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六祖壇經探秘(三十)

「因果分明事甚奇」,惠明搶不走衣缽,而且突然自覺,福緣聖德的殊勝,貪婪搶奪的無恥,從懷恨惠能,反而欣佩惠能,要拜他為師,求他指示迷津。這首詩是我對惠明轉變的觀感。「因果分明事甚奇」,這是我對於因果絲毫不爽的讚仰,惡因惡果;善因善果,鐵一樣的事實,絕不因你不信而改變。如惠明追上惠能,衣缽本來可以到手了,可是福力不足,輕輕不過幾兩重的衣缽,力大無比的四品將軍,卻提不起、撼不動,這對於貪之無厭的神秀,是最好的當頭棒喝!

「福緣不足不能欺」!神秀自己最清楚他還是一介道道地地的生死凡夫,當然沒有高登祖位的福德智慧因緣,但他卻以為五祖不知道,所以他要欺騙他。俗語說:「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五祖當然也可以欺之以方了。所以神秀本非聖人,但可以冒充聖人,以為胡謅四句短偈,就可以騙取祖位,如果真的這麼容易,五祖也真的如神秀想像的那麼糊塗,崇高的祖位早就傳給神秀了,還會日望夜望,望眼欲穿,一直等惠能出現,才隆重發啟選拔徒眾,繼承祖位的大動作,結果是利令智昏意欲欺祖的神秀反而是自欺欺人了!因此,我說「福緣不足不能欺」,要義在此。
        
「惠明有志搶高位」,四品將軍出身的惠明比丘,為什麼自告奮勇,加入追捕惠能的大行列?主要無非是覬覦惠能的衣缽和惠能崇高的祖位,或者也是為了愚忠,為神秀盡力;所以才不怕風霜,崇山峻嶺,千里迢迢,日夜不停地如獵犬追捕小兔那樣,圍捕惠能,經長達兩個月之後,由其武將的腳程,加上快馬加鞭,終於在荒山野嶺中,追上惠能了。惠能這個又矮又小的南方小子,而惠明北方漢子高頭大馬,又是武將出身,強弱懸殊,在這種情形之下,惠能只有舉手投降了,那麼有志搶奪衣缽,奪取祖位的惠明,這當然是得心應手,隨願所成了,對嗎?
        
「力不從心愧可知」,這一句詩便可以得到答案—不對!所謂「不對」的答案,當然是整體的,衣缽沒有得到,祖位也沒有得到。為什麼得不到?「力不從心愧可知」是最好的答案!難道千里迢迢追到了,消耗了那麼大的氣力,到手的獵物還會拱手不要嗎?最可恨的是一個魁梧大漢,那麼不夠四兩半斤的一隻空缽、一件袈裟,惠能提著,輕似鵝毛,到處奔波逃難;可是到了驃騎將軍惠明面前,放在石頭上的衣缽卻像生根了一樣,憑你惠明費盡氣力掀不動就是掀不動,到此,惠明不得不驚恐萬分了、汗流浹背、慚愧得無以自容!「力不從心」不是說身體上的牛力,而是說聖者的福德因緣之力,也就是說祖位崇高,是入聖超凡的境界,善根深植,道德所居,怎可以憑陰謀、憑惡勢力來搶奪可以得到?現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驃騎數百,撒下天羅地網,滿山包圍,一路喊打喊殺,真是驚天地而泣鬼神,可是再大的武力又有什麼用呢?還不值得警覺和慚愧嗎?
        
惠明親身經過這一寶貴的教訓之後,現在可說是大死一番和大活一番的過來人了。惠明最初雄心勃勃加入追捕惠能的軍團,出於對惠能的恨意,不服氣獦獠有資格高登祖位!認為祖位唯有神秀有資格,因此,一定要格殺惠能搶回祖位,所以不怕奔波,不惜勞苦、千里迢迢追殺惠能,滿腦子的愚忠,滿肚子的恨意,貪瞋癡原封未動,滿懷凡情毒素,這是迷思的流毒,封蔽不散,自從追上惠能,衣缽舉不起、掀不動,這才如夢初醒,這才發覺到原來的想法是迷思、是盲點;更發現到神秀是錯誤,惠能是正確!往時的錯誤被粉碎了,改觀了,這是大死。往時認為神秀對,惠能錯;神秀是真貨,惠能是假貨,現在親身發現到的恰好相反,惠能對,神秀錯;惠能是真貨,神秀是假貨。往時憎恨惠能,現在尊敬惠能,發現到惠能才是真正明心見性的聖者,五祖慧眼識英雄,選對了人!惠明這種覺醒才真正是「大死大活」的境界。錯誤的死了,正確的建立起來,那是大活了!
        
惠明覺醒之後,他隨即向惠能五體投地作禮,要求惠能給他開示,慈悲救度。惠能看出惠明是大死之後大活了,現在的惠明是新的惠明了,便教他來個大清除、大洗滌之後,更要他大大地沈澱一番,所以對惠明開示:「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
        
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有更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
  
惠能初試頻伽聲,啟悟惠明在其誠;
手打旃檀痛有益,輕騎先至法王城。
       
不思善惡念泯然,萬里晴空露本真;
引發惠明光返照,回頭撞見本來人。
       
善惡狂思落兩邊,從來未遇本來人;
而今突破無障礙,躍馬揚鞭喜出塵。
 
回光返照見天真,擺脫重重諸糾纏;
海闊天空觀自在,陶陶法喜樂無邊。
       
回頭是岸在當時,不可執迷誤其機;
上座惠明得解困,鳳凰躍上最高枝。
       
起居生活未相離,日夜循環竟未知;
密語密言無可密,迷而不悟始驚奇!
        
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節經文是敘述惠能繼承祖位之後,第一次說法,可說是「初試啼聲」,也可說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所度的人竟是惠能的大敵,本來不只是要搶他的衣缽,可能也要把惠能宰掉,幸惠能福報齊天,雄厚的福力化解了,而化敵為友了,化敵為傳法弟子,戲劇性的變化,真是聖智難測了!
        
話得說回頭:當惠明見到衣缽,初則以喜,以為衣缽到手了,當然祖位也到手了,怎能不狂喜呢?可是衣缽雖輕,但並非輕而易舉,當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起衣缽時,喜還未了,便繼則以驚了!他驚懼的是發現到,這是道德所居,不是武力陰謀可以得到,他不能不轉喜為憂、轉喜為驚了!尤其是在這四顧茫茫的荒野上,感到懦弱、感到無依而恐慌起來!這才大聲疾呼惠能行者,求其救拔,而坦誠告白:「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認為他已大死而大活了。凡情大死,聖智新生了,這才現身出來給他開示。惠能像武林高手,一出拳就打中他的要害,使其致命無法還手!惠能開示便是用這種手法,他要惠明「不思善、不思惡」便是一出手就截斷他的凡情,揭開他的聖智。善惡、邪正、人我、是非、對錯、長短、多少、有無……這一切是凡夫眾生不動念則已,一舉心動念,總是離不開這類分別心,這些概念。這類尖銳的對立的概念,使人起分別,使人生執著、起煩惱、造惡業,繼之感惡果,也就永遠糾纏不清,結果是輪迴六道,沈淪生死,聖道無緣,永無超生之日。


-講於紐約慈航精舍印順導師圖書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