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六祖壇經探秘(三十)

「因果分明事甚奇」,惠明搶不走衣缽,而且突然自覺,福緣聖德的殊勝,貪婪搶奪的無恥,從懷恨惠能,反而欣佩惠能,要拜他為師,求他指示迷津。這首詩是我對惠明轉變的觀感。「因果分明事甚奇」,這是我對於因果絲毫不爽的讚仰,惡因惡果;善因善果,鐵一樣的事實,絕不因你不信而改變。如惠明追上惠能,衣缽本來可以到手了,可是福力不足,輕輕不過幾兩重的衣缽,力大無比的四品將軍,卻提不起、撼不動,這對於貪之無厭的神秀,是最好的當頭棒喝!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九)

「逃難路上苦奔波,孤苦伶仃嘆奈何」,這首禪詩是為惠能六祖大感不平,神秀敗選之後,仍然霸佔五祖東山法門的厚澤福蔭,並用強權手段迫害惠能到處躲避、到處逃難、到處奔波、走投無路、人單影隻、孤苦伶仃、求救無門,只感無奈,向天浩嘆,一切聽天由命。「舉目荒山家曷在?長年晝夜唱悲歌」!這是惠能逃難路上的情景的實況。惠能為了逃避神秀黨徒的追殺,幾乎正路不敢行,只能跋涉於崇山峻嶺,「家曷在」即感嘆何處是安身立命處?哪裡可以安穩?哪裡是家鄉?「長年晝夜」即不分寒暑,不分晝夜,幾乎是馬不停蹄,疲勞了都不敢休息,日夜奔波,除了長吁短嘆,只有唱悲歌了,還有什麼歌好唱呢?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八)

「悟隨福蔭與天齊」,這最後一句禪詩相反的是讚嘆六祖惠能目前雖然喫了不少苦頭,受盡了不少磨折,但最終必福蔭齊天,福澤無窮,自他兩利,那是必然的定律,乃苦盡甘來的結果。

「悟似大鵬迷似雞,可憐可愍莫沈迷」,這是最後一首禪詩的前兩句。這一首禪詩是用「大鵬」與「籠雞」來比況「迷」與「悟」的兩種情況,悟者如大鵬遨翔太空,逍遙自在,無罣無礙,而且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凌霄漢,摩雲霞,何等瀟灑?何等快樂?何等自在?籠雞終日困在籠中,寸步難移,而且長大長肥之後,隨時被宰、沸湯近,以血淋漓的肉體、屍身,陳列於酒席上供貪婪殘酷的老饕人類裹腹享用,命運是多麼悽慘,令人沈痛!所以說「可憐可愍」,若是「袈裟門下失卻人身」那就更值得警惕了,所以提出「莫沈迷」的呼聲!

福壽康寧世共求

福壽康寧世共求,法王座下好清修;
慈光普照無窮極,聖域高登佛國遊。

「福壽康寧」這四個字中,我認為福字特別重要,如果一個人的福力雄厚了,「長壽康寧」便應該不成問題了。但世人只喜愛享福,從來就不惜福、培福,結果僅有的一點薄福,竟也於顛顛倒倒中、不知不覺地消耗殆盡!主要原因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例如我有一位朋友的姊姊,原是一個普通莊稼的窮苦人家,住在鄉下靠一畝薄田,種植過日,但他的祖先置有一片山地,以前一片貧瘠的山地,無人注意,無人要,不值錢,現在因政府規劃開發為高級住宅區,地價突然飛揚,寸土寸金,因此原是一介貧民,現在忽然變成一家暴發戶了,錢淹腳跟,穿金帶玉,他的年青子弟,無心學業,金衣玉食,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樂,開的名牌跑車,為求刺激,把車開到高山險谷,結果飆落深潭,人車俱毀,有錢有福卻無命享,這不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嗎?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萬里無雲顯淨空

萬里無雲顯淨空,心靈不染最玲瓏;
先賢性德如蓮花,悲願弘深氣似虹。

這首詩因見秋空的潔淨而聯想到人性的險惡穢污,並想到聖者的高標性德,而更想到背塵合覺修行證果離垢清淨的道理。可見人性的浮沉,善惡的向背,固能造成人世的興衰與滄桑,但亦能使有感性的人,多少給人帶來殷憂啟聖的憬悟。

善念隨緣到處栽

善念隨緣到處栽,福花福果照人來;
高登聖域樂何似,滿地春風湧寶台。

這首禪詩所描寫的是一個禪修者的心靈世界,看來竟是那麼祥和,那麼安詳自在!這好像春光明媚的原野有清新的氣息,迷人的誘因,有著令人非結伴去遊春不可的魅力!春意洋溢、氣象蓬勃、萬物敷榮、繁花怒放,到處鳥語花香、啼鶯處處,徜徉其間,的確猶如置身於世外桃源、佛國淨土的快感!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七)

「把櫓相讓度人師」,這首詩是描寫五祖師徒為了搖櫓互相禮讓的溫馨鏡頭。因為五祖六祖都是人天師表、一代宗師,兩位都是弘揚正法、廣度眾生的導師,為德高望重曠世偉人,所以稱他們為「度人師」。這才是弘範三界、廣利人天的典範。對比之下,若是身為出家人,負有「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的大比丘、佛門僧寶,如果還有私心,爭名奪利,欲霸佔祖位,殺害賢良,還有資格稱出家佛弟子嗎?所以提出此問:「為法何能尚自私」?可見尚有自私的人就不能真心為法了。「坦蕩情懷昭日月,如潮匡濟展弘慈」。五、六二祖兩位宗師那麼苦心,難道他們有私心嗎?為自私自利嗎?「坦蕩情懷昭日月」就是指出答案,他們的情懷是坦露的,沒有一點隱蔽,心量的寬廣像海洋浩浩蕩蕩,像太陽那麼光明,像月亮那麼皎潔,濟世利人的大悲心和大毅力,像海朝那麼洶湧,所以說「如潮匡濟展弘慈」,不是神秀造成的災難,立即就可以開展。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六)

下面的三首詩是我的感觸:現先略為解釋:

「莊嚴傳法逃難天」,這是三首詩中第一首的第一句。此詩是感慨:「傳法天」,本來是很莊嚴的喜事,也是很幸福、很快樂的好日子,但誰也想不到如此莊嚴的喜事,竟變成如此不幸福、不快樂,而且是如此悽慘和如此悲哀的日子傳法天變成逃難天,誰能預料呢?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法強魔弱不須驚

法強魔弱不須驚,到處福田任我耕;
陣陣春風撫大地,聖花道果好收成。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五)

以下的七首禪詩是我研讀此段經句,引起感觸而寫的,順此略為解釋一下:

「初祖來華傳佛心」,這是第一首禪詩的首句。其主意是說初祖始初只是傳佛心印,後來改傳衣缽的原因。「初祖來華傳佛心」,是說達摩初祖來華弘禪的最初動機主要只是傳佛心印,所謂傳佛心印,即以佛的清淨覺心來印證眾生污染的妄心,若已離垢清淨,覺而不妄,便可見性開悟證果成佛。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在依教奉行上,禪修功課上,走過很多路,下過許多功夫才能到達,最低限度要善根深,慧性強才能因機逗教,豁然見性開悟。這是頓修頓證的頓教法門,初傳起來,不免有許多困難。因為太高深了,故我說它是「彈來奧妙無弦琴」,我說他是奧妙的無弦琴,因為所謂心性這種東西,本來無形無象,不可捉摸,若是證悟之後,卻是妙用無窮,智慧無邊,福樂難量,如樂器那樣,無弦卻彈出妙音,這還不夠奧妙嗎?「調高和寡才修改」,只是因為調太高了,調高必然和寡,這是說不能普及眾機。為了普及羣機,才略為修改,不是修改內容,只是方法修改了一下,始初只是以心傳心,後來加傳衣缽,就是傳心法外,為起信體,並傳衣缽,在當時,自然都是「福音」。因為可以強化信念。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柳暗花明別有天

柳暗花明別有天,沿途到處結良緣;
前程展現清涼地,盡把心田種福田。
        
經驗告訴我們,人生的際遇好像行山路,時而羊腸小徑,時而懸崖峭壁,但更恐怖的是,有時荊棘滿地,或有時到處歧途,甚至河流阻隔,使你不知如何跨過急湍,高登彼岸?

滿江紅-禪味

碧樹藍天,
春光好,
和顏悅色!
禪在抱,
禪觀勝境,
滿懷禪悅!
寶殿華堂香氣繞,
無邊妙義誰先得?
突破禪關即駕慈航,
婆心切!

何滿子-禪味

無霧晴空寂靜,
同修喜有知音。
敲句談禪多樂趣!
青山碧影森森,
遠眺山巒起伏,
松濤風撫如琴!

