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七)

「把櫓相讓度人師」,這首詩是描寫五祖師徒為了搖櫓互相禮讓的溫馨鏡頭。因為五祖六祖都是人天師表、一代宗師,兩位都是弘揚正法、廣度眾生的導師,為德高望重曠世偉人,所以稱他們為「度人師」。這才是弘範三界、廣利人天的典範。對比之下,若是身為出家人,負有「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的大比丘、佛門僧寶,如果還有私心,爭名奪利,欲霸佔祖位,殺害賢良,還有資格稱出家佛弟子嗎?所以提出此問:「為法何能尚自私」?可見尚有自私的人就不能真心為法了。「坦蕩情懷昭日月,如潮匡濟展弘慈」。五、六二祖兩位宗師那麼苦心,難道他們有私心嗎?為自私自利嗎?「坦蕩情懷昭日月」就是指出答案,他們的情懷是坦露的,沒有一點隱蔽,心量的寬廣像海洋浩浩蕩蕩,像太陽那麼光明,像月亮那麼皎潔,濟世利人的大悲心和大毅力,像海朝那麼洶湧,所以說「如潮匡濟展弘慈」,不是神秀造成的災難,立即就可以開展。

「以沫濡之牴犢情」,這第二首詩是描述五祖師徒的道義法情深厚,因神秀造成障礙,師徒不能協力安心弘法,迫於無奈,惠能不得不到處逃亡。「以沫濡之」即成語所說的「濡之以沫」,這是魚類的親情,有親情的魚類有時為了親熱,為示愛意也常以魚沫相濡。「牴犢情」,老牛對於小牛的關愛,也常以口舌為小牛舔毛舔身。五祖與六祖的道義法情,正像兩條魚的濡之以沫,也像老牛與小牛的牴犢情深。這種舉世無雙的真情,如果不是神秀的障礙,師徒一起弘法那就太好了!「師徒無福共長征」,這就是慨嘆五祖師徒無福躍馬揚鞭馳騁於菩提道上,即受神秀之害,委實太不幸了! 
         
「為求保命羅網外,獵隊竟能養大鵬」。這後兩句是憐惜惠能為了躲避神秀的天羅地網,到處逃難。戒殺放生的佛門,竟不能容下惠能,要趕盡殺絕。而專門以殺生為業的獵隊,反而給惠能一條生路,這不能不令人驚奇了!這也是歷史的諷刺!惠能是南方人,個子矮小,看來手無縛雞之力,神秀把他當小兔子來捕捉。其實,他不是小兔子,他的力道驚人,他是一代宗師,他是大鵬,力大無窮。
         
「天羅地網命難逃,小兔如何免一刀」,這首詩是說惠能被神秀派人圍捕,確如小兔,處境危殆,真是命如懸絲,我們都為他提心吊膽,擔心他是否能逃過一刀「護法龍天正照處,風波輒止便無濤」,這後兩句是我為六祖虔誠祝福,「吉人天相」,他是大善人、大宗師,一定得到龍天護法的一切護法善神的普照擁護,使洶湧的風波嘎然停止,波濤歸於平靜。
         
「師徒情深似海洋,悲心無盡願無疆
」,五祖六祖師徒都是得道聖人,聖靈相通,佛佛道同,道義法情互相交感,深廣無涯,願心如此,廣度眾生的悲心也是如此。「渡船一幕感人處,直使後人苦斷腸」,最後兩句是說五祖師徒在渡船的表現,簡直情如血濃於水的骨肉父子,依依不捨,不是神秀私心障礙,實在不願捨離,但終究不願捨離也不得不捨離,這才是使後人如我,最苦的斷腸處了!
         
「過渡同船幾世修?前途險阻最堪憂」,這一首詩是描寫惠能雖因迫於無奈不得不走,但留下五祖其內心的傷痕、內心的懷念、內心的痛苦,並未終止,不得平靜!因為六祖的前途佈滿荊棘,到處虎狼,隨時都有喪命的危險,令五祖擔憂的太多了!
         
中國民間成語有「同船過渡三世修」,五祖師徒這一次的同船過渡太不平凡了,當然不是三世修那麼簡單,若不是經一佛二佛而種善根、而修福行,那能完成如此偉大的功果?他們一見之後就如磁石吸住不放,終至難捨難離,不是無邊福德、無量善根怎能如此?五祖把惠能從此岸送到彼岸了,但這只是從此邊江渡到彼邊江,雖然渡過波瀾壯闊的茫茫江水,雖到了江的彼岸,卻不是聖賢的彼岸,彼此兩岸,仍然是狼虎出沒的娑婆世界,不是聖人的淨土彼岸,所以五祖漏夜把六祖送到彼岸,但五祖並不因此就能放心。因為這個彼岸,仍然是「前途險阻最堪憂」的地方,這個地方並未擺脫神秀魔掌的控制,他仍然在這些地方佈下天羅地網,惠能仍然要受著他們的逼害,五祖知道前途的重重險阻,在這種情形之下,怎能不仍感擔憂呢?悲心澈骨髓的五祖,怎不「婆心切切時牽罣」?在船到岸而分手時,不免「苦苦叮嚀」,如慈母那樣無盡依依,無盡關懷地,囑咐了再囑咐,叮嚀了再叮嚀,希望他小心,怕他受到傷害,不免慈悲之淚暗暗直流!這是兩位曠世聖人別離的最感人處了!
         
