,又是半夜三更,這是惠能作夢也想不到的事,照理傳了衣缽,應該留在五祖身邊服務,可是現在就要逃亡了,而且若是不慎,將有被殺的危險,這太恐怖了!惠能啟曰:「向何處去」?惠能這麼一問:可說是驚恐中、疑慮中的驚問,半夜三更,到那裡去呀?那裡安全?躲那裡去呀?祖曰就是五祖說:逃亡過程中,「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懷是廣西梧州的一個地名,見到名懷集的市鎮,你便可以在那裡停下來,暫時住宿一、二晚,歇歇足;接著再起步前進,到了名四會的縣城,便可以在那裡當避難所,躲下來,安住一段較長的時間而不會危險了。會是廣東省四會的境內,應是惠能的故鄉了。惠能得到五祖這麼周詳的指點之後,好像吞了一顆定心丸,比較安心些了。於是惠能在這寂然無聲的黑夜中,領得衣缽預備上路,但感到還有困難,因為不知道下了黃梅山,卻不知道何去何從才能出得江口,因此,惠能對五祖說:「能本是南中人,素來不知此地的山路,如何出得江口」?南中人,及廣東肇慶府新興縣嶺南人,北方的山脈,素來不知不識,如何下山如何出口,無從舉步,難免不發愁了,所以臨行又止步請問。五祖說,你不用擔憂,我送你去。於是五祖與惠能,一老一少,偷偷摸摸,漏夜趕路。從大場面說,情境蒼涼,從小場面說,惠能有老師父作陪,多少感到有些溫馨!五祖一直把惠能送到九江驛,即江西九江縣的湖口縣西。驛是官府遞送文件的傳遞站,為九江縣府潯陽驛,這是一個人民百姓渡江的碼頭,如果是白天,當然是人來客往的交通要道。可是現在是半夜三更,除了五祖與惠能師徒,可說鬼影也沒有一隻,這種情景,還不夠蒼涼嗎?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