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東山日出夕陽西

東山日出夕陽西,世事參差怎比齊;
莫讓參差成禍害,應如慧月朗無迷。

人生於世,不論貧富智愚、老少、壽考、男女、高矮,資質優劣等等,總是千差萬別,不能平等,未臻大同。但是,人間強烈所要的,卻是求平等,求大同,能如願以償嗎?答案是不能,結果帶來的便是紛擾、鬥爭、災難!悲劇上演源源不絕,因此,禪師作此禪詩,以示警惕!
      
「東山日出夕陽西」,這是天文的自然景象,從古至今,循環不息,最莫名其妙也是最難得的是模式相同,天天如此,讓人們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依此模式,日夜循環,不敢怠慢!
        
只是日出時,氣息清新,在剛剛破曉的早晨,它好像一隻燃燒中的紅球,浮上海面,緩緩地爬上高山,掛上枝頭,光芒四射,逼退殘餘的夜色,使山河大地大放光明,給地球上的生物、人群帶來希望,帶來溫馨,帶來幸福和快樂!但當他爬上高空,昇上天心,人們把他稱讚為「如日中天」。由此,日光開始從紅變白,從微溫變得炎熱。曾幾何時,向西傾斜了,到了日落西山之後,光芒越來越淡了,結果僅留下一抹淡淡的晚霞,最後黑夜如巨獸似的把斜陽吞噬了!
        
日出不消說,它給人帶來光明,帶來希望,也給人帶來快樂!日落,恰好相反,給人帶來暗淡,帶來失望,帶來傷感!可不是嗎,初出的朝陽如初生的嬰兒,天真漫爛,活潑可愛,逐漸健康成長,漸漸地成爲一個蹦蹦跳跳的兒童,更進而成爲亭亭玉立的少年、青年,充滿了朝氣,充滿了希望!曾幾何時,到了中年、老年,如斜陽落日,來日無多,終將死亡,這種情境的暗示怎不令人傷感!?

短暫的、循環不息的出生了又沒落了的陽光,對於無常的短暫人生有多少類似和多少暗示,除非麻木不仁,除非糊塗透頂,除非醉生夢死,否則,應該感受到,「誰解無情説法來」而有所警惕,該振作的振作,該奮發圖強時,就來個勇猛精進,不能再作「行屍走肉」了,否則,那就入了寶山,卻「垂手嘆空歸」了!
        
「世事參差怎比齊」,世上我與人,我與事,我與家庭,或者我與社會,爲什麽總是不易洽調,總是紛紛擾擾,爭執不已,相持不下,永遠不安,永無寧日,爲什麽?因爲世上不論人或事,總是參差不平,所以才造成紛擾,造成爭執,造成動亂。
        
例如一家人,親如手足的兄弟姊妹,生活在一起,相親相愛,年輕時沒有利害關係,生活得尚稱融洽。可是到了年紀長大,各人成家立業之後,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事業,各有各的兒女,如果父母有一筆很雄厚的財富資產,分配得不均,你多我少,你厚我薄,你長我短,你優我劣,到了此時,誤會滋生,爭執蠭起,手足之情不認了,爲了爭遺產,文的對薄公堂,武的暴力相向,相罵相打相殺,家門變屠場了。利害關係,能把親情道義,一筆勾銷,冤連禍結,老死不相往來。這類悲劇,時時上演,處處上演,異常普遍,與知識無關,甚至高學歷的更加嚴重;反而農村的沒有機會受高等教育的人,卻更誠實、溫和、懂得禮讓,心胸寬闊、敦厚,能不計較,不爭執。如古人的「同船過渡三世修」的精神,永遠使我敬佩!甚至滿肚墨水的所謂高級的知識分子,也許是善於奸巧,懂得貪婪,而對此顯得特別敏感,貪之無厭,爭執到底,不願禮讓!這類高人一等的所謂高級知識分子反而是最難纏的。這種悲劇到處上演,看得多了。
        
曾見過二兄弟三姊妹的一個富有家族,母親死後,埋葬之後的當天,真是屍骨未寒,出殯後就回到母親家,隨即瓜分母親的遺產家當,結果是你多我少,你長我短,分配不均,相持不下,互不相讓,爭吵不休,骨肉變冤家,這才好戲連連,上演不完!
        
爲什麽原是同根生的一家人也會反面成仇?因爲人與生俱來的貪瞋癡煩惱的内蘊,各具私心,私心太重的結果,沒有倫理道德觀念,埋沒良知,唯利是圖。這恰如佛經所說:「無明所覆,愛結所繫」,才會造成這種惡果。「無明」就是哲學所說盲目無知的盲目意志;「所覆」就是被蒙蔽。一個被盲目愚癡所蒙蔽的糊塗蟲,加上貪之無厭,愛之不捨的衝動情緒的震撼,而且這種貪着不捨的心如打成了解不開的死結時,怎不大打出手,哪會互相禮讓,怎不冤連禍結,怎不造成百世怨敵?這正是生死凡夫、顛倒衆生的情結,這才造成人生的純大苦聚的大不幸!
        