「寄望殷殷法大行」,這一首詩所描寫的這是五祖對惠能道情為什麼懇切的原因,因為惠能是擔荷如來家業的棟梁,真是「任重道遠」,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失敗就無戲可唱了!五祖在船上送到時曾說:「以後佛法,由汝大行」,可見五祖對於惠能寄望是如何之殷了!佛法大行,意思是說佛陀的正法將來在你的弘揚之下,必定是大大地弘揚起來,由達摩祖師傳來的禪風,必定因你而丕振,並一定廣度無量眾生,使無量眾生破迷啟悟。所以法化大行就是大大地弘揚起來!而六祖後來事實上,也沒有辜負五祖的寄望,五祖的禪法在六祖弘揚之下,把當年重義學的佛教逐漸式微之時,由禪風的煥發,大大地振興起來,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禪風取代了義學佛教,成為佛教的主流,使隋唐的佛教被史學家稱為黃金時代,這便是六祖惠能的功績。「路遙道遠責非輕」,在當時這的確是一個很重的擔子,真可說是「任重道遠」。在當時一個目不識丁、只能幹苦活-碓米破柴的南蠻野孩子-獦獠,實在看不上眼,全山上下除了五祖,無人不輕視,誰也想像不到,他竟有如此驚人的潛能!」「雙肩堅實當平穩,萬里鄉關萬里程」。只有五祖知道他是一塊佛國的瑰寶,寶貝得猶如拱璧,所以他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他的身上。他認為惠能膊頭很硬,雙肩堅實,確有這種能耐,必定強壯平穩。但惠能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並且還要吃很大的苦頭,所以說「萬里鄉關萬里程」。
   
「善財足印向南詢」,這首詩是引華嚴經中一位典型的菩薩行者來比況惠能。善財童子是一位菩薩行的榜樣。他為學習菩薩大行,參訪了一百一十位大菩薩,從文殊菩薩開始,每一位菩薩的深奧法門,他都要學習,這些大善知識的大菩薩有的住在崇山峻嶺、深山岩谷、或汪洋海島,或荒涼的沙漠地帶,要學習、要親近,就不要怕艱難、困苦,萬里奔波、跋涉才能到達,因此,善財向南參訪,經過百城煙水,不但路途遙遠,經過無數的城市鄉鎮,荒山野領,何止百城,寒暑無間,風雨無阻,披星戴月,不分晝夜,不計饑困,為法忘軀,苦頭吃盡,善知識參完,佛法也飽參飽學,回頭來,少年的善財童子,他現在便是大菩薩了。這種精神與六祖的受苦頗為相似。

「萬事隨緣消歲月,甘來苦盡轉乾坤」,這是最後的兩句,是描寫惠能逃難的處境,只能逆來順受,等得雲開見月明,困境中百般無奈,好像一切都只是聽天由命,最後只望苦盡甘來乾坤大轉,天下太平。
         
「凡情聖智分雲泥」,這首詩所談的是凡愚與聖智的差距,也即神秀與六祖的差距。神秀是一介生死凡夫,貪瞋癡煩惱原封未動,踞高位享高祿,尸位素餐,在五祖弘忍宗師門下,不但無益於五祖的弘禪大業,且給予無邊的傷害,使五祖為了維護惠能六祖,受盡折磨和苦難!「凡情聖智分雲泥」,是說惠能與神秀的境界,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六祖惠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聖者,當然六祖在天上,像清淨無染的白雲,自由自在無罣無礙,遨遊天際;不消說,神秀像污泥,在地上,與一般庸俗的凡夫一樣,生死輪迴未得解脫。「迷悟豁然高或低」,這是說,聖賢分際在「迷」與「悟」,迷即凡夫,悟成聖人。聖人超凡入聖,高登佛國,智慧高了,福德因緣也高了,入於聖流,與聖賢遊,和聖賢同起同坐,地位也高了,如俗語所說:「飛上枝頭變鳳凰」了,比凡夫俗子高得多了。凡夫俗子不但低,而且還會隨業受報,更慘的命運還會在後頭呢!「迷墮三途受苦厄」,如六祖惠能被神秀這班「惡人」趕盡殺絕,迫到走投無路,迫於無奈,避難獵隊,一躲就是迢迢十五年長的歲月,一介心狠手辣的惡霸,把一個繼承了祖位的大善人迫害到這步田地,從因果報應說,不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因果,定難能讓神秀掉而不受報,故有「迷墮三途受苦厄」的慨嘆!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