東山日出夕陽西

東山日出夕陽西,世事參差怎比齊;
莫讓參差成禍害,應如慧月朗無迷。

人生於世,不論貧富智愚、老少、壽考、男女、高矮,資質優劣等等,總是千差萬別,不能平等,未臻大同。但是,人間強烈所要的,卻是求平等,求大同,能如願以償嗎?答案是不能,結果帶來的便是紛擾、鬥爭、災難!悲劇上演源源不絕,因此,禪師作此禪詩,以示警惕!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四)

「無情無種喜無生」就是五祖傳給惠能的「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的下半偈,展示出世聖人的還滅門的因果觀,前文已詳為解釋,現在作成一首七言絕句,顯得更為具體,透視五祖用這半首偈來展示聖人明自本心,見自本性之後的聖地風光與一般未見性的凡愚的境界是多麼的不同。前者六道輪迴,生死苦痛沒有了期。後者超凡入聖之後,截生死流,得大解脫,福樂無窮。因為他們見性之後,已在聖人世界,清淨佛土。開「闢了聖賢新旅程」,在菩提道上躍馬揚鞭,生死緣絕,再也不走回頭路了。

光明無量壽無邊

光明無量壽無邊,如此修來盡福田;
好似春風撫大地,香花怒放似紅蓮。

因前天才過南無阿彌陀佛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可說尚新鮮熱辣,故今天共修會佛學講座,特作了一首與阿彌陀佛有關的六字洪名的內涵和阿彌陀佛修行的典範的禪詩來同各位談談,讓各位善信深切體驗和誠懇學習,以祈共沾法益,同沐佛光!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三)

佛法的「無生」的內涵也是這樣。出世聖人,証悟無生是指不再流浪生死了。無生乃生死道不生,卻往生佛國淨土,蓮花化生。佛國淨土豪華得很,黃金布地,七寶行樹,七寶羅網,七寶蓮池,八功德水,亭台樓閣皆是七寶所成,山河大地,鳥語花香,到處充滿清淨莊嚴的自然美。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因果分明慧立功

因果分明慧立功,狂風暴雪安祥中;
無庸罣礙冰霜事,回首家園花正紅。

這首禪詩,主要是強調禪修者必須堅持「定慧雙修」,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臻於究竟圓滿的道理。因為人生的旅程,活像一條船漂流在茫無邊際的巨海,海天一色,波浪滔天,四顧茫茫,東西南北方向莫辨,不知何處是歸程,怎不令人心慌恐懼?所幸船有指南和巨舵。指南可以指定方向,不至被狂浪把路線搗亂,巨舵可以固定方位,不至進退失了準繩。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不求富貴只求安

不求富貴只求安,世上紛紛爭短長;
禪地一方乾淨土,隨緣教化度時光。

美國是一個忙碌的工商業社會,每天大家都要上班工作,只有週日比較清閒,人力比較集中,因此慈航精舍的共修法會或佛學講座也多數安排在星期天舉辦,這麼一來星期天的時間無形中就顯得格外擁擠了。如果共修會安排的節目是禮懺或恭誦大部頭的長經,上午十時至十二時的「佛學講座」課程便被擠掉,不得不曠課而宣布「放香」了,凡遇到這種情形,於我來說,除感無奈外,對於各位聽眾也只有深表歉意了,因緣如此能說什麼呢?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二)

「丈夫本是天人師」天人師是有成佛的資格。天人就是泛指諸天或人倫,若能成佛,便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了,何止天或人的老師。成佛之後,就能駕慈航度迷津了,普濟沈淪苦海的一切眾生,使他們立即超脫究竟出離。「貪戀世間名利漢,可憐那似佛家兒」。這是感慨眾生顛倒,難得有緣遇到慈航普渡,竟不知及時登上慈航早求得度,卻去貪戀世間如幻夢那種虛無短暫的名聞利養,猶如明珠彈雀,愚癡顛倒之極,那像個重智慧、重福德修養的佛家兒女?不獨是可憐可愍,更是可悲可嘆了!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山自青青天自藍

山自青青天自藍,祖師深意耐人參;
偶然一得非真得,花落花開是指南。

大都市住久了,因舉目所見的盡是高樓大廈,甚至連一些花草樹木也難得一見,因此,有人把高樓大廈戲稱為石屎森林。街道上、馬路上所見到的盡是滾滾人流,人多車多,滿街是忙碌不堪的人群,滿街是風馳電掣的車隊,真是人如流水車如龍。要跨過馬路,若不小心,隨時可能被鐵虎吞噬造成車禍。在家擔心強盜入門打劫,出門怕意外。總之,住在大城市中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居安思危而造成自我的壓力,心理顯得特別緊張!這正是城市居民為什麽一有公共假期便無不想向郊外跑,度假去,去擁抱山林,去呼吸一口清新空氣!為了配合這種需要,我也不甘落伍而顯得有點時髦了,要帶領大家看地理觀天文去。也如我另一首詩所說:「看山看水看雲霞」的意境。

大士觀音伴我遊

大士觀音伴我遊,慈懷輕駕度人舟;
尋聲救苦悲無極,佛手扶持那用憂。

「大士觀音」就是「觀音大士」。士就是人,或者是對人比較高雅的稱謂,如中國文化把男性稱為「先生」,女性稱為「女士」,甚至把作官的稱為士大夫。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三寶門中是福田

三寶門中是福田,及時耕種福無邊;
菩提聖種拳拳下,他日收成堆滿船。

「三寶門中是福田」,三寶即「佛法僧」。佛寶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三覺圓,萬德具的究竟無上的偉大聖者。法寶是佛所證悟的真理;也是佛所開示的教法,如人海中的盞盞明燈,使夜行者知所歸趣,不致迷航。僧寶是佛法的追隨者、奉行者、實踐者、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他們悲天愍人,胸懷大志,弘慈大願,志在陶鑄聖賢。在人羣中或已超凡入聖,如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等的大乘菩薩眾;及大迦葉、目犍連、舍利弗、阿難陀等的聲聞眾,他們是二乘聖者,他們都是已經助佛弘化的功臣。還有現代的已超凡入聖,明心見性;或尚在勇猛精進中,為入聖超凡的候補者,由於他們均有匡世牖民,成佛作祖的雄心壯志,難能可貴,故凡是追隨佛祖出家修行的學眾,均尊稱三寶。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一)

「法性如如不染塵」,這是第三首禪詩的第一句。法性就是一切法的平等性,既說是平等性,當然就不是一切法的差別性了,差別性,林林總總,隨其因緣,千差萬別,太複雜了,而且多采多姿,變化無常,生滅不定,淨穢不一。法性指一切的空性,不僅是平等無差別的,而且是如如的,不染塵埃的。「無牽無罣自由身」,生死海中的凡夫眾生,被貪瞋癡等煩惱所纏缚,無力自拔,不得解脫。惠能六祖,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證悟了平等的如如法性之後,煩惱不能束縛了,不染埃了,無牽無罣自由身就是解脫了。「何期自性本清靜,今古聖賢皆近鄰」即讚嘆惠能高登聖位之後,脫了凡胎換了聖骨,證悟了法性的清淨身,加入聖賢隊伍,與聖賢平起平坐了,所以說「今古聖賢皆近鄰」。

人生難得宜知珍

人生難得宜知珍,佛為慈航可出塵;
業海茫茫何處是?禪天萬里自由身。

佛說「人身難得」,從表面看,好像與事實不符,普通家庭,尤其是窮苦人家,如果不節制的話,一生就是十個八個兒女,繁殖之快,望塵莫及,只一個國家,如中國便有十三億人口,地狹人多,不但居住有問題,糧食也有問題,怕有人滿之患,聽說印度亦接近這個數字。政府為了節制人口的繁殖,不得不訂製一胎化的政策,並嚴格執行,以期控制人口膨脹的壓力,總之,從表面看,人身並不難得,相反的,易得得很!

聖山高聳苦難登

聖山高聳苦難登,般若行來最上乘;
長夜茫茫不用慮,慧光朗照如明燈。

「聖山」即聖者賢者的高山,如古書說:「高山仰止,心嚮往之」,就是以高山來讚仰聖者賢者的高標德性,可見聖山即聖賢之山,同時,山上有聖者、賢者坐鎮其上,其山就更崇高、偉大、巍峨了!聖者的道行有淺深不同,其等級也就大有差別了,如果從他們的級別去分析,就有高低不一、淺深不同的差距。如聲聞乘的聖山,明顯的就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等,他們顯然是層次不同的四座聖山。從凡夫來說要從煩惱原封未動的凡愚,登上聖者的一座高過一座的聖山,豈不是如螞蟻仰望泰山那樣,委實太高大太聳峻了!不知要幾生幾世才能登峰造極,登上峰巒絕頂,坐上聖賢寶座。即使登上聖賢極果,成為大阿羅漢了,但須知,極果還有「慧解脫」與「俱解脫」的不同。慧解脫的,只是智慧上慧根慧力強,只把障礙慧根慧力的無明煩惱突破了,名慧解脫。但障礙定根定力的貪愛煩惱仍然如如不動,仍然頑強,仍然製造障礙,使你功不圓、果不滿。若是「俱解脫」就不同了。俱解脫就是雙料的智慧與禪定都解脫了,智慧下的無明煩惱解脫了;禪定下的貪愛煩惱也解脫了,這種情況如無雲無霧、晴空萬里、清淨無染,才尊稱俱解脫。如佛經所說:「離無明故,慧解脫;離貪欲故,心(禪定)得解脫」。如慈航上的指南針與鉅舵都具備了,可以駕慈航,度迷津而無所障礙了。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青玉案-禪味

百千億劫難遭遇!
仰祈佛光常注。
錦繡年華如朝露!
落花飄散,
狂風飛絮,
正法安身處。

佛光普照摧迷霧,
不用空題斷腸句,
萬里晴空欣獨步!
滿山芳草,
一樹啼鷺,
聖境堪思慕!