「莫讓參差成禍害」,因爲禪詩的作者見到這種現象太恐怖了,也太可悲了,不能不提高警覺,而提出「莫讓參差成禍害」。由於惡因必成惡果,「因果是絲毫不爽」的,不可不慎!須知人世間的一切現象,可說都是業感緣起,業力所成。但人的業力絕非一樣,它們是因人而異,因時因地而異,因此,我說「因緣福報各春秋」,主要是說人的現象千差萬別。例如人的資質有智愚不同,福報有貧富,生命有夭壽等不同,要求千幅一律人人平等,個個相同,那是幻想,永遠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佛國淨土;或大家都已斷盡一切煩惱,福足慧足,同證佛果,智德、恩德、斷德三德等究竟才有可能。憑我們這班業障深重的生死凡夫,那來這種大福報,因此敢肯定地說,絕無可能。可見參差不齊是生死業緣的定律,永遠糾纏不清,只有隨緣動定了。
        
一切隨緣,隨緣處世,隨緣待人接物,如儒者所說,「在富貴安於富貴,在貧窮安於貧窮」。也如俗語所說,「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因緣福報有限,不能勉強,不能強出頭,不能撈過界。強出頭,撈過界,都會惹是非,染塵埃!俗語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是教人要安分守己,要自尊自重,更要尊重別人,不要多管閒事,份内事先作好,使自己的威儀詳序,如法如律,這點很重要!這就是佛法所要求的「和樂清淨」的境界。同時也是「嚴以待己,寬以待人」的精神,達到這種精神,就無往而不「和樂清淨」了。無往而不和樂清淨便是說,到家庭,家庭和樂清淨;到團體,團體和樂清淨;到社會,社會和樂清淨。可見一個懂得自尊自重,又能尊重別人的人,不僅個人和樂清淨,且能帶給別人,影響別人,讓別人也得和樂清淨,這該是多大的福氣!否則,不知自尊自重,又不尊重別人,霸性十足,強出頭,撈過界,其後果必然惹是非,染塵埃,個人身敗名裂了,家庭破碎了,社會紛亂了,國際戰爭也可能因此而爆發了。這類反常的現象,可說都是不知自愛,不自量力而是霸氣十足,以爲人皆可欺的結果,這是人類的大悲哀,大不幸!
        
例如有人欺善怕惡,又恃勢淩人,性情乖張,心地狹窄,無容人之量,又尖酸刻薄,既無德又無能,人緣又差,卻妒忌別人,不尊重別人,滿肚草包,強出頭,要作天下人的老大,人緣福緣都不夠,這類毫無理性魯莽狂妄之人,所到之處,除了製造寒流,帶來傷害,能作什麽好事呢?
        
「應如慧月朗無迷」,人生的最大苦惱,不是天災便是人禍。天災是宿業所感;人禍是盲目無知,鑄成眼前的大錯,二者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百分之百可說其根源都是出自糊塗無知而來。只是前者是緣於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力;後者則是當下的盲目無知所惹出來的災難。傳媒由或貪或瞋或癡所引起。例如由貪的迷惑,加上智慧的消失,定力的弱化、無力,像酒徒醉了,所見到的只是可貪的幻象,被幻象弄到顛倒,弄到銷魂落魄,迷失自我,迷失本真。其次如瞋的迷惑也是如此,瞋火燒心,理智盡失,晴天霹靂,暴跳如雷,即使對象是父母、兒女、兄弟姊妹、或親戚朋友,即使恩重如山,什麽親情、友愛,由於怒火蒙眼、遮腦,他再也看不見、想不到,屠刀不認人,如最近世界日報報導,台灣一個逆子毒癮發作,回家向病患中的父母要錢,父母無錢給他揮霍,他把大門反鎖,向父母如屠場殺豬那樣,每人殺了數十刀,幸有人報案,警察及時趕到解救,否則,父母便非碎屍而亡不可。世上竟有如此殘忍,如此忘恩負義的兒子,爲什麽會如此殘暴,野獸不如;野獸尚且同類不會傷殘,何況身爲人子?
        
再其次,如愚癡也是如此,一個愚癡無知的人,成佛之道說:「癡如醉如迷」,愚癡的糊塗人,像酗酒的醉漢終日迷迷糊糊,像一具行屍肉,如在昏迷狀態,豬犬不如一直在迷夢中,尚未清醒,這種像一個白癡的人能做什麽呢?
        
爲了糾正人的這類過失,智慧是唯一的良方,所以點出「應如慧月朗無迷」。秋空無雲無霧,最清淨,如一片藍靛的海洋;明淨的秋月,遨遊於潔淨的晴空中就顯得更光明,更燦爛了,人的清淨智如潔淨的秋月的朗照之下,智慧人還會做糊塗事嗎?所以說「應如慧月朗無迷」,「應」字是勵勉之意,表示要堅持,不可以隨便放棄,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