六祖壇經探秘(二十)

拆破瓢囊折碎琴,而今不煉汞中金﹔
自從得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總之,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異滅,滄海桑田,世上無一事、無一物不在無常的定律下,川流不息地、剎那剎那地在變化,這是所有沉淪苦海,尚未超脫輪迴的六道眾生的共同命運、共同的感受,這是最一般的常情,也是最一般的境象。可是惠能自從明心見性之後,境象突然改觀了,永恆地不生滅了。這種意外,這種驚奇,突如其來的出現,怎不令他驚奇?

六祖壇經探秘(十九)

「相印在心見至親」,如在碓子上簡單地輕輕地敲了兩三聲,就把今晚見面的時間地點都傳達了,此時即使隔牆有耳也不怕別人聽見破壞了大事,而又能輕巧地引進師徒至親的相會,以心印心,傳達了祖師的心印。可見擊碓之旨,真是妙不可言了。「一片靈明交感處,師徒心海露天真」,十個月來,五祖與惠能雖同住黃梅山上一寺中,可是卻是咫尺天涯,天各一方,相思不得相見,今晚猶如神話故事所說的「牛郎織女」,不只是相思而相會了,牛郎織女是凡情的相會,五祖與惠能師徒卻是高標聖德的聖道相會,締結道誼法情,紹隆佛種,續燄傳燈,化化不絕,這是何等崇高,何等偉大!所以五祖與惠能的相會,完全是一片心靈智慧的交感,是道德的光輝,此刻師徒心靈上如寬廣無涯的海洋,聖潔天真流露,朗朗然無所障礙!

新枝老幹皆蔥蘢

新枝老幹皆蔥蘢,勇猛精修道有功;
松柏不嫌霜雪重,春來覺樹花奇紅。

這首詩是寫來祝賀中華佛教會成立的雙四週年慶典的賀詞;也是為了慶典時作為特等獎的獎品。

陽光普照滿天紅

陽光普照滿天紅 晝夜六時法喜中
佛子修行現自在 春風春雨花叢叢

這一首禪詩是慈航精舍星期佛學講座的講稿。因我為了利便聽眾容易記憶,而把每次要講的內容濃縮為七言絕句的一首禪詩作為題材,用毛筆題寫並影印出來,人手一張,然後依據詩句,逐句解釋,發揮其內涵,如剝芭蕉層層剝脫,亦如抽絲剝繭拆繭成絲,或引來時事做深入淺出的解釋。此篇便是最近的講稿。

六祖壇經探秘(十八)

當五祖悄悄地到碓房見到惠能腰石舂米。「腰石」,就是惠能馱著一大塊石頭,原因是由於惠能是一個南方人,身體不夠魁梧,又矮又小又瘦,舂米的碓那麼大又那麼重,身體不夠大﹔力量不夠重,碓子怎能搗得動呢?惠能為了加強重量,只有綁緊一塊大石頭,馱在身上,搗動重碓,才能把米舂白,供給全寺糧食。悲心澈骨澈髓的五祖看到惠能如此苦心,不消說,看在眼裏,痛在心中,既驚喜又感動,因而讚嘆道:「求道之人,為法忘驅,當如是乎」!意思是說:修行佛道者,一個志在陶賢鑄聖的學佛人,為了追求真理,為了救度眾生,為了上成佛道,而置生死於度外,應是這樣作最大的犧牲啊!這句話的內涵,由感動而發,既有稱讚,也有鼓勵,內心上更充滿了欣慰,因為一個出生在邊地的山野孩子能自動地發這麼大的菩提心,委實是太難能可貴了,怎不使一代宗師的五祖衷心隨喜?大為稱讚呢?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水調歌頭-禪味

明月在懷抱,
不用問青天。
無須計較今夕究竟是何年?
我執隨緣斷去,
喜得輕安自在。
到處福綿綿!
心境轉清淨,
和樂勝神仙!

滿江紅-禪味

慧月清輝,
光遍地,
滿懷禪悅!
樂何似?
聖山勝景,
地靈人傑!
寶塔高標雲裊裊,
松濤韻致廣長舌,
萬籟無聲大道通幽,
雄心捷!

何滿子-禪味

遠眺高峰淡月,
輕風松韻如琴!
禪客無言觀自性,
青山晨起登臨;
欣見連天碧樹,
寺中早課清音!

旭日朝霞普照,
祥雲如蓋垂陰!
菩薩情懷終不老,
源源遍佈甘霖;
春光那思回報?
只來略盡慈心!

裴頭陀-法海禪師的簡史

唐代宣宗皇帝的丞相裴休親自送去出家的兒子,就是後來在佛教史上非常著名的高僧-法海禪師。這位禪師也就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白蛇精鬥法,弄到「水漫金山」的法海和尚。法海和尚在古代著名愛情小說「白蛇傳」中被形容為一位惡僧,而不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得道高僧,因為在白蛇傳中說他破壞了白蛇修煉成精成人的白蛇娘子與青年許仙的堅貞愛情故事。此小說後來編為戲劇,在民間廣泛流傳,人們對於白娘子的遭遇深表同情,反之,對於法海和尚也不得不深感痛恨了。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九)

江南江北鷓鴣啼,送子忙忙出虎溪;
行到水窮山盡處,自然得個轉身時。

這是「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警策箴」中附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中最後一首詩。這首詩中一半是描寫他送子出家的時節因緣和出家的地點外,另一半是對於公子出家後的寄望、期待和祝福。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八)

看經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獨稱尊。

六祖壇經探秘(十七)

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六祖壇經探秘(十六)

惠能聽到張別駕這種口氣是存心輕視初學;惠能認為張別駕是官員,如果是一個好的父母官,應該愛民如子,要以平等心對待平民,不應該存有分別心,待人有厚薄!所以惠能對別駕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據我看,惠能與張別駕因彼此均不了解,才發生誤會。張別駕因不知道惠能是明心見性的聖人、是通家!表面看,他好像不識之無,其實他證悟平等法性之後,已是事理無礙,無所不通。不像一般人「觸事昏迷,舉心縛著」,惠能是聖哲,無此障礙,幾乎是「凡情莫解,聖智(粗淺的)難測」,張別駕以凡情測聖智,故未抓到癢處。惠能以聖智比況凡情,以為張別駕是修行菩提大道的大菩薩,所以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張別駕所求的未必是欲學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最高的佛果菩提,是菩薩行者的學程,張別駕所求的可能只是人天福報,所以分別心那麼強,我慢心那麼高,不能修平等觀,行平等慈。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探訪紐約慈航精舍-慈航法師在美國法脉探討之一/何綿山

為探討慈航法師在美國法脈延續情況,筆者近幾年四次應邀赴美調研和考察。今年一至二月,主要考察了被稱為來美弘法第一人、紐約中華佛教會會長妙峰法師創建的紐約慈航精舍。

妙峰法師系慈航法師禪門曹洞法脈四十八代傳人,《慈航遺囑》第五條載:請白聖法師代我付圓瑛老法師法派七人:1.自立,2.印海,3.嚴持,4.妙 峰,5.常證,6.會性,7.真性為曹洞宗傳法。妙峰法師1927年出生於廣東湛江,七歲在廣東湛江市南山上林寺出家,曾就讀上海佛學院、杭州佛學院,並親近虛雲老和尚、海仁老法師、太虛大師等。1949年經慈航法師在香港的嫡親徒孫優曇法師介紹,赴臺灣中壢圓光寺臺灣佛學院投奔慈航法師,後又隨慈航法師輾轉至靈泉寺佛學院,曾因病而到汐止靜修院療養,病癒後再返回中壢圓光寺。19508月,靜修院專為慈航法師興建的彌勒內院落成,妙峰法師又隨著與二十多位學僧遷入內院,從此侍奉慈航法師左右。1952年陰曆九月十九日,慈航法師在內院閉關,選妙峰法師擔任護關。195454日,慈航法師示寂後, 妙峰法師曾寫下了一篇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長篇紀念文章《哭老人》,闡述了他與慈航法師親如父子的關係。隨後,妙峰法師親近印順法師,在印順法師指導下負責教務工作。

數十年來孤獨行

數十年來孤獨行,刀光劍影度春秋;
風霜暴雪尋常事,忍辱行門可避憂。

這一首詩是描寫個人來美弘法所經過的艱辛歲月。

靜修院歡送妙峰法師赴美


拍攝日期:1962年
提供者:靜修院

禪地風光文物展


台灣第一位派駐美國、高齡八十的妙峰法師,九十四年八月三日到十四日,假新竹縣立文化局美術館B1、B2舉辦「禪地風光」墨寶展,展出的一百四十幾幅作品都是他對佛法的感悟,字裡行間流露出禪師的人道 精神,值得細細欣賞品味。六日下午舉辦開幕典禮,新竹地區各大寺廟的法師都共襄盛舉,縣長鄭永金珍惜難得的機源,也專程前往欣賞,對禪師將「佛法融入書法,書法示現佛法」,讚嘆不已!

妙峰禪師曾師事慈航、印順導師等當代高僧,駐鍚台灣及美國兩地,並往來星、馬、港、加等國弘法,曾獲美國總統卡特接見,是佛教界極受敬重、德望崇隆的長老。

妙峰禪師除了精研佛法,也潛心書法創作,埋首筆墨幾十年,成就精湛的書法功力,筆法自成一格,筆意墨力有別於一般書法家。他的作品廣受喜愛 ,各大叢林佛寺競相蒐藏。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參訪華梵大學

妙峰法師(前左)蒞校參訪,創辦人(前右)陪同參觀校園。
美國紐約中華佛教會會長妙峰法師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七日來校參訪,除拜會創辦人曉雲法師、馬校長外,並於十一月九日同時為哲學系及中文系同學講解禪宗相關課程。

詩畫俱佳的妙峰法師也於十一月九日在文物館當場揮毫,與大陸畫家進行文化交流。

本文引用自"華梵大學"新聞稿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七)

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
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問歲寒存。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中,前段是一篇「警策箴」,後段附有兩首詩偈,詩偈中,前者是一首七言律詩;後者是一首七言絕句。現先將七言律詩分段略為解釋,以便提供給慈航月刊諸位讀者共同分享:

皓月禪心共我家

皓月禪心共我家,百城煙水走天涯;
弘施法雨消烽火,未計夕陽斜不斜。

「皓月禪心共我家」的「皓月」即真理的明月和智慧的明月,如佛教的經論所說的「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那樣,這首經典中的偈頌,完全可以清楚地作為「皓月禪心」的註解。什麼是皓月?皓月就是菩薩清涼月。夜晚出現的明月,其特性可說就是光明、皎潔、清涼,不像太陽光那麼強烈、炎熱,所以稱夜晚出遊的明月為清涼月。菩薩的清涼月就是佛或菩薩所證悟的智月。佛經也說,即是「如如智」證「如如理」的智月。此智月之所以稱為皓月,因為它是智慧之月,得來不易,是佛菩薩經過精湛的禪觀功力,把凡夫眾生的原始的貪瞋癡煩惱污染洗滌得清清淨淨,然後才引發出來的智光慧明猶如淨潔的秋月那樣,因此,印公導師的成佛之道也說:「智月朗秋空,禮佛兩足尊」。「智月」是如如智;「秋空」便是如如理了。智月朗秋空便是佛祖以如如智觀照如如理,或證悟如如理,因而才究竟成佛。反之若是沒有如如智來證悟如如理,世上便沒有像佛祖這麼究竟圓滿的偉人出現了。

雪地冰天作苦修

雪地冰天作苦修,不貪富貴擁香裘;
血枯汗竭難溫飽,餓殍哀鴻滿四週。
濟世悲心澈骨髓,豪情願海湧洪流;
菩提樹下鬥魔鬼,道果輝煌警惡秋。

六祖壇經探秘(十五)

只是像美國出生的公民,有資格成美國總統,但不是人人都是美國總統。能不能成為總統,還須要有條件,例如:福報因緣咧,才華咧,政治基礎咧,對選民有無魅力咧……這些都是決定性的因素,不是想作就人人可成總統。修行也是這樣,要精進不懈,要堅守根門,讓善念永續不斷,惡念永遠不起,身心才能永保清淨,但人心如海洋,波濤滾滾,要永保持平靜無波,工程浩大,委實不易做到,可見不墮惡道也非易事,這點不能不注意。至於「依此修得大利益」,所謂大利益,也不可自滿!因為它也不過是「有限公司」的産品,還要好彩不被貪瞋癡煩惱所搗亂,且能「離五欲五蓋」的環境下修成,充其量也僅是人間善趣的小小福田,頂多能暫時保住在人間天上自由遊走,但萬一不慎,從人間天上掉下來,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你的惡運就難逃了。因為這所謂「大利益」,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大利益,不是出世聖賢的大功大德的大利益,更不是莊嚴無上佛果的功德善根的大利益。從聖賢的大功德大善根來看,只是對於人天有小幫助的小功德小善根。而且這小小利益,隨時可能享盡墮落,樂極生悲。因為它不是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功德,不可誤會,不宜自我陶醉!

六祖壇經探秘(十四)

「若能猛省真培福」的最後這兩句詩是建議可能的補救之道。意思是說,此刻是猛然反省的時候了,不能再沉迷不悟,應該真正培點福,種點善根了。在明心見性的聖道上下一點功夫,還有機會,可以超凡入聖,不致於流轉生死,永遠苦海沉淪。「尚可重新結善緣」,這是成佛作祖的殊勝的佛緣,果能如此,今生未得,來生還有希望,可是神秀大師,對此,好像興趣不濃。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六祖壇經探秘(十三)

大士觀音伴我遊,慈懷輕駕度人舟,
尋聲救苦悲無極,佛手扶持那用憂?

分明因果各春秋」,因果與春秋的情況相同。曾種福因,必豐收福果。未種福因,必無福果可收。若是曾種福因,必如春風得意,花果敷榮,果實纍纍。反之,若是未培善田,當然只有眼巴巴的看著別人的滿架葡萄映夕紅,而自己卻像秋風落葉,一片淒涼境象,徒呼奈何了!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六)

剔明燈、換淨水,禮拜如來求智慧;
報答爹娘養育恩,天龍八部生歡喜。

這是裴休大人警策箴中的最後一首詩歌。

在上面一首詩歌中,他教導他的出家兒子,「別人睡時你休睡。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意思是要警惕他的公子不可以貪睡。三更,大約是夜晚十一時至十二時的午夜,應該是寺院裡打板開靜,全體僧眾熄燈養息的時間。但裴休大人想到道業重要,年輕人,應該犧牲一點睡眠,正好利用大家養息的時間,靜靜地跑到大雄寶殿,萬象沉寂,萬籟無聲,無人打擾,面向高大莊嚴的如來寶像,或念佛禮佛、或誦經、或靜坐禪觀。這是最佳的修行時刻。

鷓鴣天-禪味

滾滾寒流事可憂,
禪房和暖樂悠悠,
無言只唱禪心曲,
聖者談禪未計秋!

言外意,
妙難酬!
頓起頓證任君求!
西來深旨如芳草;
悟挽高賢法海遊!

滿江紅-禪味

富貴榮華,
如逝水;
無聲無息!
空悵嘆,
風光難再;
青春消失!
車水馬龍成歷史,
無錢無酒誰相識?
寂寞寒夜古寺鐘聲,
籠禪月!

欲求勝事事非常

欲求勝事事非常,無地無時非道場;
禪裡風光隨念現,春來最是滿庭芳。

禪詩的第一句「欲求勝事事非常」的「勝事」指的是超常的「勝義善」,不是世俗的任何善行可比,是出世間的善中之善,為無上福田的品種。與福德智慧相應,是免疫的,如清流,品格奇高,遠離煩惱,如蓮花那麼微妙香潔,在污泥能不染。一個禪修者修到這種地步,其舉止行藏,活躍在戒德莊嚴中,永遠與菩提心相應,是佛果農場、功德林中的高品種,所以才不得不強調這是最殊勝、最超級的屬於無上菩提的勝義善,寶物中的摩尼珠,為莊嚴無上法王的皇冠。「事非常」是指此種善事是與無上菩提有關的大善、勝義善、不是世俗的小善,不是平常的泛泛之善,非同小可,所以說:「事非常」。

佛國風光我渴遊

佛國風光我渴遊,彼邦淨土無寒秋;
居民盡是聖賢輩,法喜陶陶不用憂。

這一首禪詩是描寫佛國淨土的美妙風光,有無窮無盡的好處,令人豔羨,令人嚮往,令人渴望!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賀聖朝-禪味

溫和氣象留春住,
竟匆匆歸去!
無常自古最無情,
未有誰能忤!

禪師勇敢,
人間獨步!
喜登峰頂,
相逢禪客悟真時,
已馳菩提道。

鳳凰台上憶吹簫-禪味

可愛晨光,
紅霞普照;
旭陽吐曙花妍!
小鳥枝頭躍,
松韻如弦!
禪趣盈懷法喜,
幾忘我;
世事如煙!
娘生面,
相逢不易,
欣喜難宣!

自古修行慧立功

自古修行慧立功,猶如旭日破朦朧;
平常一介庸凡漢,見性明心便不同。

這首禪詩的中心思想是強調修行者的焦點應是智慧的開發,因為造成眾生的生死牢獄,苦海無邊的無明煩惱是罪魁禍首,不打破無明,生死網裂不開,生死牢獄出不來。智慧是無明的剋星。無明如黑暗,智慧如光明。明暗不能兩立,只有智慧的光明,才能消除無明的痴暗,故俱舍論說:「以智慧明,滅諸痴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說:「般若波羅密」,這是梵文,般若義譯「智慧」;波羅密義譯「到彼岸」或「事究竟」。也即是說:「智慧到彼岸」;「智慧事究竟」,彼岸對此岸說。此岸是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無邊苦海;彼岸是清淨莊嚴的佛國淨土,是福樂無窮的清涼世界,唯有智慧的光明才能突破無明黑暗而超越生死苦海而高登佛國彼岸究竟成佛,所以稱讚「智慧到彼岸」。

因緣福報各春秋

因緣福報各春秋,有愛三途苦海遊;
或結聖賢為伴侶,聖凡苦樂任君求。

這一首新作的禪詩,其內涵是描寫人性相當分歧,人心的向背善惡邪正,造成其境遇才有凡聖的參差,苦樂的不同。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五)

禮觀音、持勢至,別人睡時你休睡;
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

這一首警策箴是裴休大人給他出家公子的夜間功課,像佛說遺教經那樣,要「戒睡眠」。佛在遺教中教誡出家的比丘弟子說:「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大正藏十二冊一一一一頁)

六祖壇經探秘(十二)

「祖三更喚秀入堂」,這是說神秀書偈之後的翌日半夜三更,五祖弘忍大師派侍者去把神秀請到方丈室會面,這可說是神秀自從為書偈事,弄到神魂顛倒,痛苦不堪之後,此時才是感到最風光、最喜悅的時刻,因為五祖見到他的書偈之後,故意給他讚嘆,全寺上下大事宣揚,神秀好像喝了迷湯,以為祖位到手了,飄飄然,樂不可支,正急於等待「揭盅」,五祖的半夜宣召,以為是領金牌的時刻,所以他的態度顯得既從容又輕快,不像呈偈時那麼緊張,失魂落魄,不敢面對,這從他與五祖交談中可以看出。

五祖問:「在廊牆上的短偈是你作的嗎?」秀答:「實是弟子作的!但不敢據此就妄想祖位只是希望上人慈悲開示,弟子是否有一點智慧?」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天邊消息妙難思

天邊消息妙難思,帶雪紅梅惠及時;
逆境才能勵大志,禪門仰止最高枝。

「天邊消息妙難思」,什麼是「天邊消息」?因為我們有限的智慧、有限的能力和有限的知識,對於難以推測、難以知曉的事物,便推為「天邊消息」。因為覺得它太遠、太高和太渺茫了,使人無法捉摸、難以想像,而且往往它發生得也很唐突了!使人無從捕捉。有時認為必然發生之事,但它不發生;認為不可能發生之事它卻意外地發生了。例如:有人官運亨通,吐氣成霞,紅得發紫,趨炎附勢之士,風起雲湧,轟轟烈烈,熱不可擋;但曾幾何時紗帽摜了、失勢了,車水馬龍的氣象沒有了,冷冷清清的,門可羅雀了!這種曇花一現的景象,正在當熱的勢頭上,誰能預料?其發展的情況,雖有妙和不妙的兩種,但這難思難議的消息,卻是一樣,因此這當然也可以歸納為天邊消息妙難思的一類了。

黑霧瀰漫不見天

黑霧瀰漫不見天,菩提覺道未加鞭﹔
蜃樓海市非真景,何日何年出苦淵?

俗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確是如此。天文現象有時給人帶來無邊的福樂。如可愛的春天,不但風和日麗陽光普照,即使是春雨綿綿,也使花草樹木普受敷榮。春的力量真是奧妙奇特,一旦春訊外洩,花草樹木埋在土壤中的種子無不爭先恐後欣欣向榮,昆蟲螞蟻,松鼠白兔等動物也走出洞穴,活躍於原野;魚濯清溪,鳥躍枝頭,農忙春耕,這種沛然蓬勃的新氣象,可說都是春光的恩賜!

須知諸相皆非相(下)

-白居易讀禪經的心得

「涅槃」是梵語,義譯「圓寂」,意思是「德本圓;妄本寂」而綜稱圓寂。顯淺點說,就是所有好事都究竟圓滿,沒有絲毫欠缺了,是謂德本圓;同時所有壞事,不論天災人禍,也都澈底消除,永遠不再發生了,是謂妄本寂。佛國淨土中,雖有淨穢的差別,那與眾生業力有關,與佛的福德無關,這也即是說「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別」。何謂「無餘涅槃和有餘涅槃」?得證了涅槃的人,可說已得了解脫了,得了解脫的人,可說什麼痛苦都沒有了,所以說無餘,無餘便是丁點痛苦都不殘留了。但為什麼又叫「有餘涅槃」或「有餘依涅槃」呢?這是指得了這類涅槃,痛苦還沒有完全解脫,痛苦還有殘餘,例如有人得了阿羅漢果的人,早就證悟涅槃了,當然他不應該再有痛苦了,可是他的涅槃為什麼不叫無餘而叫有餘呢?原因是他的業報身還未結束,還未生到五不還天,及還未往生佛國淨土,因還是業報身,還受著業報的支配,寒要加衣,飢要飲食,無衣無食,難免不受飢寒交迫之苦,因為身體是業報身,就不得不受到業力的牽連了,若是高登了佛國淨土,臭皮囊的業報身脫胎換骨,轉成福報身了,不需要再受業報身之累可稱為「無餘涅槃」了!

須知諸相皆非相(上)

-白居易讀禪經的心得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那得兼求果?陽燄何如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何滿子-禪味

悲愍蒼生苦況,
晨鐘暮鼓隆音;
顛倒群迷沈瘴海,
聖山幸喜登臨!
縱目如茵花草,
松濤風撫龍吟!
    
幽勝空靈景象,
盈懷天籟如琴!
禪地風光光滿林,
富貴榮華若夢,
醒來何處追尋?

人月圓-禪味

臨頭危難猶行樂,
傻勁豈堪誇?
榮華富貴高樓燕子,
飛落民家!
    
依然迷夢,
肌膚如玉;
宮內飛鴉!
情場得意,
官場敗吏;
流浪天涯!

何滿子-禪味

遠眺高峰淡月,
輕風松韻如琴!
禪客無言觀自性,
青山晨起登臨;
欣見連天碧樹,
寺中早課清音!
    
旭日朝霞普照,
祥雲如蓋垂陰;
菩薩情懷終不老,
源源遍布甘霖!
春光那思回報?
只來略盡慈心!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六祖壇經探秘(十一)

「雲層穿過是晴空」,  這是第三首詩的第一句,這一首詩是舉天文氣象的情況來比喻得道者的高標聖德的優越境界。雲層穿過是晴空,這是常識上經常見到的境界,例如我們坐飛機時遇到壞天氣,起飛之前,可能是漫天風雪、雲霧瀰漫,可是當我們的飛機穿過雲層,爬過三萬多公尺的高空,風雪沒有了,所見到的是萬里晴空、陽光普照,再也看不到烏雲和風雪了。聖者明心見性之後的情況也是這樣,與凡夫所見不同,凡夫所見盡是貪瞋痴煩惱所出現的風雪瀰漫,根本見不到萬里晴空,更見不到陽光普照,所謂凡聖愚智的差距就是在此。

六祖壇經探秘(十)

「造作何能濟事功,這是第四首禪詩的第一句,同前詩相同。「莫將勝景變朦朧」,這第二首是說:五祖選拔徒眾繼承祖位是極其殊勝和莊嚴的福德因緣事,神秀卻暗中動了手腳使它模糊了,蒙蔽大眾,使大家不敢作偈參選,使大家失去求登祖位的福氣,所以我說他把勝景變朦朧了!「清明氣象聖賢道」,希聖希賢是聖賢道,要透過般若智慧才能證悟,不是只憑奸詐機巧可能實現的,那是癡人作夢,自我陶醉,五祖是明心見性的聖人,不是隨便可以任人蒙蔽的。神秀以為五祖像自己那樣愚癡無知可以矇騙,那是自誤了!「聖賢道」,非從聖賢的正道去修行不可,若從邪道,那就如楞嚴經說:「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見不周圓道不隆」,見就是一個修行人的思想見解一定要正知正見,這就是印公導師的成佛之道所說那樣:「先則直其見,次則淨其行,足目兩相成,能達於彼岸」,哪有邪知邪見或俗知俗見的人能臻於聖位之理?見不周圓,就是說如果一個修行人的思想不是正知正見,不契理契機,就是不周不圓,或者是邪知邪見,或俗知俗見,不但不能隆道,而且是誤道毀道了。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滿江紅-禪味

萬象森羅,
春光好;
風和淡月。
花怒放,
漫天香氣,
湧懷禪悅!
如畫景光難得見,
法王城內朝宮闕!
暮鼓晨鐘警起迷夢,
紅塵潔!

欲探春光何處蹤

欲探春光何處蹤?白雲無意佔青峰;
老僧不動雲流動,花滿枝頭露正濃。

這首詩是幾十年前的舊作,意境不俗,值得欣賞,值得玩味。例如第一句「欲探春光何處蹤」,其意景是表示春光難覓,不知春在哪裡?不知何處才能見到春光?古禪詩曾有「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回頭折取梅花嗅,春到梅枝已十分」。我們欣賞了這首古禪詩的內涵,不難發現到這位老前輩,一定也是一位尋春的愛好者,否則不會那麼用心,也不會那麼精進了。依此「終日尋春」的詩句推測,如果這位仁兄不是狂熱的尋春者,他不會為尋春而花那麼大的氣力。終日尋春即暗示,在尋春的功課上既用心,也很用力。終日即等於說從早到晚都在尋,晝夜六時都在尋,一刻鐘也沒有放棄,時間抓到緊緊的。從空間說,也表示什麼地方都要去找尋,天之涯,地之角,到處走遍,到處奔波,否則不會說「芒鞋踏破嶺頭雲」。嶺上漂浮不定的白雲都被他蹂躪踏碎了。這是說天涯海角他都走遍,但始終看不見春光,不知它究竟躲那兒去了?可想而知,這位老禪師不免不失望了,當他回頭之後,見到山前的梅花又清香、又燦爛,順手折枝梅花,欣賞它的亭亭麗影,又聞聞它的香氣,這才發現到春到枝頭,已十分,十分就是指春光已圓滿到位,絲毫都沒有欠缺了,此時悟了!這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境界。

動靜威儀總是禪

動靜威儀總是禪,心靈不可任塵牽﹔
主將坐鎮軍營上,軍令如山四海傳。

這首禪詩所描寫的是一個禪修者的禪修生活,要知道禪修者的禪修生活,就如軍隊所過的是戰鬥生活,戰鬥生活很緊張,隨時都可能受到敵人的挑戰,也隨時迫上前線,隨時應戰,戰個不停,戰鬥沒有假期。如第一句詩就說到:「動靜威儀總是禪」,也就是暗示禪修者沒有休假,日日夜夜,時時刻刻,所過的都是戰鬥生活,不能休假,不能停頓。所以說:「動靜威儀總是禪」!意思是說:不論動也好,靜也好,在思想上言行上都要抱著禪心,使禪心緊密相應,如軍人即使睡眠時也要枕戈達旦,枕著槍砲,攬著武器,片刻不離!故說「動靜威儀總是禪」。中國文化把「行住坐臥」叫做「四威儀」。本來人的行住坐臥是人的生活起居的基本習性,古德把這些習性稱為威儀,可能是從禮教的觀點,被提昇為生活教育的規範,在品德上提昇了,使生活得有尊嚴,有威有勢,有儀表,而稱它們為四威儀。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四)

榮華止在紫羅袍,有道何須黃金貴?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這一節箴言,重點是裴休大人要教誡他的公子不要貪戀世間的榮華富貴。榮華富貴不值錢,不值得去貪戀。道業才珍貴。因為道業是智慧的財富,是功德法財,是解脫生死,是超凡入聖,是成佛作祖的本錢,這才是至寶,不是世間的金錢可以買得到的,可見修行的道德事業才是無價寶,才是最尊最貴,才是最值得珍重。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三)

衣食難,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細膩?
清齋薄粥但尋常,粗布麻衣隨分際。

這一節箴言談的是關於出家生活中的衣食問題。老實說:佛教對於出家生活的衣食都看得很淡。尤其是關於飲食方面,淡到不能再淡,根本不把它視作生活上的享受,把它稱為「藥石」,藥石就是治病用的藥物。不像普通人為了口福,為了補身,專向動物的屍體(如牛羊雞鴨,魚蝦)動腦筋,擇肥揀瘦,把自己的腸胃當作活動棺材;肚皮當作活動墳墓,大開殺戒,而結下血海深仇。其慘狀恰如願雲禪師的感慨那樣:

中國佛教人物-妙峰法師

妙峰法師(1928~  )廣東湛江人。十一歲出家,先後親近虛雲、海仁等大德。民國三十八年(1949)抵臺灣,復親近慈航、印順等大德,並執教於新竹福嚴佛學院。五十一年赴美國紐約弘法。曾任紐約中華佛教會住持。擅長散文寫作,弘法文字散見於各佛教刊物。

受戒學法

早在一九六二年的初春,有一個中國青年比丘,像玄奘大師西行求法似的,自臺灣隻身踏上征途,遠赴北美洲新大陸。他不是去求法,而是去弘法,他是第一位到新大陸弘法的中國比丘,把佛法輸到新大陸的人,他就是在美國弘法三十餘年,現在是紐約中華佛教會會長,住持法王寺、慈航精舍等道場的妙峰法師。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草庵背靠是青松

草庵背靠是青松,上了雲梯幾許重; 
欲聽禪門真訊息,攀來應是最高峰。

上列的一首禪詩,描寫的是山居的禪修生活的意境。禪修者,不論古今幾乎是百分百無不熱愛山居生活。可能是因山上風清月白,茂林修竹,柳綠桃紅,風光如畫,境象清幽,避囂塵,趣寂靜,為禪者所最愛,所以才形成十之八九的有修有證的禪師總是入山唯恐不深,於是山居生涯變成禪者的舊家風了。但山居生活沒有外援,必須自耕自食,非「農禪並濟」不可,農耕不忘禪修,禪修不妨農耕,到後來百丈懷海禪師更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新禪風。並尊稱之為「農禪」。古代過茅蓬生活的禪師,雖然大家都是志在禪修,但為了「以假修真」,又不能不照顧身體,若不把這副臭皮囊照顧好,無假真也就修不成了,因此,樂獨住的茅蓬禪師的農耕生活,也只是零零星星的於春夏時節種些蕃蒔瓜菜等雜糧作為維持色身的糧食。到了寒冷天氣也只有秋收冬藏,以度苦冬。這種零星的、小規模的農禪生活,一切都以禪修打坐為主,農禪為副。後來禪修者眾,才從小茅蓬發展為大寺院、大叢林時,集體禪修,集體自耕自食之後,農禪並濟的結果,農禪的禪風就大大的展開了,而農禪的禪風也就由此而完成了,後來經過百丈禪師的提倡,農禪之風就更盛了。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瀟湘夜雨-禪味

高舉心燈,
明月如炬;
禪房陣陣涼風,
爐香散布佛堂中;
氤氣盛,
如雲裊裊;
香不盡,
氳味光通。
空靈甚,
慈光激盪;
壯志如虹!

訴衷情-禪味

梅花不怕暴風霜,
霜裏滿庭芳!
都緣骨氣稜稜,
宿業淨,
菩提長!

時易逝,
惜韶光;
可安禪,
樂無窮極。
法喜洋洋,
福壽無疆!

六祖壇經探秘(九)

「誰讓一人專壟斷」,那麼多磨拳擦掌的人躍躍欲試,一顯才華,顯見真章,這麼多有才華的人被壓制,縮起頭來不敢吭聲,誰出的主意?誰壟斷了?我為他們提出抗議,我為他們不服,不是清算千百年的歷史舊帳,神秀實在太過份了!因為我覺得「無緣應試造滄桑」,五祖是量海寬弘,給全體徒眾都有顯露才華,且有公平應試的機會,神秀自私,剝削別人的權利,一人壟斷,讓他們如「蛋家雞,見水不能飲」,望水興嘆!因神秀於五祖門下,高為「上座」,貴為「教授師」,權威十足,無人敢纓其鋒芒,無人敢分庭抗禮,但內心不服,敢怒不敢言的怨氣,這難道不是製「造滄桑」嗎?

言是心聲漸以恒

言是心聲漸以恒,猶如長夜持明燈;
前程後路常光照,福慧善根日日增。

這首禪詩是應慈航精舍舉行隆重的鼠年元宵夜聚餐猜燈謎抽大獎大慶典的開示而作的。

本是堂堂大丈夫

本是堂堂大丈夫,頂天立地不須扶;
何由俯仰隨牽轉,不作主人作老奴? 

這首禪詩的作者因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佛是世出世間最偉大最崇高最究竟,也是最圓滿的聖者,在世出世間,無人比他更崇高,更偉大的了,因此,他所證的菩提也尊稱為無上菩提;他所證的涅槃更尊稱為究竟涅槃。一切眾生,有如此優良,如此殊勝的資格,世上的人們卻不知珍惜,不知自愛,原是一條龍,結果變成一條蟲,還不可憐可愍嗎?佛祖以「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高評價,不幸到後來卻大降價到而稱他們為「顛倒眾生顛倒行」的判斷,這可說是咎由自取,太不知自愛了,不知惜福惜緣,才會從神龍墮落為小蟲,從天堂墮下地獄,這是活該了,能怪誰呢?佛祖畢竟慈悲為懷,而頻頻呼喚,頻頻悲嘆,而稱:「可憐可愍」!而要「常伸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

訴衷情-禪味

梅花不怕暴風雙,
雙裏滿庭芳!
都緣骨氣稜稜,
宿業淨,
菩提長!

時易逝,
惜韶光;
可安禪,
樂無窮極。
法喜洋洋,
福壽無疆!

何滿子-禪味

舉目桃源勝景,
滿堂好友知音;
明月欣然來聚會,
靈山結伴登臨。
宿業幸能斬斷,
道強淨了身心!

好動白雲起滅,
不凋松柏常森。
以智化情情不朽;。
深明三毒不侵,
洞達世相如夢,
醒來不可追尋!

一翦梅-禪味

遍種桃花禪趣饒,
柳動桃搖;
旭日來朝。
光芒四射比花嬌!
夜逃夭夭;
風試輕腰。

彼岸同登渡寶橋,
德性高標;
道譽如潮。
青春易老使人憔!
肥了櫻桃;
甜了香蕉

世事不平心尚平

世事不平心尚平,業緣主宰不須驚;
慧光道義安禪處,隨力隨份戴月耕。

俗語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說世事十分之八九都不如意,如意事僅有十分之一,這委實太少了,這是多麼不公平!難怪世上辣椒性強的人,無法接受,最感不平!特別是有人不但身體出了狀況,接著又鬧家務,人事也不能協調,家園破碎了;事業也跟著走下坡,終至失敗、破產,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樣的際遇,若是一個薑桂性強的人,若無意外事故發生,本來尚可風平浪靜,一旦忽然遇到狂風惡浪,移山倒海而至,既無還手之功,也無招架之力時,壓力太大,他向來就像一桶火藥,難免今日今時不來個大爆炸,暴跳如雷,火花四射,眼紅如血,傢俱毀壞,廚具盤碗齊飛,破碎不堪,滿屋碎片狼藉得如瘋人院,如果怒氣未消,舞刀相殺,家小傷殘,造成不可收拾的血案!結果是不成倫理不成家,家破人亡,太不幸了!這是世事不平,造成最惡劣的局面。

心靈淨土無寒秋

心靈淨土無寒秋,鳥語花香境象幽;

塵垢遠離觀自在,追隨佛祖盪蓮舟。

這是描寫一個禪修者的心靈景觀。一個修行有素的禪修者,他的心靈世界、心路歷程與一般俗人畢竟不同,俗人不是重名就是重利,加上飲食男女,被這類物欲所迷惑,流連忘返,依依不捨,猶如蚊子蒼蠅性喜聞臭,凡有死蛇死鼠,必聞臭即至,臭味相投,揮之不去,這是蚊蠅的特性,它們就特別喜愛臭味,也許是業力所感吧!一般人類也是如此,對於名聞利養、飲食男女,趨之若鶩,老少相同,這也是業力所感吧!

2011兔年祝福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青玉案-禪味

堂堂祖意常公布,
慧眼欲留春住!
錦瑟韶華禪裏度,
月光樓閣,
雲窗梅樹;
玄妙難知處。

祥雲騰繞翔香霧!
舉筆欣題淨心句。
登上高堂欽獨步!
如茵芳草,
覺園濃露;
驚見桃紅悟!

何滿子-禪味

留住青春不老,
繁花輝映晴空!
雀躍鶯啼禪趣永,
白雲旭日清風。
遠眺高峰勝景,
山光柳綠桃紅。

聖域風華無限,
彩霞變幻空濛。
禪悅禪心禪世界,
晶瑩璀璨玲瓏;
滌清無明煩惱,
凡情聖智融通。

人性參差不可齊

人性參差不可齊,凡愚聖智分雲泥;
昇遷上下因緣定,入聖超凡在悟迷。

這首詩是一二年前的舊作,因有人習慣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憂鬱沈悶,終日寡歡不樂,非常可憐!又生性孤芳自賞,總覺得懷才不遇,結果出現的「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遺憾!

此詩的動機即是想從因果的法則。試為疏解,冀能對於此類眾生的煙霧瀰漫的內心世界引進一線曙光。

六祖壇經探秘(八)

禪詩做了交代之後,我想同大家談談五祖弘忍大宗師好像煞有介事似的來個選拔徒眾,以便擇日登基,繼承祖位,作為五祖的繼承人成為六祖。於是曾下手令,規格奇嚴,比殿試考狀元還要嚴格。在這裡我要揭穿五祖弘忍老宗師的秘密-他是在演戲。在他還沒有找到惠能之前,他的心一直懸在空中,七上八下,無時安寧!他的大智慧猶如明燈,透視一切。在他上千的眾門徒中,他知道他們盡是庸才、滿肚草包,是一班唯求世間欲樂的凡夫,沒半個有聖人的抱負和立志作聖人的人,尤其他們無賢人氣質和聖人的志向,但卻嚮往和貪圖祖位,特別是神秀對祖位抱有強烈的野心,這點五祖最清楚!明知爛銅爛鐵不可能一下子變成純銅純鐵或精鋼,對他們還會有寄望和期待嗎?既是如此,為什麼還要費這麼大的力氣來辦這個大選呢?答案很簡單,五祖在作戲,狀元郎已選定是惠能。明知他的門徒沒有一個有當選的資格,為了平息眾怒、為了安撫,不得不假戲真作,特別來個公平普選,其實是陪選,這是五祖宗師的高明處。因為他們都是貪瞋癡原封未動的凡人,若果不善於處理或處理不當釀成內鬥的暴民,那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了。

六祖壇經探秘(七)

「汝等各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以下是五祖宣布今天集會的目的是要「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法衣,為第六代祖」。這是五祖在徒眾中選狀元,選中的便可高登祖位,成為五祖的繼承人,成為第六代祖。今天是個多麼重要的日子,也是一個多麼莊嚴的使命!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二)

莫閒遊,莫嬉戲,出入分明說處去;
三朝五日不歸家,妙法何曾聞一句。

裴休大人這一節箴言是訓誨他的兒子,出家之後,要注重功課,要「法門無量誓願學」,習勞之後,把精神集中,深入經藏,研究法義,廣學多聞,思惟教理。

風入松-禪味

桃紅柳綠滿庭芳,
雲影動花光。
堂前曲徑通幽處,
一叢竹;
一片荷塘。
樹下談禪論道,
枝頭鳥語花香!

高登山上好林陰,
氣宇甚清涼!
白雲淹至情誼重,
欲牽手;
同去遨翔。
禪趣濃饒法喜,
菩提道老家鄉!

眼兒媚-禪味

禪侶禪醉小樓西,
法性無高低。
陶然遊法海,
慈光常照;
佛手提撕!

松山聖樹無窮碧,
到處有鶯啼!
風光如畫,
駕慈航渡;
令出塵迷!

惜分飛-禪味

祖意堂堂常顯露,
雪月梅花映處;
禪悟沖迷霧,
難思難議幽玄處。

滾滾祥雲來擁護,
善念朝朝暮暮;
夜靜嘗禪處,
氤氳香氣如鳳翥。

豬年祝福

豬享清福豐收年,
商務經營是好天;
其性祥和少險阻,
隨緣共種福中田。

豬性溫和忍性強,
從無互鬥造滄桑;
人間福慧宜培植,
共慶豐年芳草芳。

人世匆匆走一遭

人世匆匆走一遭,行程長短各春秋;
悲歡離合殊難定,禍福虧盈應可求。
小卒販夫由土掩,王侯將相亦同疇;
如山業力為牽引,正覺修來必罷休。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六祖壇經探秘(六)

(3)五祖密訪惠能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是指五祖弘忍大師自從第一次與惠能見面會談之後,就把惠能送入柴寮米坊作苦工,一直沒有再見到惠能將近有九個月之久;惠能服勞苦役,像充軍,像放逐一樣,被遺忘了,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關懷! 依一般俗情說,惠能太可憐,太悽慘了。可是事實不是如此,這點惠能最清楚,因為惠能也是破迷啟悟的人,他與五祖心心相印,知道他師父安置他在米坊柴房,正是最妥當的安排,為了韜光養晦不得不如此,所以惠能無怨無悔,不伎不求,心安理得,知道因緣成熟,自然花開見佛。我們從這節經文所記述的:五祖第二度與惠能見面,也即第一次密訪柴寮,再與惠能見面的談話中,就可以得到證明。祖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這是五祖與惠能師徒二人毫無隱藏,也毫不保留的心心相印的自白。

六祖壇經探秘(五)

從來膽識智邊生,昂首挺胸不用驚; 
虎穴龍潭亦敢入,大鵬立志作長征。

這首禪詩是讚嘆惠能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樵夫野孩子,居然能面對一位大智慧大福德又威嚴無比的老宗師,且對答如流,辯論的是高深玄妙的佛法,既不怯場,更不發抖,那麼淡定,那麼大雄無畏,為何他能夠如此呢?我以「從來膽識智邊生」作答案。世人是「飯助力,錢作膽」,佛道不是這樣,而是「膽識智邊生」,一個人的膽量知識由智慧而來,才高膽壯,自然無畏,自然安定。

漁家傲-禪味

底事明來伸壯志,
山光水色交輝地;
悟了陶然禪有味,
天人師,
悲潮洶湧呼高臂。

靜聽松濤風有致,
燈紅酒綠樂如戲;
遽爾亂來真明智?
朝陽示,
韶華虛擲非義利。

畫堂春-禪味

春來柳綠又桃紅,
綿綿雨露和風;
花開燦爛映晴空!
禪在心中。
     
寶殿莊嚴肅穆,
濃濃香氣融融;
盈懷法喜樂無窮!
登法王宮。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的故事 (一)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警箴
 
『汝及出家須立志。求師學道非容易。燒香換水要慇懃。佛殿僧堂勤掃拭。莫閒遊。莫喜戲。出入分明說處去。三朝五日不歸家。妙法何曾聞一句。敬師兄。訓師弟。莫在空門諍閒氣。上恭下敬要謙和。莫輕他人自逞勢。衣食難。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細膩。清齋薄粥但尋常。粗布麻衣隨分際。榮華止在紫羅袍。有道何須黃金貴。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禮觀音。持勢至。別人睡時你休睡。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剔明燈。換淨水。禮拜如來求智慧。報答爹娘養育恩。天龍八部生懽喜。

青玉案-禪味

高標獨仰菩提樹,
祖意草頭光露;
慧眼得來誰與悟?
小樓歡聚,
菁英無數;
論道談禪去!

蝶戀花-禪味

雲淡風清花撒嬌,
小鳥枝頭,
跳躍歌聲繞!
柳綠桃紅香氣好,
鐵鞋踏破知音少。
  
光明燦爛菩提道,
典範高賢,
矢志真修早!
切莫蹉跎增懊惱,
青春不再催人老。

隨緣不變且隨緣

隨緣不變且隨緣,世事紛紛天外天﹔
萬物靜觀皆自得,平常心契上乘禪!

俗語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也好像是昭示人生於世難免不受因緣所支配。也就是說,誰也離不開因緣,因緣是每個人的動力,也是每個人的枷鎖。因緣如影隨形,片刻不離。若是善緣便是助力,反之,若是惡緣便是枷鎖了。因此,佛法教人修行,就是教人要謹慎思想言行,善行越多越好,越雄厚越好,要「善念隨緣到處栽」,要廣結善緣。如佛法四正勤中所教導的那樣:「已生善令成長」,令多生、令蓬勃、令茂盛,使其開花、結果﹔「未生善令生」,如農作物那樣,要趕快播種施肥、澆水灌溉,助其成長,盡量令其敷榮、茂盛、開花結果。善心善行,一切好事,一切善根,一切功德,已生的要令它永生,永遠蓬勃、永遠茂盛,不可任其枯萎,死亡而消失﹔未生的善心善行,要設法催生,要令其萌芽、成長。世間上的一般好事,有善心人主動發心,甚至有人行善不欲人知,用無名氏,或暗中發心,名曰修陰功,作無相布施。但也有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凡是像這類人,對於公益善事,就非善巧地從旁鼓勵不可了!所以佛教才有「四正勤」的法門,來個從旁鼓勵催生,才有「已生善令生長,未生善令生」的教示。這只是正面的,對於善行所下的催化劑。反之,若是面對其他惡行,當然也不能慫恿或鼓勵,應該立即就嚇阻或對治,因此而有下半偈的「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不生」的聖訓。前者是善門敞開﹔後者是惡門釘死固牢。已生惡令斷除,就是對於已生的惡心、惡念、惡行,不庸寬恕,要立即斬草除根,徹底根治,馬虎不得!未生未出現的惡念、惡心、惡行,或已在蠢蠢欲動的,或根本就未萌芽、未出現,但難免不會出現,在這種情形之下,就得如貓兒捕鼠那樣,守住老鼠的洞穴,不讓他出來,這是未生惡令不生的防範工程。這也就是七佛如來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古訓。總之,「善念隨緣到處栽」這是指善念是功德,修來的是福慧事業、是公益、是善根、是福田,所以要到處栽,多多益善﹔但反之,若是惡念,對於自他都有害,是一種危險的惡念惡行,就不能讓「惡念隨緣到處栽」。栽了就禍害無窮,後果不堪設想了!因此,佛祖才不得不斬釘截鐵似地來個「諸惡莫作」的警告,要絕對禁止,無價可還!即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只能順於善緣,惡緣千萬不可亂結,結了就萬劫不復了。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水調歌頭-禪味

禪月喜相伴,
恰好是秋天;
幽關突破蓮池海會樂難宣,
人少知觀自在,
堪自怡難相贈。
聖域非人間,
花氣弄禪影,
到處白雲閒。

惜分飛-禪

養晦韜光光莫露。
廣集資糧急務。
攀上菩提路。
無須閑話招人妒。
禪到空靈欣獨步。
薄霧紅霞碧樹。
擁抱深山處。
有緣便駕慈航渡。

六祖壇經探秘(四)

逆緣增上福隆豐,猶似旱天時雨中; 
伸手莊嚴無上道,惠能從此立奇功。

福緣宿值福無窮,春到百花映水紅;
六祖當年垂典範,千秋萬世振宗風。

普植善根蔭無窮,宜勤播種心田中;
春來雨露枝繁茂,滿架葡萄映夕紅。

六祖壇經探秘(三)

講到這裡,讓我順便把我稱讚五祖弘忍大師道範的三首禪詩解釋一下,以便了卻一段公案。

「世事俗流滾滾波」,這是三首詩中第一首的第一句。這一首詩主要是讚嘆五祖高標的聖者風範。

何滿子-禪味

留住春光不老,
繁花輝映晴空。
雀躍鶯蹄禪趣永;
白雲旭日清風,
遠眺高峰勝景;
山光柳綠桃紅!

浪淘沙-禪味

爐爇似香蘭,
直入禪觀。
陶陶法喜覺心寬!
無我得成於忍際,
攜手同歡!

心似白雲閒,
已上高山。
隨緣相聚住禪關,
世事無常休罣礙;
聖域長安!

眼兒媚-禪味

高聳瓊樓面湖西,
貴賤若雲泥;
晚霞一抹,
白雲似紙;
舉筆欲題。

秋山紅樹添光彩,
倒影映清溪;
邀來明月,
吟詩敲句;
醒啟群迷。

平凡漢子不平凡

平凡漢子不平凡,修證由來不一般;
突破迷情登覺岸,遊蹤喜覲佛慈顏。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六祖壇經探秘(二)

三、四祖道德風範

後貞觀癸卯歲,太宗嚮師道味,欲瞻風彩,詔赴京師,上表遜謝,前後三返,竟以疾辭。第四度命使曰:如果不起,即取首來!使至山諭旨,師乃引頸就刃,神色儼然,迴以狀聞,帝彌加歎慕!就賜繒珍以遂其志!

山居捕禪影(二)

滿天濃霧散,舉目是晴空;
陽光恆普照,原野有花紅。
心田宜下種,方慶收成豐;
禪修最幸福,法樂永無窮。

山居捕禪影

風雪交加日,寒流乏善心;
獨念貧民苦,如何抗冷侵?
到處揚威武,松鳴非好音;
流水高山意,殘年作苦吟。

水淼淼-禪歌

水淼淼,天蒼蒼,苦海無邊回頭岸。
苦海無邊回頭岸,回頭岸,回頭岸!
水淼淼,天蒼蒼,苦海無邊回頭岸。
回頭岸,回頭岸!浪子回頭金不換。
惡心惡行刀兩斷,放下屠刀成羅漢!
佛微笑,佛微笑,護法龍天齊讚嘆!
護法龍天齊讚嘆!齊讚嘆!齊讚嘆!

六祖壇經探秘(一)

一、序言

「六祖壇經探秘」,秘是秘密、奧秘或是神秘,凡是不可知或不願人知的都稱為秘密。六祖壇經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證悟的,也是他所開示的真理。真理向來是公開的,是露堂堂的,從來就不會隱藏,也不需要隱藏,有目共睹。蘇東坡說得好:「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就是流水聲,山色就是山光水色,他們都在說法,是顯露的真理,根本沒有隱藏。又如禪門典範的悟道家族龐蘊一家老少,他們破妄見真的經過,有的說難,有的說易,有的說既不難也不易。如龐公說:「難!難!十擔麻油樹上攤」。據龐公的說明,他證悟真理的經過,如十擔芝麻向樹上攤,如果真是如他所說的那樣,那就真的是太難了,如十擔麻油要攤在樹上,這不是一個大工程嗎?得來委實不易,難怪他一直嘆苦經,叫難!難!但龐婆婆卻唱反調說:「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龐婆比龐公慧根更強,能在一切花草樹木上隨便就得到真理的消息。真是「出門便是青青草,誰解無情說法來」!法眼洞明,舉目便得,不費吹灰之力,委實太容易了,難怪她要大叫:「易!易!」。

鷓鴣天-禪味

萬里晴空不夜天,
陽光普照滿山川。
登高遠眺雲霞繞;
羅列青峰似碧蓮。

遊法海,
樂無邊!
陶陶法喜意悠然,
行持不可無方寸,
定慧齊修是福田!

醉花陰-禪味

旭日先與華競秀,
流水誰能留?
詩興誌重陽,
禪意幽玄,
人少知參究。

白雲出了游高岫,
草庵誰嫌陋?
修福福常圓,
法樂無邊,
聖果欣豐收。

浪淘沙-禪味

禪坐倚山崗,
幽草含芳!
碧空青樹白雲翔。
柳綠桃紅花似錦,
無有滄桑!

漫步到池塘,
鳥語花香!
法身祖意露堂堂。
慈眼得來觀自在,
無限風光!